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理论背景

1.只读模块 (分数占比0%)
【实验目的】

  1. 掌握应用电路仿真软件Pspice/Multisim等对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仿真设计方法。

  2. 掌握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直流工作点、反馈系数和负载等变化时对其主要性能如振荡频率、输出电压幅度和起振时间等的影响。

2.只读模块 (分数占比0%)

【实验原理】

高频LC振荡器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子系统、射频测试测量仪器、医疗仪器和物体探测装置中,其本质是将直流供电电源的能量转换为交流输出信号,本身不需要外部激励就能自动地实现能量转换,一般由晶体管、选频回路、反馈电路等组成。选频电路采用LC谐振回路的振荡器称为LC振荡器。在通信系统中,LC振荡器可以产生发射机中的载波,或作为接收机的本地振荡器。常用的LC振荡器有电容反馈型和电感反馈型两种类型,其中,电容反馈型振荡器由于高频波形较好,应用更加广泛。

常见的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有共基极和共发射极两种结构。共基极组成的典型电路如图1所示,其中L、C1和C2组成振荡回路,Rb1、Rb2为晶体管的直流偏置电阻,Re为发射极电阻,Cb、Cc分别是基极和集电极耦合电容,取值较大,RL为负载电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该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为

f 0 = 1 2 π L C Σ ≈ 1 2 π L C 1 C 2 C 1 + C 2 f_0 = \frac{1}{2\pi\sqrt{LC_\Sigma}}\approx \frac{1}{2\pi\sqrt{L\frac{C_1C_2}{C_1+C_2}}} f0=2πLCΣ 12πLC1+C2C1C2 1

实际仿真时,由于考虑了晶体管结电容的影响,如集电结电容与C1并联,发射结电容与C2并联,实际电路的电容值要比理论计算值大,故振荡频率会低一些。

该振荡器的反馈系数为
F ≈ C 1 C 1 + C 2 F \approx \frac{C_1}{C_1+C_2} FC1+C2C1

可见,若通过改变C1或C2来改变反馈系数F,振荡频率也将随之改变。

高频LC振荡器的设计涉及晶体管的选型、晶体管直流工作点的选择、振荡频率的计算、反馈系数的确定和输出信号幅度的调整等。

高频振荡器在选择晶体管时与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类似,尽量选择特征频率fT较高(大于5~10倍的振荡频率)、结电容小一些的晶体管,同时要求晶体管的 b 值不能太小,否则不容易起振。

振荡器在起振时,晶体管需工作在放大状态,其发射结要导通。为了确保能够起振,需要有足够大的增益A,以满足AF > 1的振幅起振条件,F为反馈系数。起振后,振幅逐渐增大,达到稳定的平衡状态时,AF = 1。增益A的大小与晶体管的直流工作点和负载都相关,也关系到输出电压的幅值。

3.只读模块 (分数占比0%)
【实验内容】

用电路仿真软件Pspice/Multisim仿真设计一个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满足以下要求:

  1. 晶体管采用共基组态;

  2. 实现无目测失真的正弦波输出;

  3. 振荡频率在 15 ~ 20 M H z 15~20MHz 1520MHz之间;

  4. 输出电压的幅值不小于2V;

  5. 晶体管的 I C Q = 2 ~ 4 m A I_{CQ}=2~4mA ICQ=24mA

  6. 反馈系数 F = 0.2 ~ 0.5 F=0.2~0.5 F=0.20.5

  7. 电源电压VCC为12V;

  8. 晶体管推荐采用Q2N2222,其 β = 255.9 β=255.9 β=255.9,特征频率 f T ≈ 398 M H z f_T ≈ 398MHz fT398MHz

参数设计

首先我们控制变量,让 L 1 = 1 μ H L1=1\mu H L1=1μH
之后由: f 0 = 1 2 π L C Σ ≈ 1 2 π L C 1 C 2 C 1 + C 2 f_0 = \frac{1}{2\pi\sqrt{LC_\Sigma}}\approx \frac{1}{2\pi\sqrt{L\frac{C_1C_2}{C_1+C_2}}} f0=2πLCΣ 12

评论 1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