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习于水,志成于冰——谈匠心

 

此前在一篇博文中看到过这样一段话: 

  “    匠心是对于作品而言的。

      匠心是倾注于作品之中的精神、情感、乃至魂魄。

      匠心发自于爱,是对作品视如己出的拳拳之心,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匠心是出于这份爱的对于完美的追求,是追求中不避艰苦,是追求中自得其乐。

      匠心是涵泳在作品之中的自我实现,是我与作品的相互完成,彼此造就。

      在匠心看来,作品是我的至亲之物,栖居着我的精神,安放着我的灵魂。

      匠心即是爱心 + 恒心 + 一片苦心 + 七窍玲珑心 + 出离心 + 寂寞心 + 金刚心 +  欢喜心 + 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

 

一直在想,所谓匠心的定义和境界。

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浮躁的人,如果不是干自己喜欢的事,很难投入和专注。

二十载光阴已过,回首走过的路,还是有很多感触想说。

最热爱的是绘画和写诗,我自知此心愚拙,不曾有所造诣。但第一次对匠心有所感悟,也是发于此。最开始时学素描,由于色调的单一,最开始的时候是有些枯燥的,需要不断的定形,调整修改,上调子。要不断去接受自己愚拙的作品,慢慢改进,不断去深入准确的刻画细节,先达到形像的标准,再去努力突破准确,之后传神。那个年岁的记忆, 而今想来,竟是最纯粹最宁静的一段时光。

但还是终究没有走艺术和文学的道路,擦肩而过了。有时候,可能人最缺乏的,就是抛下一切顾虑为自己所爱的孤注一掷、为了热爱不回头的那份勇气和坚定吧。在学数学和计算机之余,时常还是会在空余之时或心情很舒适的时候画画写诗。深夜难眠之时,或者有什么专业方面的问题遇到了困惑点走不通的时候,会不由的翻看自己之前画过的素描。那个时候的线条不够干脆硬朗;那个时候对物体的比例的定位,尚不够准确;那个时候,对于明暗的处理尚不够娴熟......但那个时候纯粹的只因热爱而去追求某件事的心境,却是这么多年来再不曾有过的。陈旧的泛黄的纸页,似乎一场无声的对白,那一刹不禁泪下,不知是为昔年的回忆,还是为现在浮躁的心。这个时候方明白,原来热爱是融入骨血,是与生命关乎,你曾热爱的,你曾投入大把大把时间精力去雕琢塑造的,终将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会成为永动的能量,在幽微困惑之时,能给你无限希冀和坚定前行的骨气。这个时候方明白,苦心孤诣这个词的分量,令人敬畏。

曾国藩年轻时反省自己道:“平生只为不静,断送了几十年光阴”。慢慢也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之深。寒假时间,各个方向都学习涉及了一些,但发现自己还是对图形图像、cv 方面的东西很感兴趣。也从头拾起了前端方面的东西。虽然比较前端的体系比较庞杂,但还是很庆幸自己现在能静心去不断深入一些知识点了。记得所爱的人曾经说:“做技术就像练功,先对开发语言的基础、协议、原理等基本功练扎实;然后再练招式:多写代码多承担项目。待积累再深时,练习内心功法,如架构知识、如何去优化等”。这番话一直记在心上,随着代码量和项目的增加,也慢慢体会到了其间的况味。在看了一些技术篇目后,感觉深入进去,由完成功能到规范化再到重构代码、注重性能问题、不断优化这个过程,越深究越有一番滋味。就像素描,不断去刻画,于静处传音传情;也像写诗,一字之处尽得风流。这时候方明白,原来所谓热爱,是一个彼此成全的过程。

李宗盛在《致匠心》中写道:“世界再嘈杂, 匠人的内心, 绝对必须是安静、安定的。” 沉淀下去,才能厚积薄发,静水流深。代码亦如此,写出自己的风格,写出一番况味,牢牢的将业务逻辑、用户体验放在核心位置。自知现在的自己,仅是略晓皮毛,尚有很多方面需要钻研借鉴。希望经年之后,能不断回头来审视和完善这篇文章~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