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韩雪在TED演讲中说自己是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而做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意味着接受你可能会失败和犯错的事实,然后积极的投入在过程之中。

为什么说是悲观主义?

 

因为接受现实往往让我们很痛苦。现实是,我们的很多愿望基本上不会实现。

 

比如,我们希望我们只要努力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事实是,除了死亡的结局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之外,我们根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我们不知道现在的付出是否能够给我们带来确定的收益?

 

接受现实等于承认我们有很多的局限性:很多东西不一定能学会,想得到的东西不一定会满足。我们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最终都会离开我们。

 

想想,都觉得很没意思。当然是很悲观的一个状态。

 

而悲观主义,又有消极的和积极的区分。

 

由于悲观是一种痛苦而沉重的感觉,人们不喜欢留在这种感觉里,所以很多时候习惯采用大量的防御来让自己远离事实,以逃离当下的痛苦。这种状态我们称为消极的悲观主义。

 

比如有的人在做一件事情开始之前就想到种种失败的可能,能力不足怎么办,资金不足怎么办,出现了问题要怎么处理。

 

大量的关于失败的幻想,让人十分挫败和痛苦,为了避开这些痛苦的感觉,干脆就不再尝试。

有一些有人际交往障碍的人,内在的机制也是跟这个有关。

 

 

仔细去观察,会发现他们往往都有一个内在的愿望,他们希望如果自己抛出橄榄枝,就不会被拒绝。直到百分之百的确定自己不会被拒绝之后,才愿意跟别人来往。外在现实显然永远无法满足这个期待,所以他们宁愿一直被动的等待。

 

凡是想要通过改变他人,改变外在环境,来实现自己的愿望的人,都是消极的悲观主义者。

 

说得夸张一点,我们都知道最终的结局是死亡。如果上帝不改变这个结局,我们就不想活了。然后每天想着上帝怎么这么不公平,为什么这样对待自己,一直愤愤不平。

 

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这些情绪上。这就是消极的悲观主义。

积极的悲观主义是怎样的?

同样面对死亡的结局,积极的悲观主义者选择向死而生的态度:接受这个既定的结局,然后积极投入在当下的每一天。

 

具体来说,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有两点主要表现:

 

1. 要放下内心不现实的幻想。

 

许多人总是说我想努力,每年制定了很多计划,但就是没办法执行。归根结底,还是跟无法彻底放下心中的幻想有关。幻想着自己的愿望会自动实现,幻想着自己付出一点点就马上就收获。

 

就像我那位朋友,如果她早点接受没有任何一种工作可以满足她所有的愿望这个事实,她只能选择一个能够满足她当下最重要的需求的工作。

 

在舍弃一些其他的需要,她应该很快就可以找到工作。这么长时间过去,在一份工作上坚持投入,也应该已经有了不少的累积。

 

随着的积累的增多,她的选择也才会越来越多。积累到一定程度,她才有条件选择一份可以满足她更多需求的工作。

 

叔本华在《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中提到:“生活幸福”就是指“生活不那么不幸福。”——即度过一段可以容忍的生活。面对种种不幸还能保持平静的人,表明他了解人生的路程上有许多可怕的事会发生。

 

积极的悲观主义,就是承认我们的需要有可能会被拒绝,但为了满足愿望,还是要冒着被拒绝的风险继续行动。

 

而人生的体验,就是在这些同时有挫折和满足的经历中不断的累积起来的。正因为积累了这些丰富的体验,人生才会变得丰富多彩。

 

2.坦然接受丧失,让过去的成为过去。

 

那些拒绝接受现在,让自己停留在过去的美好之中的人,看似活着,生命的发展早已停滞不前,再也无法体会到新鲜的内容。

 

我在日常工作中常常发现,一些人经常喜欢强调自己小时候很聪明,他们总觉得自己因为机遇不好,聪明没有人赏识,老天对自己很不公平。

 

但是当我仔细去了解的时候发现,他们的知识却非常匮乏。很多普通人知道的常识,他们却不知道,很多普通人能够做到的事情,他们却做不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原因很简单,知识是在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

 

那些从小被夸奖,觉得自己很聪明的孩子,一旦投入到现实努力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自己会遇到大量的困难。

 

每个人都是有局限的,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会感觉到自己很挫败,会发现自己的聪明还不足。

 

于是,有的人会选择告诉自己,都是因为自己还没有投入,如果投入的话,困难就不存在了。

 

为了维持这种幻想,他们根本就不敢真正的投入。一投入,就会发现自己其实也没有比别人有太多的优势,甚至很多方面可能比别人糟糕。

 

另有一些人,他们能够很快接受自己原来知道得不够多。自己以前的聪明还不足以让自己得到更多。接受这个事实之后,反而能够平静下来,把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在学习积累知识的过程之中。

 

也因为能够承认自己的不足,承认别人那里有很多好的知识,所以他们常常从别人那里吸取到不一样的观点和想法,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这类人遇到的贵人就会比较多。贵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们识别出来的。

 

这两类人,就是消极的悲观主义者和积极的悲观主义者的区别。

 

 

积极的悲观主义者,不论过去的美好还是痛苦,都能够让过去成为历史,活在当下

 

面对同样悲观的客观事实,采取消极的态度,还是积极的态度,最终决定了我们在过程中的收获和积累。

 

成为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意味着放下内心不现实的幻想,接受丧失。就是要接受我们会死亡的事实,接受我们曾经失去的,尊重现在的客观事实,投入在当下,用心的活在当下,一步步走向死亡。唯有如此,生命的过程才会丰富多彩。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在信号处理领域,DOA(Direction of Arrival)估计是一项关键技术,主要用于确定多个信号源到达接收阵列的方向。本文将详细探讨三种ESPRIT(Estimation of Signal Parameters via Rotational Invariance Techniques)算法在DOA估计中的实现,以及它们在MATLAB环境中的具体应用。 ESPRIT算法是由Paul Kailath等人于1986年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利用阵列数据的旋转不变性来估计信号源的角度。这种算法相比传统的 MUSIC(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算法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且无需进行特征值分解,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颇具优势。 1. 普通ESPRIT算法 普通ESPRIT算法分为两个主要步骤:构造等效旋转不变系统和估计角度。通过空间平移(如延时)构建两个子阵列,使得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旋转不变性。然后,通过对子阵列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拟合,可以得到信号源的角频率估计,进一步转换为DOA估计。 2. 常规ESPRIT算法实现 在描述中提到的`common_esprit_method1.m`和`common_esprit_method2.m`是两种不同的普通ESPRIT算法实现。它们可能在实现细节上略有差异,比如选择子阵列的方式、参数估计的策略等。MATLAB代码通常会包含预处理步骤(如数据归一化)、子阵列构造、旋转不变性矩阵的建立、最小二乘估计等部分。通过运行这两个文件,可以比较它们在估计精度和计算效率上的异同。 3. TLS_ESPRIT算法 TLS(Total Least Squares)ESPRIT是对普通ESPRIT的优化,它考虑了数据噪声的影响,提高了估计的稳健性。在TLS_ESPRIT算法中,不假设数据噪声是高斯白噪声,而是采用总最小二乘准则来拟合数据。这使得算法在噪声环境下表现更优。`TLS_esprit.m`文件应该包含了TLS_ESPRIT算法的完整实现,包括TLS估计的步骤和旋转不变性矩阵的改进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ESPRIT变体取决于系统条件,例如噪声水平、信号质量以及计算资源。通过MATLAB实现,研究者和工程师可以方便地比较不同算法的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同时,这些代码也为教学和学习DOA估计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平台,有助于深入理解ESPRIT算法的工作原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