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习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无论是因为上课没能跟上老师的节奏,还是为了提前预习新课程内容,上补习班是一个直接且相对高效的方式。随着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重视,以及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化,除了课堂外的时间也大多被用来补课、学习,所以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送孩子上补习班”逐渐成为一种潮流。
小学阶段如果说还主要是以学生兴趣爱好作为重点,那么等到升入初中后,学生补习的重点则侧重于语数英这样的基础科目,旨在“提分数”。对于学生而言,很多都是看着别人报班去学,所以自己也得去,在补习的时候,也没有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只不过是老师讲什么,自己就做什么。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梁焱其实并不赞成这样的补习风气,在他看来,分数并不是补习的基准,无论考试分数高低,在上课的时候有2点表现的学生,其实都不适合补习。
1、上课前5分钟无法集中注意力
梁焱直言,上课也好、补习也罢,其实都是在传授知识,保证这个过程的效率最关键的因素,是学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把这段听讲时间充分利用起来。用2倍的时间去学习一个知识点的方式,毫无疑问是低效率的。
梁焱观察学生,在上课的前5分钟里,如果仍然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课本上,那么这样的学生,最该做的并不是漫无目的的去补习,而是要改变当下的学习方法,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
2、上课有无明确的学习思路
梁焱认为,上课的45分钟时间里,大部分都是由老师来讲解,但是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自发的去思考总结,把老师、课本、试卷上的知识点,全都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梁焱指出,很多学生之所以成绩不够理想,本质上是因为缺乏明确的学习思路:不懂得如何把别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梁焱指出,补习并不是解决学习问题的根本方法,补习的本身是把没能听懂的知识点,再经过一次剖析解释,然后转化为自己能够理解的语言,所以本质上如果一直缺乏自己的学习思路,那么并不适合把补习作为自己的唯一学习方法。
梁焱再一次强调,补习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而不是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并不能一概而论,以上有这2种表现的学生,并不适合过多的依赖补习解决问题。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700分上不了清华、北大?老教师:教育“内卷化”,从小学开始
一个班走出3个清华、2个北大,班主任坦言:三年里常问3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