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DB 即配置管理数据库(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是一个用于存储和管理企业 IT 环境中各种配置项(Configuration Item,CI)信息及其相互关系的数据库。以下是关于 CMDB 的详细介绍:
主要作用
- 提供统一视图:将企业 IT 环境中的各种配置项,如服务器、网络设备、软件、数据库、应用系统等的信息集中存储,为 IT 管理人员提供一个统一的、全面的 IT 资产视图,帮助他们快速了解 IT 环境的整体架构和组成。
- 支持变更管理:记录配置项的初始状态、变更历史等信息,在进行 IT 系统变更时,通过查询 CMDB 可以评估变更可能对其他配置项产生的影响,从而降低变更风险,确保变更的顺利实施。
- 故障诊断与分析:当 IT 系统出现故障时,CMDB 中的配置信息可以帮助技术人员快速定位问题所在,了解相关配置项之间的依赖关系,加快故障排除的速度,减少系统停机时间。
- 资源管理与规划:通过对配置项的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CMDB 可以为 IT 资源的合理分配、容量规划提供依据,帮助企业优化 IT 资源的利用,避免资源浪费或不足。
配置项与关系
- 配置项:是 CMDB 中最基本的管理单元,是 IT 环境中具有独立管理价值的任何事物。例如,一台服务器、一个网络端口、一套应用程序、一个数据库表等都可以作为一个配置项。每个配置项都有其特定的属性,如名称、型号、序列号、位置、负责人等,这些属性描述了配置项的基本信息和特征。
- 关系:配置项之间存在着各种关系,如依赖关系、连接关系、包含关系等。例如,一个应用系统依赖于特定的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与网络设备之间通过网络连接等。通过记录这些关系,CMDB 能够清晰地展现 IT 环境的架构和运行逻辑。
数据维护与更新
- 自动发现与采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如网络扫描、系统接口调用等,自动发现 IT 环境中的配置项及其变化,并将相关信息采集到 CMDB 中。这种方式可以及时获取配置项的最新状态,减少人工维护的工作量和错误率。
- 人工录入与修改:对于一些无法自动采集的信息,或者在自动发现过程中出现不准确的情况,需要通过人工方式进行录入和修改。例如,配置项的一些业务属性、特殊的配置信息等,可能需要 IT 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手动维护。
- 流程驱动更新:与 IT 服务管理流程相结合,当发生配置项的变更、新增或删除等操作时,通过相应的流程触发 CMDB 数据的更新。例如,在变更管理流程中,当批准一个服务器硬件升级的变更请求后,相关的配置项信息在 CMDB 中会被自动更新,以反映最新的配置状态。
与其他 IT 管理系统的集成
- 与 ITSM 集成:IT 服务管理(ITSM)中的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等流程都需要依赖 CMDB 中的配置信息来进行决策和操作。例如,在事件管理中,通过与 CMDB 集成,可以快速获取发生故障的配置项的相关信息,辅助事件的诊断和解决;在变更管理中,CMDB 为变更评估提供了配置项关系的信息,帮助评估变更的影响范围。
- 与监控系统集成:将 CMDB 与 IT 监控系统集成,监控系统可以根据 CMDB 中的配置信息,对相应的配置项进行针对性的监控。同时,监控系统采集到的性能数据、告警信息等也可以反馈到 CMDB 中,丰富配置项的运行状态信息,为 IT 管理人员提供更全面的决策依据。
- 与资产管理系统集成:CMDB 与资产管理系统在资产信息管理方面有一定的重叠,但侧重点不同。CMDB 更侧重于配置项之间的关系和 IT 架构的管理,而资产管理系统更关注资产的财务属性和生命周期管理。通过集成,可以实现信息共享,既满足 IT 管理对配置信息的需求,又满足企业对资产财务和运营管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