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晶振12MHZ为例:
可以得到:
TMOD=0x01;
TL0=0xb0;
TH0=0x3c;
至于怎么来的请看:
12M晶振每秒可产生1M个机器周期,1M个机器周期就是1000000个机器周期。一个机器周期为1us, 50ms就需要50000个机器周期,定时器在方式1工作,为16位,最大值为65536,所以需设初值为65536-50000=15536;
15536/256得到高八位,因为高八位都是256的倍数,15536%256得到低八位,因为低八位最大为128,所以对256取余。
15536转化为16进制得3cb0;故高位TH0=0x3c;TL0=0xb0;
不同频率晶振产生的机器周期不一样:
公式为:机器周期=晶振频率/12。时钟周期=1/晶振频率。时钟周期*12=机器周期=12/晶振频率。每秒的机器周期个数=1/机器周期=晶振频率/12。这是在该晶振频率下每秒产生多少M机器周期。
比如当晶振频率为11.0592M的晶振。则每秒可产生机器周期为11.0592/12=0.9216M的机器周期,也就是921600个机器周期。50ms等于0.05秒,所以需要921600*0.05=46080个机器周期;定时器在方式1工作,为16位,最大值为65536,所以需设初值为65536-46080=19456;转为16进制为(4c00),所以高位TH0=0x4c; TL0=0x00;
为什么有使用11.0592M的晶振,因为在使用串口时,方便计算波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