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基础认识——从零开始学习USB2.0协议(一)

USB是我们日常生活最常见的外设接口了,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个人电脑以及各类数码产品 ……

本人有幸真正学习了解USB协议,并开发相关底层驱动和一些demo应用之后,才真正感受到这个协议的魅力,理解USB为什么是”万能“通用接口。

后续我将把自己在学习USB2.0、开发驱动和应用的过程记录分享,也希望能为后来者能提供一点点帮助。

实际上由于生活中接触太多,也导致了很多平时的一些对USB天然的错误认识,比如Type-C和USB3.0的关系,很多人都弄不清楚,所以在协议原理分享之前,还是会做一点简单科普,有个整体认识;另外,虽然USB文档很详实齐全,但是仍然需要花上不少时间慢慢去理解。

1 科普简介

USB,全称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是一种串行的总线标准;最初是由英特尔与微软在1990年代倡导发起,之后各家厂商一起发展为USB-IF行业协会。最大的特点是尽可能地实现热插拔和即插即用。

一般我们对usb的称呼分为版本和接口:

  • 接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版本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 接口

接口共三种Type-A、Type-B、Type-C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继续细分,Type A和Type B可以分为Standard、Mini和Micro,Type C则只有一种形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市面上我们常见有8种接口形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再简单来分别看下。

1.1.1 Type-A

生活中常见的是标准的Type A接口,也可以直接称为Type A口,有些地方也成为host口,常见于电脑主机接口、鼠标、键盘、U盘等。

当前Mini-A和Micro-A应用极少,生活中也很少见,都已经淘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另外,标准Type-A USB接口还可以细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般可以通过颜色来区分,白色都是2.0接口的Type-A,蓝色是3.0接口的Type-A,但最好还是用金属触点个数来区分。

1.1.2 Type-B

Type-B接口在USB体系中被设计为专用的设备端接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可以在各类外部设备上看到它的身影,包括但不限于使用Micro-B接口的老款安卓手机、以及普遍采用标准Type-B接口的打印机、扫描仪和移动硬盘等。

尽管近年来,功能更强大、插拔更便捷的Type-C接口呈现出统一市场的趋势,但Type-B接口远未到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

受制于成本考量(许多设备对高速数据传输需求不高)、庞大的存量设备基础以及特定的市场定位(尤其在打印机等对接口变更不敏感的设备领域),Type-B接口至今仍在众多场景中保持着活跃与生命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另外,在USB3.0刚推出的时候,出现了一种下面不常见的USB3.0 micro Type-B类型接口,记得当年有用过该接口的机械硬盘(不知道大家见过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另外,标准Type-B USB接口还可以细分,也是USB3.0为了兼容USB2.0做的,如下(常见于打印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3 Type-C

凭借其全能特性,Type-C已成为几乎所有新式电子设备的首选接口,手机(目前Iphone手机)、笔记本、显示器、U盘、固态硬盘等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特点:1、体积小 2、支持正反插、强度高 3、更强大

完整Type-C共24个金属触点,兼容USB2.0、USB3.0、USB4、雷电3/4,以及PD快充;最高支持40Gbps带宽,最高支持100W供电(国内有些私有协议做到了120W),另外可以支持外接8K显示器,能力可以说爆表。

后面会说到USB4只支持Type-C接口,但不知道5年后,Type-C可以统一USB接口嘛!希望可以吧!!!

但实际我们常用Type-C数据线,并非24金属触点,几乎都有缺失,所以也就有了残血版和全功能版的区别。
(实际是全功能版价格高的离谱,目前1m左右全功能数据线就要大概500RMB左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也就是说尽管Type-C物理接口是统一的,但是其背后支持的功能千差万别,主要也就体现在传输速率、充电功率和视频输出上。

1.2 协议

比起USB接口的多样,USB协议更是比较复杂,中间经历过USB-IF数次重命名,导致了今天这种局面,也遭到众多开发者的吐槽诟病,同样是的用户困惑。下面就简单梳理下:

1.2.1 usb协议组名称及其带宽和理论速度

USB1.0和USB1.1和USB2.0经历过一次命名,USB3.0和USB3.1经历过两次重命名。特别是USB3.0,可以简单看下,购买时以防被别人忽悠,哈哈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USB4 Gen2x2 相当于USB3.2+雷电3的组合,USB4 Gen3x2 则是兼容了雷电4。关于雷电协议,后续会简单提下。

1.2.2 USB4和雷电协议

雷电协议,是一种高速数据传输和显示连接技术,结合了PCI Express和DisplayPort协议,支持数据传输、视频输出和电源供应。是可以兼容USB、Display、PCIe协议的,雷电协议由于设备价格问题,实际并没有那么普及,所以英特尔向USB开放了雷电协议(但开放的是雷电3,雷电4目前仍然闭源)

另外雷电3/4的物理接口也是Type-C。

简单对比下雷电和USB4协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3 接口和协议的关系

协议在不停的迭代,接口也是在升级,协议决定了性能的上限和功能的边界,而接口则是实现这些性能和功能的物理载体;后续应该会大一统,但历史原因,不可能立马抛弃之前的发展,现在来简单看下协议和接口的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虽然type-c接口是2013年发布,后于usb2.0协议,但后期usb2.0high-speed和usb3.0也支持Type-C形态的。

诚然,USB标准在协议版本和物理接口上的纷繁复杂,确实带来了不小的认知负担;然而,当我们审视其无与伦比的通用性、强大的扩展能力与庞大的生态时,便不得不承认,它仍是当今数字世界最不可或缺的行业基石。

后面让我们真正进入USB协议学习之路。

参考

Document Library | USB-IF
USB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令人智熄!带你走进USB命名的烧脑之旅!_哔哩哔哩_bilibili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