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层——通信基础、传输媒介、物理层设备

一、信道、信号、宽带、码元、波特、速率、信道容量等基本概念

  1. 信道:信道(channel)。信道和电路并不等同。信道一般表示像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从通信的交互方式来看有三种基本方式:单共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2. 信号:信号(signal)是数据的电气或电磁的表现。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模拟信号或连续信号——代表消息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数字信号或离散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3. 带宽:带宽(bandwidth)是“频带宽度”的简称,指在单位时间内能传输的数据量,用赫兹做测量单位。
  4. 码元:代表不同离散值的基本波形。在数字通信中常常用时间间隔相同的符号来表示一个二进制数字,这样的时间间隔内的信号称为(二进制)码元。
  5. 波特:波特(baud),每秒钟信号的改变数目,每次改变能编码信息的一位或多位。
  6. 速率:速率是指计算机网络中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单位时间内从一端传送到另一端的数据量,即数据传输率,也称数据率或比特率。比特(bit)是数据量的最小单位,s(秒)是时间的最小单位。所以速率单位为bit/s或bps(bit persecond),类似1B=8b1B/s=8b/s或1Bps=8bps
  7. 信道容量:以数据传输速率为指标来表征一个信号传输数字的能力,即信道所能支持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取决于信道本身的特征——带宽和信噪比,与具体的通信手段无关。
  8. 数据:数据(data)运送消息的实体。
  9. 吞吐量:吞吐量是指对网络、设备、端口或其他设施在单位时间内成功地传送数据的数量(以比特、字节等测量单位),也就是说吞吐量是指在没有帧丢失的情况下,设备能够接收并转发的最大数据速率。
  10. 波特率:波特率指的是信号每秒钟电平变化的次数,单位是Hz。比如一个信号在一秒钟内电平发生了365次变化,那么这个信号的波特率就是365Hz。
  11. 比特率:比特率是信号每秒钟传输的数据的位数,我们知道在计算机中,数据都是用0,1表示的,所以比特率也就是每秒钟传输0和1的个数,单位是bps(bit per second)。一般的,bit rate = buad rate × log2L,这里L就是信号电平的个数。即比特率 = 2 ×波特率。

二、奈奎斯特定理与香农定理

  1. 奈奎斯特定理
    定义:对具有矩形频谱的无噪声信道,若信道带宽为B Hz,所能传送信号的最高码元速率为2B波特,则离散的、数字信道容量C为 :Cmax=2×B×log2L。这里Cmax指的是信道的最大容量,B是信道的带宽,L还是信号电平的个数。
  2. 香农定理:***Cmax=B×log2(1+(S/N))***。S/N指的是信道的信噪比,但是我们一般测量出来的以db为单位的是经过***1db=10×log10(S/N)***换算。

三、编码与调制、多路复用与扩频

  1. 编码与调制
    (1)信源的信号常称为“基带信号”,如计算机输出的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基带信号往往包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甚至有直流成分,而许多信道并不能传输这种低频分量或直流分量。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
    (2)调制分为基带调制带通调制两大类。基带调制,把一种数字信号转化成另一种数字信号,一般称为编码,变化后仍是基带信号。带通调制,需要用载波进行调制,把基带信号的频率搬移到较高的频段,并转化为模拟信号,载波调制后的信号称为带通信号
    (3)编码方式:不归零制、归零制、曼彻斯特编码(具有同步能力,局域网中使用这种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4)基本带通调制方法:调频(FM)、调幅(AM)、调相(PM)。
  2. 多路复用:复用(Multiplexing)。
    (1)频分复用(FDM):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2)时分复用(TDM):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相同的带宽资源。
    (3)统计时分复用(STDM):一种改进的时分复用。
    (4)波分复用(WDM):就是光的频分复用。
    (5)码分复用(CDM):是另一种共享信道的方法。更常用码分多址(CDMA),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四、电路交换、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

  1. 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从源点连续的直达终点,像在一个管道中传输。一条专用的物理线路,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线路的传输效率低。
  2. 报文交换:将整个报文转发到相邻节点,全部存储下来,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采用存储转发技术,通常把要发送的整块数据称为报文
  3. 分组交换:将报文分组转发到相邻节点,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五、数据报与虚电路

  1. 为面向连接的会话建立的通信信道自然是逻辑的,常被称作虚电路(virtual circuit),它关心的是端点。与在网络上寻求一条实际的物理路径相比,这条信道更关心的是保持两个端点的联系。在有多条到达目的地路径的网络中,物理路径在会话期间随着数据模式的改变而改变,但是端点(和中间节点)一直保持对路径进行跟踪,虚电路,应该是指“意”的虚。就是存在那么一条电路,逻辑上好象是固定的存在的,但事实它是随着会话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路径。也就是说没有一条固定的路径。它是在通信过程中灵活地变动的。具体使用哪条路径以及如何操作,通过三次握手来进行建立。在发握手信号的过程中,知道了发送方与接收方,然后建立一条路径。这条路径是一条逻辑上的电路。
  2. 从占用通信子网资源方面看:虚电路服务将占用结点交换机的存储空间,而数据报服务对每个 其完整的目标地址独立选径,如果传送大量短的分组,数据头部分远大于数据部分,则会浪费带宽。
  3. 从时间开销方面看:虚电路服务有创建连接的时间开销,对传送小量的短分组,显得很浪费;而数据报服务决定分组的去向过程很复杂,对每个分组都有分析时间的开销。
  4. 从拥塞避免方面看:虚电路服务因连接起来的资源可以预留下来,一旦分组到达,所需的带宽和结点交换机的容量便已具有,因此有一些避免拥塞的优势。而数据报服务则很困难。
  5. 从健壮性方面看:通信线路的故障对虚电路服务是致命的因素,但对数据报服务则容易通过调整路由得到补偿。因此虚电路服务更脆弱。
  6. TCP的特性就是面向连接的,是可靠传输,可以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TCP的数据传送是建立在虚电路的基础上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六、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也称传输媒体,它就是数据传输系统中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物理通路。可分为导引型传输媒体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1. 导引型传输媒体
    1.1 双绞线。屏蔽双绞线(STP),无屏蔽双绞线(UTP)
    1.2 同轴电缆
    1.3 光缆。分类有单模和多模光纤。
  2.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1.1 卫星通信、电磁波、红外线

七、物理层设备

中继器
中继器又称为转发器,主要功能是将信号整形并放大再转发出去,以消除信号由于经过一长段电缆,因噪声或其他原因而 造成的失真和衰减,使信号的波形和强度达到所需要的要求,来扩大网络传输的距离。其原理是信号再生(而不是简单地将衰减的信号放大)。中继器有两个端口,将一个端口输入的数据从另一个端口发送出去,它仅作用于信号的电气部分,而不管 数据中是否有错误数据或不适于网段的数据。放大器和中继器都是起放大作用,只不过放大器放大的是模拟信号,原理是将衰减的信号放大,中继器放大的是数字信号, 原理是将衰减的信号整形再生。
集线器
集线器实质上是一个多端口的中继器,也工作在物理层。在Hub 工作时,当一个端口接收到数据信号后,由于信号在从端口到Hub 的传输过程中已经有了衰减,所以Hub 便将该信号进行整形放大,使之再生(恢复)到发送时的状态,紧接着转发到其他所有(除输入端口以外)处于工作状态的端口上。如果同时有两个或多个端口输入,则输出时会发生冲突,致使这些数据都成为无效的。从Hub 的工作方式可以看出,它在网络中只起到信号放大和转发的作用,其目的是扩大网络的传输范围,而不具有信号的定向传送 能力,即信号传输的方向是固定的,是一个标准的共享式设备。多台计算机同时通信必然会发生,所以集线器不能分割冲突域,所有集线器端口都属于同一个冲突域。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