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原理_汽车起动机结构分解及工作原理

起动机

cae7596ad0108c05a97e290f458ce89c.png

起动机是一个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电装置,用来起动发动机。

起动机的作用

5c852fc98b5e7078706bf27ceb29c772.png

起动机通过发动机挠性盘或飞轮带动曲轴,使其达到足够的转速以起动发动机。

起动机的类型

51f94ed1c165ac023d516de513d8cd5e.png

车辆上的起动机有两种类型,即直接传动型和行星齿轮型。

直接传动型起动机

d4ff25b1f48b2554488f25d236625bc8.png

直接传动型起动机直接利用小齿轮驱动挠性盘或飞轮。这种起动机中的机械传动装置由两个轴套支撑。

行星齿轮型起动机

d2658fb75f8514aaa69253986ff81214.png

行星齿轮型起动机是一种高扭矩起动机,利用行星齿轮组放大起动机的扭矩。机械传动装置由滚针轴承支撑以应对额外扭矩。

起动机的组件

973d5b6ca97c87b6ead98fe47282ac35.png

起动机的主要部件包括:

· 壳体

· 电磁线圈

· 机械传动装置

· 磁场绕组

· 电枢

· 电刷

起动机壳体

901f735888aebcdd35272890023113b0.png

钢质的起动机壳体提供系统接地,并容纳磁场绕组、电枢、电刷和机械传动装置。电磁线圈安装在壳体的外部。

电磁线圈

d103b9450e868e20cecd2017e84d707a.png

电磁线圈是起动机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有两组线圈:保持线圈和接通线圈。

电磁线圈(续)

c2ad455cc43ee6e078f042cee34937f5.png

在点火开关置于起动位置时,电磁线圈的电源被接通,在电磁力的作用下使活动铁芯克服弹簧力左移并带动推杆,推杆同时带动机械传动装置中的小齿轮与发动机挠性盘或飞轮啮合。

当推杆移动行程终了时,电磁线圈主触点开关闭合,允许向起动机电机的磁场绕组提供电流。

机械传动装置

af981db7c542c72e4910be5dfb4057ab.png

起动机机械传动装置由电枢和组装在电枢轴上的多个部件构成。电枢轴上的部件有:

· 辅助弹簧

· 单向离合器

· 止动器

· 扣环

· 推力环

· 小齿轮

虽然起动机使用的机械传动装置有多种类型,但是都利用小齿轮和挠性盘或飞轮啮合实现减速。

机械传动装置的作用

9155ef92218603eeff3a08dc848c1ec3.png

利用机械传动装置上的小齿轮与发动机挠性盘或飞轮啮合,利用起动机的机械力驱动发动机。

当发动机起动后,小齿轮转速随发动机转速升高,在单向离合器的作用下允许小齿轮的转速超越电枢转速,以保护电枢,直到电磁线圈断电,回位弹簧将机械传动装置退回原位,使小齿轮与发动机挠性盘或飞轮分开。

磁场绕组

磁场绕组安装在壳体内的极靴上,极靴的弯曲设计能够减小磁场绕组与电枢之间的磁隙,从而获得最大磁力。

电流走向

c0084f0ba101cc91520bd9619f549be2.png

来自电磁线圈的电流经磁场绕组,流至电刷,并在电枢周围形成磁场。

dbcc931bc5773672d0789ee5e5596cc5.png

电刷

电刷与换向器接触,为电枢绕组提供电流。

电枢

电枢由一叠钢片压合而成,安装在钢轴上。电枢绕组安装在压合片槽内,绕组端与换向器相连。

电枢转动

电流流过电枢绕组,在磁场绕组形成的磁场内部形成第二个磁场。该磁场迫使电枢带动机械传动装置旋转。

起动机的工作原理

a4c4e8d27d41b188baf3d61f2821d627.png

起动机利用电能产生机械力。

电枢与磁场绕组是起动机内的两个电磁体。磁体产生的强力磁场使电枢发生旋转,从而产生扭转力。起动机产生的扭转力被传递到挠性盘或飞轮上。

起动系统的电流流向

84889834739e6c601d10abaad03d170b.png

起动机的电流来自蓄电池,电流流入起动机后,先经过磁场绕组,在电枢周围形成磁场,最后通过电刷流入电枢绕组。

起动机的运行

当点火开关置于起动位置,起动机电磁线圈通电后,活动铁芯带动推杆让小齿轮与飞轮啮合。当推杆移动行程终了时,起动机电磁线圈主触点开关闭合,此时起动电机工作,电枢开始旋转并带动小齿轮起动发动机。

起动机的运行(续)

发动机起动后,机械传动装置中的单向离合器允许小齿轮转速高于电枢转速。当点火开关位于运行位置时,电磁线圈断电,回位弹簧将活动铁芯推回至起始位置,并带动推杆拉回小齿轮,从而使小齿轮与飞轮分开。同时主触点开关断开,起动电机断电并停止工作。

汉字字库存储芯片扩展实验 # 汉字字库存储芯片扩展实验 ## 实验目的 1. 了解汉字字库的存储原理结构 2. 掌握存储芯片扩展技术 3. 学习如何通过硬件扩展实现大容量汉字字库存储 ## 实验原理 ### 汉字字库存储基础 - 汉字通常采用点阵方式存储(如16×16、24×24、32×32点阵) - 每个汉字需要占用32字节(16×16)到128字节(32×32)不等的存储空间 - 国标GB2312-80包含6763个汉字,需要较大存储容量 ### 存储芯片扩展方法 1. **位扩展**:增加数据总线宽度 2. **字扩展**:增加存储单元数量 3. **混合扩展**:同时进行位扩展和字扩展 ## 实验设备 - 单片机开发板(如STC89C52) - 存储芯片(如27C256、29C040等) - 逻辑门电路芯片(如74HC138、74HC373等) - 示波器、万用表等测试设备 - 连接线若干 ## 实验步骤 ### 1. 单芯片汉字存储实验 1. 连接27C256 EPROM芯片到单片机系统 2. 将16×16点阵汉字字库写入芯片 3. 编写程序读取并显示汉字 ### 2. 存储芯片字扩展实验 1. 使用地址译码器(如74HC138)扩展多片27C256 2. 将完整GB2312字库分布到各芯片中 3. 编写程序实现跨芯片汉字读取 ### 3. 存储芯片位扩展实验 1. 连接两片27C256实现16位数据总线扩展 2. 优化字库存储结构,提高读取速度 3. 测试并比较扩展前后的性能差异 ## 实验代码示例(单片机部分) ```c #include <reg52.h> #include <intrins.h> // 定义存储芯片控制引脚 sbit CE = P2^7; // 片选 sbit OE = P2^6; // 输出使能 sbit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回答用户关于三轴联动绘图机工作原理的问题。首先,我得回忆一下三轴联动绘图机的基本概念,可能涉及机械结构、控制系统等方面。 首先,三轴联动通常指的是X、Y、Z三个坐标轴能够同时运动,配合完成复杂轨迹的绘制。绘图机可能通过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驱动各个轴的运动。接下来,我需要思考这三个轴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例如,X轴负责水平左右移动,Y轴可能负责前后移动,而Z轴控制绘图工具的升降,比如笔的抬起和落下。 然后,控制系统方面,可能需要使用数控系统或者计算机控制,将输入的图形数据转换为电机的控制信号。这里涉及到插补算法,比如直线插补或圆弧插补,确保三个轴的运动平滑连续,准确绘制出所需的图形路径。 另外,传动机构也很重要,比如丝杠、皮带或者导轨,这些机械部件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带动绘图头精确移动。同时,可能需要考虑反馈系统,如编码器,来实时监测位置,确保精度。 用户可能还关心应用场景,比如工程绘图、广告制作或者教学演示。这时候需要说明三轴联动的优势,比如能够处理复杂曲线、三维图形等。 不过,我可能有些细节不太确定,比如具体的插补算法实现,或者不同传动方式的优缺点。需要确认这些信息是否正确,避免错误。比如,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的区别,是否都适用于三轴联动,或者反馈系统是否必要。 还有,用户提到的是“绘图机”,可能类似于大型绘图仪或者数控绘图设备,而不是3D打印机,尽管原理有相似之处。需要区分两者,避免混淆。绘图机可能更注重平面绘图,而Z轴仅控制工具的接触,而非三维构建。 最后,组织语言时要结构清晰,分步骤解释工作原理,从结构组成、驱动系统、控制原理到工作流程,逐步展开,确保用户容易理解。同时,按照系统指令,数学表达式用$...$格式,比如描述坐标轴运动时可能需要涉及坐标变换公式,如使用齐次坐标或运动学方程,但用户问题可能不需要深入数学,只需简述,所以可能不需要太多公式,但如果有必要的话要正确应用格式。</think>三轴联动绘图机的工作原理可分为以下步骤进行说明: 1. **机械结构组成** 设备包含三个正交直线运动轴(X/Y/Z轴),通常采用高精度滚珠丝杠或皮带传动。$$ \Delta X = k \cdot \theta_{motor} $$ 其中$\Delta X$为位移量,$k$为传动系数,$\theta_{motor}$为电机旋转角度。 2. **坐标控制系统** 数控系统将矢量图形数据(如DXF文件)通过插补算法分解为三轴联动指令。例如绘制斜线时,需同时控制X、Y轴按比例移动,满足方程: $$ \frac{\Delta X}{\Delta Y} = \tan(\theta) $$ 其中$\theta$为线条角度。 3. **运动执行过程 - **Z轴控制**:电磁驱动笔架实现$z$方向0.1-1mm的精准抬落笔动作 - **联动精度**:采用闭环控制系统,通过光栅尺反馈实时校正位置误差,定位精度可达±0.01mm - **速度协调**:三轴加速度需同步匹配,避免因速度差导致图形畸变 4. **核心技术创新点** 采用**前瞻算法**(Look-ahead algorithm)优化路径拐点处理,通过预计算: $$ v_{max} = \sqrt{a \cdot R} $$ 动态调整拐角处进给速度$v_{max}$,其中$a$为最大加速度,$R$为拐角曲率半径,有效消除机械振动。 此类设备广泛应用于工程制图、雕刻加工等领域,其技术指标直接影响复杂曲线(如贝塞尔曲线、NURBS曲线)的绘制质量。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