热流体动压润滑matlab_用于大功率数据中心机架的热虹吸管冷却的紧凑型板式换热器的建模...

点赞、点再看有助于您第一时间收到公众号推送。 相关阅读:数据中心冷却的未来:被动式两相冷却 1e5a31aff33104cd596695bc5f1e1041.png 冷却新技术背景 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及其机架的散热量正在不断增加,突破了传统空气冷却技术的经济散热极限。目前,约40%至45%的数据中心总能耗用于冷却服务器,同时其年增长率约为15%,这些对保持合理的能源效率、较低的噪音水平的提出了重大挑战[1,2]。因此,如图1所示,迫切需要通过实施一种新型的被动式两相热虹吸管冷却技术来提高这些系统中能源的合理利用率。 8246350b1af599fd3b8aefeca6a9aad9.png 图1: 新提出的高散热服务器冷却技术的概念[3] 设想中的冷却技术使用大量小型热虹吸管(每个服务器一个),以将存储器、转换器、微处理器等产生的热量传送到蒸发器冷板中,并通过两相微冷凝器排出[4]。随后,小型热虹吸管冷凝器的热量被转移到一个大型热虹吸管,该热虹吸管带有位于机架顶部的紧凑型板式换热器(见图1),作为冷凝器,它将机架(60kW或更多)的热量转移至数据中心的水冷却回路中。这种方法提供了一种被动和低能耗的冷却解决方案,并有可能重新利用数据中心的余热(比如区域供热),但这不在本研究的范围。 以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为冷凝器的热虹吸管 一般来说,热虹吸管是一个封闭的自动调节系统,由四个主要部件组成:蒸发器、提升管、冷凝器和降液管(见图2)。冷凝器总是安装在蒸发器上方,而提升管和降液管将它们连接在一起,使工作液在回路中循环。 f4447f72775b33ed042d5c5846dbde67.png 图2: 板式换热器作为水冷冷凝器的热虹吸管回路示意图,用于将热量从整个数据中心传输到回收设施。 更具体地说,蒸发器带走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产生两相流。接下来,由于浮力效应,密度较低的液体/蒸汽混合物被提升管引导至冷凝器,在那里冷凝回100%的液体。然后,密度较高的过冷液体在重力作用下由降液管引导至蒸发器,以便再次启动循环。热虹吸管回路内的流体流动是自持的,不需要任何机械驱动器或控制器。在运行中,热虹吸管寻求一种平衡状态,该平衡状态由环路中流体的静压、动压和沿程阻力、局部阻力确定。 在图1和图2中所示的冷却系统中,将板式换热器作为顶置冷凝器,在逆流布置下运行,工作流体在一次侧冷凝(在来自提升管的入口蒸汽质量处),数据中心冷却水在二次侧。板式换热器是一种重要类别的紧凑型换热器,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它由薄的、层叠压制的不锈钢板组成,这些钢板堆叠在一起,使得冷流体和热流体在板间通道中交替流动。板上冲压有各种波纹图案(搓板、斜搓板、人字形等),与平板相比,有效传热面积增加了约10-20%,同时强化了湍流效应取得了更好的传热性能[5]。图3显示了具有V形波纹图案的板及其相关几何参数的示意图。 baffbcc0d732da64768b5a90e56c628f.png 图3。入口和出口位于同一侧的正弦V形波纹图案的几何参数[6]。 本文将展示一台换热量61kW的紧凑型板式换热器的建模案例。通过改变板的数量和/或修改波纹图案和/或板尺寸,这些单元很容易适应数据中心换热和水力特性要求。该设计具有结构紧凑、设计重量轻,工作冷媒用量少等诸多优点。 市场上有大量的板式换热器合格供应商,容易获取。然而,数据中心冷凝器与用于过热、减温和润滑油的板式换热器结构、流态、换热特性有所差别,直接借用设计程序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由于其对两相传热机理的局部模型的精确性,我们的板式换热器计算程序(如下所述)用于预测数据中心顶置水冷冷凝器的热工水力性能,如图1所示。 板式换热器模拟器 开发了一个内部模拟程序,对单通道和多通道结构的制冷剂-水V形纹路板式换热器进行了评估和设计。本模拟器完全用Python语言编写,能够模拟一次侧的蒸发、冷凝和单相(液体或蒸汽)流动,而二次侧是单相液体。 此外,该模拟器还包括对制冷循环中压缩机出口气流的蒸汽(干壁和湿壁局部条件)进行减温。此外,它还可以处理多种流动形态(顺流和逆流)、不同的流动方向(水平和垂直方向)以及不同的平板布置、几何形状和流体类型。此外,它还可以处理本研究所需的部分冷凝器。该代码可被归类为“实用”工具,能够提供准确的结果并保证非常低的计算时间(以秒为单位完成板式换热器的全面详细局部增量热工水力模拟,包括其压降及其入口和出口压降)。 采用局部一维等效NTU方法[7],包括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并与一组适当的经验关联式相结合,预测板式换热器中单相和两相流的局部传热系数和本地摩擦压力梯度(更多有关建模和模拟器流程图的详细信息,请参见[8])。必须指出的是,在[9]中,利用3416个点的实验数据库,包括我们的数据[6,10,11]和来自全球其他12个研究实验室的附加数据,开发了板式换热器s内蒸发流局部热工水力性能的最佳方法。通过一项最先进的研究,将现有预测方法与文献中另一个大型实验冷凝传热和压降数据库进行比较,确定了冷凝流量最可靠的预测方法[12]。该程序采用增量模拟方法,将板式换热器从入口到出口分成许多小的控制体积,然后将这些控制体积数据整合,得到整个系统的性能。 最后,由于的图形用户界面友好,当前的模拟器易于使用,它包括输入和输出参数的完整描述,提供代码注释和错误处理,以防用户出错或输入值超出范围。 冷凝器实例分析及仿真结果 本节介绍了一个紧凑型板式换热器的案例研究模拟,该紧凑型板式换热器用作图1所示热虹吸管的水冷冷凝器,此处用它将61 kW热量从数据中心机架传递到机房冷却水。热虹吸管使用制冷剂R134a作为工作流体。表1总结了模拟条件,表2中报告了板式换热器的几何结构。 7afd7b7267a9a093a2e30ae001dcfdd7.png ec52f6d041fef94f7e60fc92704c6e23.png 图4显示了制冷剂(红色曲线)和水(蓝色曲线)的局部温度曲线,作为板式换热器长度的函数。制冷剂以40%的入口蒸汽干度进入板式换热器,然后沿着板式换热器的长度完全冷凝直至过冷。在NTU温度范围内,由于两相压降,制冷剂饱和温度沿板式换热器下降。单相水接收热量,其温度在板式换热器出口处从20°C增加到48°C(这意味着20°C的数据中心冷却水就足够了,因为可以通过增大板式换热器的尺寸来使用更高的温度)。 de2417befc22782e5f41cb984fe0a25f.png 图4。一次侧(R134a,红色曲线)和二次侧(水、蓝色曲线)的局部温度分布,作为板式换热器增量长度的函数(使用49个控制体积进行一维离散化)。 图5显示了两侧局部传热系数的趋势。从入口到出口,由于水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水侧(蓝色曲线)的传热系数随之增加;与完全单相液相区相比,制冷剂侧(红色曲线)传热系数在两相流区域中如预期的那样更高。必须指出的是,低干度(接近0%)下的不连续性是由于两相流向单相液体流的转变,以及使用不同的预测方法来估计这些区域的热工水力性能。 ec2dd157cb8b24e79458db52f2c48912.png 图5:一次侧(R134a,红色曲线)和二次侧(水、蓝色曲线)的局部传热系数作为板式换热器增量长度的函数(使用49个控制体积进行一维离散化)。 根据表1和表2中的输入参数,当前的板式换热器的传热量可达60.6 kW,总传热系数为1210.6 W/m2/K。制冷剂和水的总压降分别计算为54.8 kPa和8.7 kPa。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对板式换热器的设计进行优化,以降低其冷媒侧压降,从而提高热虹吸管的流量。 结论 本文提出了使用热虹吸管的被动式冷却方案,用于大功率数据中心机架的冷却。利用我们的内部模拟器,将局部等效NTU方法结合质量、动量和能量方程及文献中经验证的最佳方法来对板式换热器进行了建模计算局部传热系数和局部压降。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安装一个小的板式换热器(只有286 mm x 60 mm x 145 mm),可以从机架上转移61kW的热量,若通过适当优化板式换热器设计,功率可能更高。 参考文献

[1] P. Jones, Energy Prices Likely to Predict Key DataCenter Market Moves, Analyst Says (www.Datacenterdynamics.Com/News/Energy-Prices-Likely-to-Predict-Key-Data-Center-Market-Moves-Analyst-Says/74618.Article). Datacenter DynamicsThe Business of Data Centers, 2013.

[2]  J. Utsler,Computing in 3-D (www.Ibmsystemsmag.Com/Mainframe/Trends/Ibm-Research/Computing-in-3-D/).IBM Systems Magazine, in press., 2010.

[3]  S. Szczukiewicz,N. Lamaison, J.B. Marcinichen, J.R. Thome, P.J. Beucher, Reviewed: PassiveThermosyphon Cooling System for High Heat Flux Servers. ASME 2015 InternationalTechni- c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on Packaging and Integration ofElectronic and Photonic Microsystems collocated with the ASME 13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channels, Microchannels, and Minichannels,2015, pp. V003T010A009.

[4]  C.L. Ong, R.L.Amalfi, N. Lamaison, J.B. Marcinichen, J.R. Thome, Two-Phase Mini-Thermosyphonfor Cooling of Datacenters: Experiments, Modeling and Simulations. InterPACK2017 Proceedings of the ASME 2017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on Packaging and Integration of Electronic and Photonic Microsystems, 2017, pp.74030.

[5]  R.L. Amalfi, F.Vakili-Farahani, J.R. Thome, Flow Boiling and Frictional Pressure Gradients inPlate Heat Exchangers. Part 1: Review and Experimental Database. Int. J.Refrigeration, 2015, pp. 1-19.

[6] R.L. Amalfi, J.R.Thome, V. Solotych, J. Kim, High Resolution Local Heat Transfer and PressureDrop Infrared Measurements of Two-Phase Flow of R245fa within a Compact PlateHeat Exchang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Vol. 103, 2016,pp. 791-806.

[7] T.L. Bergman, A.S.Lavine, F.P. Incropera, D.P. Dewitt, Fun- damentals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Seventh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1, pp. 1-1048.

[8] R.L. Amalfi, J.R.Thome, Two-Phase Flow Simulations within Plate Heat Exchangers. ITHERM:Seventeenth Intersociety Conference on Thermal and Thermomechanical 板式换热器nomena in Electronic Systems, San Diego (USA), 2018, pp. 105.

[9] R.L. Amalfi, F.Vakili-Farahani, J.R. Thome, Flow Boiling and Frictional Pressure Gradients inPlate Heat Exchangers. Part 2: Comparison of Literature Methods and NewPrediction Methods. Int. J. Refrigeration, 2015, pp. 1-19.

[10] F. Vakili-Farahani,R.L. Amalfi, J.R. Thome, Two-Phase Flow and Boiling of R245fa in a 1mm PressingDepth Plate Heat Exchanger – Part 1: Adiabatic Pressure Drop. Interfacial 板式换热器nomena and Heat Transfer Vol. 2, 2014, pp. 325-342.

[11] F. Vakili-Farahani,R.L. Amalfi, J.R. Thome, Two-Phase Flow and Boiling of R245fa in a 1mm PressingDepth Plate Heat Exchanger – Part 2: Flow Boiling Heat Transfer. Interfacial 板式换热器nomena and Heat Transfer Vol. 2, 2014, pp. 343-361.

[12] F. Vakili-Farahani,R.L. Amalfi, J.R. Thome, Two-Phase Heat Transfer and Pressure Drop within PlateHeat Exchangers. Encyclopedia of Two-Phase Heat Transfer and Flow II Vol. 2,2015.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