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把时间当做朋友

0 困境

越是勤奋的人越输不起,越是输不起的人越勤奋。

做人要勤奋,做人要执着,但做事不一定要图快

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只有接受这个简单的事实,才能有解决问题的希望。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和观念,因为一个人已有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历过反复筛选的。

这本书的主旨非常简单:时间是不可能被管理的。必须开启心智,看清楚,想明⽩: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而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与时间、管理或时间管理都没有多大的关系。解决方案只有⼀个,那就是“⼀切都靠积累”。深信积累的力量,时间就是你的朋友,否则,它就是你的敌人。

 

1 醒悟

无意识的大脑:遇到刺激,立即做出反应

有意识的大脑:遇到刺激,进行分析,然后做出反应

运用心智获得解放——不要再让自己“跟着感觉⾛”,成为大脑的奴隶,而是翻⾝做大脑的主⼈。

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法、思考模式)。

大多数人都拥有正常的智商,但并非每个拥有正常智商的人都拥有正常的心智。

心智真正成熟的人在⼀些情况下能够做到⽆须亲自经历,仅凭思考就得到深刻的体会。

 

2 现实

1)速成绝无可能

期望速成,从微观层面上看,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个原因是⼈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得到满足的天性。

第⼆个原因,也是浮躁的根源,就是很多⼈不懂“有些阶段就是⽆法跨越”这个道理。越是浮躁,就越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越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就越是浮躁。

总的来说,一方面是自己的⽆限欲望,一方面是要完成的事情太多,一方面是⾃我满意度的不断下降——这就是⼈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期望速成的根源。出路肯定存在,但这出路只有⼀个起点——接受现实。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

 

2)交换才是硬道理

积累多的⼈之所以稳健,是因为对他来说,“我要”的欲望可以用“我有”的东西来满足。

⽣活的本质就是这样,你想要什么,它偏不给你什么。摆脱这个死循环的⽅法只有⼀个——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能换的东西。

只要努力,只要勤奋,机会总是存在的——我们必须要相信这⼀点,最好相信到毫不怀疑。

 

3)完美永不存在

没有⼈能够做到完美。我们至多能做到接近完美,或者更接近完美。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时刻忍耐各种各样的不完美,否则事情根本⽆法完成。最终完成的事情,结果也常常是不完美的。缺憾必然存在。再往大一点说,生活本⾝就不完美。谁的生活不是磕磕绊绊?谁在死去的时候没有⼀丝遗憾?现实如此,只能接受。

 

4)未知永远存在

5)现状无法马上摆脱

我们害怕未知,害怕不确定的东西。我们希望⼀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只是我们永远做不到。

尽管天分确实很重要,但⼀个⼈的能力主要靠积累获得。从一个人开始从事⼀个职业的那⼀瞬间起,只要足够认真、努力,他的能力就会不停地积累。其实,世界上80%以上的职业并不过分依赖天分,更可能甚至几乎只依赖积累。天长日久,这个人在当前的职业中将逐渐落后于那些认真做事的人

对现状不满、急于摆脱现状,是⼈们常常不知不觉落⼊的陷阱(尽管偶尔这也是少数⼈真正的动力)。接受现状才是最优策略——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不要常常觉得苦(这会让⼈忍不住顾影自怜,浪费精力与时间),而要想办法在任何情况下找到情趣——快乐是⼀种本事

 

6)与时间做朋友

与时间做朋友的⽅法很简单: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几乎⼀切愚蠢的行为都来自否定现实、逃避现实。只有接受现实,才可能脚踏实地,避免心浮气躁、好高骛远

时间是现实的人的朋友,是不现实的人的敌人。时间不是故意要这样做,只不过事实如此。

 

3 管理

1)估算时间

任何领域的卓越成就都必须用一生的努力才能获得;稍微低一点的代价都无法换来

生命如此短暂,学习技艺的时间却如此绵长

想要出类拔萃,就要努力至少10000小时。

 

2)及时行动

我们没有必要在意来自他人的、非建设性的负面评价。没有谁从⼀开始就能做对、做好。所有做对、做好的人都是⼀路磕磕绊绊走过来的,这就是生活常态。

不管遇到什么任务,永远不要再问“什么时候开始才好”,因为答案只有⼀个:“现在”!

 

3)直面困难

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或者陌生程度,再据此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只要做事就一定会出问题,这是现实。无论何人,无论何事。如果在做事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问题,那肯定不是在做事而是在做梦。认清并接受这个现实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心平气和地去做事情。

效率低下的本质原因是回避困难,任何一个任务都可以划分为相对简单的部分和相对困难的部分;合理的安排时间,迅速做完简单部分,把节约出来的时间放在困难部分的处理上

所有踏实做事的人都知道,任何任务的绝大部分都是枯燥而又无趣的,所谓有创意的部分只有1%不到

 

4)关注步骤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通过关注“方法”去反复拆分任务,最终确认每个子任务都是可完成的,这是⼀个人不可或缺的功课。这样的习惯,会使⼀个⼈变得现实、踏实。这是⼀种习惯,也是⼀种后天习得的技能。

⼀旦养成精细拆分任务的习惯,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提高了。

做任何事情,学会思考方式最为重要。

 

5)并行串行

6)感知时间

逃避责任就会带来轻松,可那恰恰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想尽⼀切办法真正了解自己、真正了解时间、精确感知时间,⽽后再想尽⼀切办法使自己以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按我的话说就是——“与时间做朋友”。

 

7)记录开销

8)制订预算

9)计划

生活就是选择

我们不是计划着失败而是失败的计划

失败只有一种,就是半途而废,但是,另⼀个事实也同样令⼈印象深刻——坚持到底不见得⼀定会成功。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

生活本身总是充满了意外,并且总是意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10)列表

11)流程

人一过30岁,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

如果想要改变自己,或者对自己目前的处境不满意,那就⼀切从简——找⼀个你觉得应该会带来改变的任务,然后去做就是了。不要怕碰壁,不要怕失败,那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失败并不可怕,因为人总是要失败许多次才会有结果,况且全天下⼜不是只有你会失败,怕什么?达成目标的关键在于每次受到挫折之后能否汲取教训。只要能汲取教训,然后自我调整,那就是进步。

计划固然重要,但是行动更重要。永远记住,马上行动最重要!!!

⼀事⽆成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放弃。放弃的⽅法有很多种, 最常见的是“换⼀个更好的⽅向”。

⽆论是学习、⼯作还是生活,我们面临的任务大都是重复性的。要想加快执行重复性任务的速度,只需在遇到重复性任务时先将其做完⼀次,然后⻢上总结、整理,搞清流程,再靠进⼀步的实践把它变成“闭着眼睛也能做好”的事。这是提高效率、减少失误的根本手段。

为常见任务制定流程是⼀个必须养成的习惯。

万事皆可提前准备,万事皆需提前准备。之所以显得游刃有余,是因为之前做过太多准备

 

12)预演

直到现在,我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尝试把将要做的事情的整个过程在脑子里预演⼀遍甚至数遍。

任何动作演练到⼀定次数,就能准确完成——甚至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而他只不过是把这个原理应用到了极致而已。

 

13)验收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不管遇到什么任务,都应该对其认真审视,同时向⾃⼰提出⼀个问题并要想办法回答清楚:“怎样才算‘做好’?”如果能把任务拆分成若干个子任务,那么确定“做好”的标准可能更容易⼀些,因为每个⼦任务的验收标准可能已经⾃然存在,起码有这么⼀条:“如果这个做不好,那么下⼀个就没法开始……”

 

4 学习

1)效率本质

拒绝学习就不可能有机会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由于不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是什么,也就不可能知道那收获有多好、多大;既然对学习的好处无从了解,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任何知识的获取,都是不可逆的。在知道它的一瞬间,它就已经改变了一切,生活因它而变,却无法还原。我们再也不可能对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置之不理,它瞬间就能根深蒂固,无法铲除。

 

2)基本途径

 

获取更多知识几乎是我们开拓自身心智的唯⼀手段。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学习能力”也许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

 

3)主要手段

4)经验局限

经验主义害死人

image.png

 

在人们探索未知、寻求真理的时候,困难几乎都来自如何正确地理解“与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

⼀个人在此后的⼀⽣中,要⽤相当长的时间通过枯燥的学习和反复的实践来获得文字运用能力(有些人通过努力能够使用多种语⾔和文字)。有了文字能力,才可以通过阅读摆脱种种局限、获得更多知识。

 

5)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基础是阅读理解能力

检索能力建立在相当熟练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之上

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重要位置

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

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

了解学习的进程

 

那些突破了阅读障碍的人,随着自身知识的不断积累(不停地阅读、观察、理解、交流、沉淀、筛选),终究会发现图书馆的好处。

很多人正是因为没有目标才不停地“学习”

 

5 思考

1)勤于思考

遇到问题动脑子想⼀想其实是根本不费力气的事情。有脑子却不用等于没脑子。

独立思考的⼀把钥匙是这样的——首先要了解:权威不⼀定等于正确。进⼀步要明白:就算权威正确,也只是权威表达了正确,而非正确属于权威。最后要清楚:准确地说,权威只是权威、正确就是正确,它们俩什么时候都不是⼀回事。

接到任何任务之后,都勤于琢磨,思考该任务的目标、实质、意义,再据此思考完成该任务的方法。于是,他们会为了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去做很多领导原本未曾交代的事情,最终,他们不仅能完成任务,还常常有很多意外收获……

 

2)思维陷阱

导致⼈们犯这些逻辑错误最重要的原因只有两个——概念不清和拒绝接受不确定性

学习任何知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搞清楚它所有的基础概念。

永远都是那些能把概念理解透彻、区分清楚的人才能清楚地思考,进而改变整个世界。

时间不可管理,我们只能管理自己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不沟通的根本原因可能在于人们普遍缺乏基本的沟通技巧

 

3)因果关系

要做一个用心的人,要用心做事,因为这世界其实也是有心的

自证预言——如果人们相信某件事情会发生(事实上其原本并不见得一定会发生),那么这件事情最终真的会发生

 

4)逆命题

5)举证责任

每个人的能力是不同的,无论是理论能力、观察能力还是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6)案例局限

7)对立论证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如果不做事,是不会暴露自己的缺点的,因为人只有在做事的时候才会暴露缺点

所谓的“情商”,朴素的从根源上来看,还是思考能力的问题

 

8)张冠李戴

 

如果你想改变你的世界,改变你的生活,首先应该改变自己。如果你的心理状态是积极的,你的生活就会是快乐的;如果你的心理状态就是消极的,你的生活就会是忧伤的。

 

9)感悟与道理

如果仅仅⽤财富、权力、地位来衡量成功(即世俗意义上的成功),那么所有的成功背后都有数不尽的磨难,同时,也往往充斥着⼤量不可告人的细节。

真实的⽣活却不可能天天波澜壮阔、起起落落、惊天动地。事实上,没有谁的心脏可以承受得了这样的⽣活。绝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平平淡淡的。

有些时候,“成功者”的经验没什么⽤,因为那些经验根本就是错误的,关键在于“成功者”自己可能也并不了解。

与其关注成功者,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努力从失败者身上汲取经验。

 

10)克服恐惧

人们总是喜欢⽤善恶区分⼀切,但这其实是⼀件很无聊的事情,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强”与“弱”才是自然界中真正存在的本质,“善”与“恶”往往只是弱者⼀厢情愿的定义。

圣经七宗罪:贪婪、淫欲、饕餮、嫉妒、懒惰、傲慢、暴怒

人人都有弱点,因为人人都有恐惧。恐惧需要克服,勇气需要培养。最惊悚的事就是自己吓唬自己!勇气与智慧⼀样,是依靠积累获得的。

摆脱“自以为是”陷阱的⼀个重要前提就是正视自己的恐惧,因为恐惧永远存在。

 

11)辅助工具

 

永远不要再跟我说“我认为……”了!你的看法关我屁事?我要的是事实……

它们特别有助于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并且也有刺激思考的作用:

  • 。。。。。。是一回事,而。。。。。。是另一回事。
  • 。。。。。。和。。。。。。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
  • 。。。。。。不一定。。。。。。
  •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
  • 。。。。。。也许还有另一种可能性
  • 。。。。。。看起来像。。。。。。,但是。。。。。。
  • 。。。。。。而事实却远比看起来的更为复杂(简单)。
  • 。。。。。。其实很可能与。。。。。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
  • 。。。。。。和。。。。。。之间比较也许没有任何意义。
  • 。。。。。。其实不过是表面现象,其背后的本质是。。。。。。
  • 。。。。。。有一个通常被忽略的前提。
  • 。。。。。。尽管听起来很有道理,然而却完全不现实。
  • 。。。。。。也许有人会说。。。。。,但是这种质疑却。。。。。

过去的事情是无法改变的,现在的烦恼是无济于事的。

当脑子里闪出类似“要是……就好了!”的念头时, 要马上提醒自己“停!这个念头最耽误事了!”或“停!这个念头最没用了!”

 

6 交流

1)学会倾听

从某种意义上讲,交流的有效与否往往更取决于听者而非说者,反过来说,失败的交流往往源自听者的疏忽。不夸张地讲,倾听能力的强弱,⼏乎能够决定⼀个⼈的命运,因为绝大部分时间里,任何⼀个⼈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听某些人的话,或者,反过来,依赖某些⼈听他的话。

摆脱局限首先要去了解局限、了解它的根源;而除了时间之外,人身中的局限大多来自自身

没有人从一开始就成熟、强大,但只要有⼀两次能够真正忍住自己发出质疑欲望的经历,就可以得到足够的教训,并进⼀步养成耐心等待到最后再发出疑问的习惯。事实上,如果真的能把这种欲望克制住,人们往往会惊讶地发现:听到最后⼀刻的时候,自己对讲者论述内容的理解发生了变化,自己的疑问也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不管是好还是坏。

说者的语篇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事实和看法。如果是事实,那么我们就要花时间想想“他所陈述的内容真实性如何”。如果是看法,那么我们就要花时间想想“他的这个看法/意见的根源在哪”。

在自己状态不佳、心不在焉的时候,“马上停止谈话”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

⽣活中有多少原本认真的交谈最终变成了激烈的争吵。发生这种情况固然有说者的问题,但更常被忽略却又更为重要的是,听者没有给出恰当的反应——该确认的时候却武断地下了定论,该回应的时候却示以沉默,说者兴高采烈的时候听者却意兴阑珊,说者努力论证的时候听者却过早开始反驳……

 

2)说与不说

一定要想办法不时做出令人敬佩的事情,这样就会有人主动找你做朋友。

没有人从一开始就拥有一切,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东西,都要靠努力争取才能获得。

“赢得尊重”是最不能急于求成的,也绝对不可能靠临时抱佛脚实现。因为每个⼈都有足够的观察能力,而且这些人还会相互交流、互通有无——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尊重只能靠积累获得,这是铁律。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部分情况下是最浪费时间和精力的做法。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当⼀个人不被认为是“能说那话的人”时,⼀般不大可能“百人誉之”,不是“百人毁之”就很好了。

不被理解、不被合理评估对任何人来说都必然会带来巨大的烦恼和痛苦。情绪的波动必然会干扰理智,进而影响表现——无论是学习上、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之,失言。

在分享知识的时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正确的;⽽在日常交流中,这个原则的适用性非常差。

 

3)共生状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理

一个人的真理在另一个那里就可能是谬误

真理是相对的

真理总在不停地变化

任何观念都是平等的

 

为了避免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

第一原则:有意义的讨论的前提是双方不仅要“相互竞争”,更要“相互合作”

第二原则:真理是独立存在的,它从来不会依附于任何个人或者集体

第三原则:真理不变,也不会因为任何人而变;不停变化的只是人们对真理的解释或者理解

 

对话守则:

对话的目的是寻求真理,不是为了斗争

不做人身攻击

保持主题

辩论时要用证据

不要坚持错误不改

要分清对话与只准自己讲话的区别

对话要有记录

尽量理解对方

 

每个人最终拥有的能力都是依靠积累获得的。积累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想明白这件事,就很容易心平气和,不至于像挨了打却无能为力的孩子一样生自己的闷气然后开始仇视社会。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自以为是”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阶段,因为每个人都以无知为起点,而成长之路原本就是求知之路。求知的路不仅很长,而且很苦,走下去既需要心智的努力,还需要勇气

 

如果我们在任何讨论中发现参与者里面有“自以为是”者存在,那么最好的选择只有一个,退出讨论。因为,只要他们存在,讨论就不再是讨论,也不会得出任何有意义的结果,继续下去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

 

4)正确复述

甲与乙需要沟通,沟通过程:甲将他的想法⽤他的语⾔表达出来(即“编码”),乙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甲的语⾔(即“解码”),然后反过来再次进行。此过程可能重复数次。

image.png

5)勤于反思

每个人都可能出现“只看到部分事实”的情况,而“将部分事实当作所有事实”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它们往往是各种冲突的根源。

观察和阅读,是扩充有限的自我经验的最好手段。

读书其实不见得要有目的,随意闲翻同样有益——有用的知识经常是偶然获得的

读杂书会大大提高一个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这种能⼒也是理解能力的⼀种)。阅读丰富、博览群书的人,肯定拥有更强大的理解能力,因为他们在遇到未知的时候,更有可能迅速地在自己已有的知识中找到可以用来类比的信息。

遇到不理解的问题,遇到不确定的想法,最好马上记录下来。不一定非要急着获得答案——马上获得解答往往是不可能的

 

7 应用

1)兴趣

几乎没有人会喜欢做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尽量回避自己的短处。对一个人来说,某件事情只要能做好,并且做到比大多数人好,他就不会对那件事情没兴趣。

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能有兴趣。

 

2)方法

 

人生苦短,如果成功太慢,那么幸福必然减半。

 

3)痛苦

如果说记忆本身是葡萄,那么回忆的过程就是发酵。每个人都有努力使自己的历史变得更加清白、更加美好的倾向,所以,⼈往往会不自觉地给自己的记忆进行各种形式的修补、甚至进⼀步精加工,然后才会觉得心满意足。

⼀个⼈遗忘痛苦的能力特别强的⼀个具体表现就是:这个人会很轻易地原谅自己。

面临尴尬时候行之有效的方法:

  1. ⼀个办法是,在⾯临尴尬的时候,⼀定要用文字、图画等形式把自己所遇到的尴尬记录下来——当然,最好是记录在同⼀个地⽅。这样的记录是⾮常有意义的,因为它会提醒我们:这是你曾经遇到过的尴尬。如果不做这样的记录,那么“遗忘”肯定会发⽣。记录之后还要养成习惯,定期拿出这些记录回顾⼀下。这个习惯往往会使我们⾮常有成就感,因为它会让我们知道,甚⾄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已经进步了——因为以前记录过的很多错误我们都不再犯了——当然,不再犯那些错误的原因是我们在不停地提醒自己!
  2. 另⼀个办法是,⾯临尴尬的时候,尽量弱化痛苦,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被大脑的直接反应所左右客观地说,我们面临的所有尴尬,肯定有⼀部分原因是自己造成的,所以,没必要找借口,没必要抱怨别人,没必要认为这世界就对自己一个人不公平,要记得“你并不孤独”——肯定还有其他人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遭遇过同样的尴尬和痛苦。但是,有多少⼈能平静地对待痛苦,而⼜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不能被大脑的直接反应所左右呢?这样⼀想,我们也就释然了。只要我们认为这个事件没那么值得痛苦,大脑就很难主动遗忘这个事件——更何况我们早就把这个事件和经验记录在案了!想象⼀下吧,这两个简单的方法会在未来帮我们减少多少麻烦、节省多少时间!

 

4)比较

比成功更重要的是成长,如果“成功”是与他人比较的话,那么“成长”则是与自己比较——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明天的我和今天的我之间的比较。后一种比较显然比前一种对个体来说意义更大,也能够带来更加踏实的幸福感。

对成长有帮助的简单问题:我做完这件事之后所获得的快乐和幸福是不是⼀定要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

 

5)运气

欲望尽管不可能总是得到满⾜,却是我们能够控制,甚至可能完全控制的。

浪费时间、虚度年华的人,有一个共同特征——拼命想控制自己完全不能控制的事物,却在自己真正能掌控的地方彻底失控。

一定要想清楚并牢牢记住:相信运气其实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有些人不喜欢甚至害怕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而且,越脆弱的人越希望获得控制权。

当好运气发⽣在自己⾝上时,我们的确应该非常开心;而当坏运气降临在自己身上时,我们也应该平静接受。无论怎样,我们都要继续生活,当然也要继续面对我们不能控制的事物。——卒然临之而不惊,⽆故加之而不怒

乐观生活、坚持努力,往往真的会改变一个人的运气。所谓幸运就是当你准备好了的时候机会来了。

“努力”相对于另外两个因素——出身和运气——是最无足轻重的。但是有相当数量的人都确实通过“努力”改变了他们自己的“运气”,进而改变了他们后代的“出身”。

 

6)人脉

所有的人都喜欢并重视甚至偏爱⼀种交换——公平交换。尽管绝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但他们的所谓“友谊”实际上只不过是某种意义上的“交换关系”。可如果某人自己拥有的资源不够多、不够好,那么他就更可能变成“索取方”,做不到“公平交换”,最终成为其他人的负担。

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前提:第一,承认自己能力有限;第二,不怕在别人面前露怯;第三,敢于不去证明自己是好人

才华与学识是一定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的。一个人的心智能力一旦正常开启,他就会发现,自己在这个信息唾手可得的世界里,只要正常的努力,并且有耐心和时间做朋友,很容易就能成为至少一个领域的专家。努力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辛苦,说出来只不过是——每天至少专心学习、工作6小时。可是,努力需要的是耐心,却远比多数人想象中来的巨大,“要与时间相伴短则5年,长则20年”。

如果一个人身边都是优秀的人,就往往会出现没有人求他帮忙的境况,因为优秀的人几乎无一例外都以耽误别人的时间为耻,同时,这些人恰恰因为能够独立解决遇到的问题才被其他认为是优秀者。

一个优秀而有价值的人,自会引来很多其他的优秀而有价值的人主动为其提供帮助,而这个时候的帮助往往是“无私”的。

那些品质磨炼到⼀定地步、境界豁达到⼀定层次的⼈,往往真的可以做到“施恩不图报”,因为对他们来讲,能够有机会“验证自己的想法”就已经⾜够重要、可以令⼈身心愉悦了。同时,被帮助的一方也正因为并非寻常之辈,所以⼀定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最终的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因为“沟通成本几近于零”,整体效果⾃然是“交流收益相对无穷放大”——良性循环。个中智慧在于:集中精力改变那些自己能够改变的事情,暂时忽略那些自己不能改变的事情。专心打造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image.png

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种表现:为某人某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哪怕是浪费时间。

当我们把时间花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身上倾注了自己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那个人和那件事都已经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真正的好朋友”谁都只有几个而已。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交往的人。

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自己的独立赢得尊重。

 

7)自卑

如果⼀个人的相貌超出平均水准,那么他通常不太容易因此自卑,而他“愿望中的自己”就算可能超出“真实的自己”,⼀般也并不会差于“感觉中的自己”。

如果一个人的相貌低于平均水准,那么他就很可能因此自卑,因为他“愿望中的自己”有可能远远超出“真实的自己”,而“真实的自己”总是会通过各种方式纠正“感觉中的自己”——尽管他自己可能会有意⽆意地拒绝这种纠正。

优秀的人更容易自卑。优秀的人往往会给自己制定过高的标准,甚至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都应该相当优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停止嘲弄他人、忘记自己的优点、适当放纵自己

所有成熟的人都善于去做的事情——让别人舒服。很多时候,所谓“谦虚”和“低调”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优化策略

 

8)灵感

凡事都不过是靠积累

所有的成功,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先花上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锁定一个方向或者目标。确定它现实可行之后,运用心智的力量,在这个方向上投入更多的时间,比更多再多一点的时间。

 

9)鼓励

 

当我们不停地⿎励所有人的时候,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我们自己,因为最终我们会发现,自己开始进⼊⼀种他人无法想象的状态,成为⼀个不需要他人鼓励的人。这⼀点很重要。因为很多人之所以做事裹足不前,浪费时间甚至生命,原因就在于他们是必须获得别人的鼓励才敢于行动的人。可是,我们却能成为另外⼀种人——我们可以不需要被别人鼓励——这是⼀种境界。

永远鼓励身边的人,哪怕多少有些盲目。鼓励身边的人,是一种并不被大多数人认为重要的美德。

 

10)效率

要做⼀个正常人——这是每个人的权利。⼀个正常⼈,每天都要做很多⼯作和学习之外的事情,⽐如:喝点茶或者喝点咖啡,甚至有些⼈是必须喝点酒的;读读报,翻翻闲书,当然,更多的人喜欢看看电视或者电影;散散步,爬爬⼭,还有⼀些⼈会很规律地去健身房确保自己的⾝体状况;男人看看姑娘、女人瞄瞄帅哥,毫无疑问,对成年⼈来讲,保证规律而健康的两性交往,对心理健康很有帮助……

如果一个人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工作和学习上,那么他是以工作成就为导向的人;如果一个人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享受欢乐上,那么他是以生活满足为导向的人。每个人都不相同,有些人可以在工作和学习上获得乐趣,有的人则会在生活琐事中获得更多的幸福。

挑出⼀件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然后给自己做个时间表,保证自己在未来的一个星期乃至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至少专注于这件事情2小时

其实这世间绝大部分事情都是一样的——不一定要做到极致才可以

 

11)节凑

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生活节凑调整的慢一点

正确的减脂跑步方式是慢跑,到稍微气喘的时候就改为快走,等气匀了再改为慢跑。这样就很容易坚持到30分钟。在接下来的10到15分钟,如果体力允许的话(通常要经过一两个月的适应),就尽量快跑,或者至少强度比前30分钟再高一点,以便消耗更多的脂肪。

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做很久很久

 

12)物极必反

平凡的人,终究有一天需要别人的帮助;就算不需要帮助,也偶尔需要安慰;就算连安慰都不需要,也可能偶尔需要陪伴。无论别人是陪伴你、安慰你、还是帮助你,他们都在主动花费自己的时间——任何时候你都不能强求,除非人家心甘情愿。

在决定是否给别人提供帮助的时候,要考虑他是否值得我们帮助。同理,当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的时候,他们也会有意无意地如此判断。

 

13)自我证明

殊不知,“证明自己给别人看”恰恰是最浪费生命的⼀种行为。如果某个人本身是出色的,那么不需要他去证明自己是出色的,别人⾃然会看到。如果某个⼈本⾝是平庸的,那么也不需要他去证明自己是平庸的,别人同样会看到。

了解自己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长久的观察和思考,有益于锻炼自己心气平和的能力,反正别人如何认为、如何评价、如何议论根本没办法影响一个人所处的状态。但是,一旦某个人开始为此心烦意乱、坐卧不安、甚至为此做一些无聊的举动,那么他就不仅倒霉,而且是可怜了,因为他已经被别人左右了。被别人左右,是一个人相当可悲的状态之一。

事实上,我更倾向于认为“接受不能改变的”比“改变可以改变的”需要更多的勇气,因为只有做到接受不能改变的(比如,已经发生的就不可逆转),才能接受积累的本质:天长日久

怕麻烦就是一种害死人的坏习惯。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是怕麻烦就废了。因为麻烦就是麻烦,它不会因为谁怕他就饶了谁,也不会因为谁不怕它就躲开谁。麻烦无所畏惧,麻烦化身无数,麻烦无处不在。想要做成事,必须不断解决麻烦

养成不怕麻烦的性格,才可能拥有耐心。耐心则是在任何工作、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前提。哪怕是在生活中,耐心也很重要。比如说,获得真爱是需要耐心的,因为真爱的定义就是你心甘情愿地在另一个人或一些人身上投入时间和精力,甚至不计回报。

事实上,积累的信念甚⾄可能遗传。耐心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耐心的孩子,相信积累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相信积累的孩子。

⼀个⼈过了⼀定的岁数之后,长相其实不那么重要了,甚⾄会被另外的东西完全替代——表情和神态。表情和神态是一个人内心地折射,几十年地积累足以使一个人地内心变的“不俗”,于是,表情也就跟着“从容”、神态也跟着“睿智”

我们遇到的尴尬,大多是自找的。过去犯错误,现在就要承担后果。要坚信积累的力量,即便遇到了尴尬,即便感觉“没时间了”,也要选择积累。如果积累已经来不及了,那就接受现实吧!想想看什么可以改变、什么不可以改变,找到能改变地领域,采取积累的策略,这是唯一地办法。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地过去埋单

 

读后感

毕业也有一段时间了,工作渐入佳境,但是也在日渐熟练且枯燥重复的参数开发中迷失自己,失去了深度思考和自我管理能力,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人云亦云中生活。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我们在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始,资源分配上就已经各有差异,这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我们每一个个体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是时间对于每个个体而言来说都是公平的,它不会偏袒任何人,要学会与它成为朋友。

在快节凑的今天,互联网、短视频、快餐逐渐带快了生活节凑,很难静心耐心的做一件事,但是做成一件事耐心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么多年学习成长毅力方面是有所突破的,但是耐心方面着实是差点意思,仍然需要时间和经历磨练,把生活的节凑和步伐放慢,活的再从容一点,耐心做好每一件小事,说好每一句话,人生像是一场马拉松,胜者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

越来越喜欢做一些满足感会延迟的事情,因为前期通过时间精力金钱等的积累和使用,这件事带来的好处是受益终身的,成就感也会在日常中体现,比如读书、跑步等,要享受这个成长过程经历的事情,要相信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做很久很久。但是也要清楚,享受过程仅仅只是对自己而言,只有自己知道其中的苦与乐,别人更关注的是当下的结果,很多事情只需要将结果展示给他人即可,没有必要事事言明过程,一来自己解释起来麻烦,二来别人可能并不关心。

沟通确实是一件有意思并且值得挑战的事情,包括与别人语言交流和自己的内心交流。如今的社会每个人都活在厚厚的伪装下,面对不同的人总是有各种不同的神态言语表情,敞开心扉的沟通貌似越来越难,但是沟通难道不是贵在真诚吗?跟着自己的心走就好,不要自己骗自己,讲话沟通要用脑子思考分析,根据对话的情景用心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卑不亢即可,时刻做自己就是最好的状态。

突然想起郭德纲说相声是雅俗共赏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呢?其实每个人经过一天的工作和学习总是很累的,没有人总是喜欢被说教和严肃的高谈阔论,如果能承认自己是普通人,那么相信大部分人还是渴望在工作之余能有些轻松愉快的沟通和交流,所以生活还是需要俗气的,不要总是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生活嘛,还是需要柴米油盐和吃喝拉撒的烟火气息点缀的;至于雅的方面还是自己琢磨吧,君子慎独嘛,在自己独处的时候多接触提升自己视野和格局的文字和事务,让自己的内心更加丰盈饱满,在烟火气之余也要体会一下远方和诗。一个人总是会在不同的时间扮演不同的角色,总是以同一副面庞和性情示人难免缺少一点对生命探索的欲望,多尝试多沟通会发现自己的更多可能。

过年无聊随手翻到了这样一本书,至今为止读了两遍,还是感悟不少的,总的来说就是时间无法管理,能做的只有调整自己。由于职业的原因成天面对各种机器设备,各种代码bug调试,忘却时间不亦乐乎,但是同时好像忘了社会才是自己身处的大环境,渐渐发现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太久了,极度缺少和这个世界的交流和沟通,难道这是自闭的征兆吗?哈哈,还是挺恐怖的,所以需要慢慢的找方法调整和改变。本科毕业后还是第一次写这样的文字,通过学习和分享的方式逐步打开自己,坦诚大方的面对一切,这些文字就算是调整自己行动的第一步吧,也算这本书没白读。

 

参考博客

把《把时间当做朋友》读薄

积累的力量

《把时间当作朋友》---- 读书笔记

把生活节奏调整得慢一点

  • 1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