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平衡与物理平衡_设计中的视觉平衡

设计中的视觉平衡

刘永东

内容摘要:现代设计思维核心的最重要因素便

是人的心理,设计构思所表达出来的形式和心理的

感应是现代设计的美学基础,它使设计的物质机能

和效用功能更为深化,使心理反映和信息传达紧密

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艺术设计视觉平衡设计心理

视觉平衡是指设计中的心理反映,对设计进行

理论研究,离不开对设计心理的研究。

在艺术设计过程中,视觉形式总是伴随着心理

反映而产生的,现代设计思维最重要的因素便是人

的心理。设计构思所表达出来的形式和心理感应是

现代设计的美学基础,它使设计的物质机能和效用

功能更为深化,使心理反映和信息传达紧密结合在

一起。

从物理学上说,如果作用于一个物体上的各种力互相抵消,这个物体便处于平衡状态。格式塔心理学同样也适合于视觉平衡,即任何有一定边界的视觉图形,都具有一个支撑点或重心。即使最不规则的物体,也可以找到支撑点。其理论和心理测试的结果是:

只有当外部的刺激使大脑视皮层中的生理力的分布达到可以互相抵消的状态时,眼睛才能体验到平衡。

但物理平衡与视觉平衡之间存在着差别,那就是在设计中的点、线、面、色彩等因素形成的视觉平衡值。例如,设计作品左半部是蓝色,右半部是红色,其面积大小在物理方面达到了平衡,然而在色彩方面,左右却是极不平衡的。同理,与此“形”无关的“元素”出现在作品中的另一位置上,哪怕只是一个“点”,也会使这个十分不平衡的形达到视觉上的平衡。

在设计作品中,点、线、面、色彩等元素一经确立,任何改变都可以打破视觉的平衡,实际上,视觉平衡即是视觉传达符号的诸元素在作品中构成的一种平衡的分布状态。

然而平衡又是由重力和方向两个因素确立的。首先重力是由位置决定的,当设计的主要元素位于整个作品的中心位置或位于中心的垂直轴线上时,它所具有的结构重力就小于当其远离主要轴线时所具有的重力;一个位于构图上方的元素,其重力要比位于构图下方的事物的重力大。同样,一个位于构图右方的元素,其重力要比左方的大。另外,我们还可以用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来解释设计构图中的重力现象:设计元素越是远离平衡中心,其重力就越大。重力还取决于大小,在其它因素相差无几的情况下,物体愈大,其重力就愈大。对明度来讲,明度深的比明度浅的要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比重对重力的影响,谁都不会把一团棉花看得比一块铁要重。对熟知元素的感受,依赖人的知识而下结论。

方向同重力一样,也能影响平衡。因为方向也同重力一样,深受位置的影响。一个被拉长了的图形,只要它的空间位置离开垂直轴或水平轴,就会显示出向垂直轴或水平轴方向的拉力,在某些情况下,也会显示出向对角线回归的拉力。设计中所包含的特定形状,都具有自己的轴线,这些轴线能产生一股具有方向的力,

任何一个设计都是通过各种力的相互作用而构成整体的视觉平衡,由色彩形成的重力,也许会被位置所产生的重力抵消;由轴线的方向产生的力,有时会被一个趋向于中心的拉力抵消;由这些力的关系所造成的复杂性,对于设计作品中的生命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设计作品中所达到的平衡,是构成人类生活的那些反复出现、重迭发生、永远无法企及的平衡幻觉,因为设计是为了得到一种由方向性的力所构成的关系。在这一式样中,那些具有方向的力是平衡的、有秩序的和统一的。

设计作为信息传达的最终结果,从视觉平衡的角度上看,从可能形成的无限多个力的作用式样中,选择和设计了其中之一,而对这一具有特性的样式,进行一番组织之后,使它达到了必然和最终的形态。

然而设计的主要意图不只是为了获取平衡或和谐的形式关系,它传达的内容才能最终决定选择何种形式,以平衡它的功能。因此,如果把上述理论的阐述看作是设计中只需要平衡的话,设计将陷入到毫无生命和感染力的局面之中。实际上,平衡体现了视觉传达“静”的状态,另一方面,“动”则构成了一种“不平衡”的状态,是让设计产生运动感,而具生气和感染力。构成设计中的形式,往往是用这种强烈的动静对比的方法,突出形象的特征和强烈的节奏感。例如在彩陶纹样中,常常是曲线和直线并列运用,或者是将运动的形象置于框架的格式之中,这种强烈的形式对比格外引人注目。平衡的原理在设计形式的构成中是核心。若纹样不平衡,则以色彩的轻重达到平衡,或以文字达到平衡,或者以局部的调整来达到平衡。高超的设计总是在不平衡中求得平衡。任何设计的元素都可构成作品中的不平衡,但往往设计中的奇、险都是借助不平衡的这一手法来实现的,如形态、明度、色彩、空间的不平衡等,设计中只要突出其中一个方面,就会有险意,就会产生较强烈的形式感。因此,视觉平衡与不平衡的因素,为现代设计思维、设计心理、设计形式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参考文献:

①郭茂来:《视觉艺术概论》,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2000。/②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技出版社,长沙,2004。/③(美)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朱疆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84。

刘永东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平衡小车是指一种能够在平衡状态下移动的智能小车。它通常由一个控制器和一组电动机组成。控制器会不断地读取小车的倾斜角度,然后根据这些数据来控制电动机的转速,从而使小车保持平衡状态。这种智能小车通常用于机器人控制和自动化控制等领域。 要研究平衡小车,需要对其控制系统和物理特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首先,需要了解小车的动力学模型,包括小车的质量、惯性、电机和轮子的参数等。然后需要设计一个控制系统,使小车能够根据倾斜角度来调整电机的转速,从而使小车保持平衡状态。 在设计控制系统时,需要考虑许多因素,例如控制算法、传感器的选择和布置、控制参数的优化等。常用的控制算法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传感器的选择和布置需要考虑到测量精度、成本、响应速度等因素。在控制参数的优化方面,可以使用自适应控制、遗传算法等优化方法来寻找最优的控制参数。 总的来说,平衡小车的研究需要涉及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 ### 回答2: 平衡小车课题是一个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的课题。首先,平衡小车是一个能够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保持平衡的智能机器人,它可以通过控制和调整自身的姿态来保持稳定。这对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平衡小车的研究对于理解动态稳定性和控制理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平衡小车的控制算法和机械设计,可以深入揭示系统控制和稳定的原理,为其他控制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再者,平衡小车的研究对于智能交通和无人驾驶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通过深入理解平衡小车的原理和控制方法,可以为智能交通系统和无人驾驶汽车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此外,平衡小车的研究还涉及到机器人视觉、传感器融合、路径规划等多个学科领域,进一步推动了这些领域的发展。最后,平衡小车的研究还对教育领域有重要意义。通过设计和制作平衡小车,可以将多学科知识应用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总之,平衡小车课题的研究意义不仅体现在技术领域,还涉及到社会发展和教育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综合意义。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