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拾遗:PD、PPS、QC、FCP、SCP、AFC、VOOC、ROM、RAM、EEPROM、UFS、eMMC、DDR、捕获、SPI(CPOL、CPHA)、 积分和逐次逼近ADC、DCDC、LDO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快充协议详解

1. PD2.0/PD3.0 快充协议原理

USB PD(Power Delivery)协议是通过USB-C接口实现设备和充电器之间电力传输和通讯的协议,支持高达100W的功率输出。

  • 握手过程
    1. 连接检测:当设备连接到充电器时,充电器和设备通过USB-C的CC引脚(Configuration Channel)检测到对方的存在。这个通道负责设备的标识和角色协商,如设备是主设备还是从设备。
    2. 能力协商:PD协议通过BMC(Biphase Mark Coding)编码的信号,在CC线上进行数据通讯,充电器向设备通报其可支持的电压档位和功率。设备通过回应来选择所需的电压和功率级别。
    3. 电压调整:一旦设备选择了所需的电压(例如9V、15V等),充电器内部的DC-DC转换器调整输出电压,并开始提供相应电流。
    4. 电力传输:在PD3.0中引入了PPS(Programmable Power Supply),设备可以在充电过程中实时调整电压,提升充电效率并减少充电器的发热。

PD2.0PD3.0的主要区别是:

  • PD2.0支持固定电压档位(5V、9V、12V、15V、20V),无法在充电过程中调整电压。
  • PD3.0增加了PPS模式,可以动态调整电压和电流,精确到20mV,充电效率更高。
2. PPS(可编程电源)原理

PPS允许设备和充电器在充电过程中通过USB PD协议进行实时通讯,动态调节电压和电流。设备根据充电状态的不同,实时请求改变电压,以减少功率损耗,提高效率。

  • 实现原理:充电器内部有一套高效的DC-DC转换电路,它通过接收来自设备的调节信号调整输出电压和电流,避免在固定电压模式下的过多功率浪费和发热现象。
3. QC2.0/3.0/4.0(Quick Charge)快充协议原理

**QC(Quick Charge)**是高通推出的快充协议,应用在很多手机和设备中。

  • QC2.0:提供5V、9V、12V、20V几种固定电压档位,最高支持18W功率。
  • QC3.0:支持更灵活的电压调节(3.6V-20V),每步调节电压200mV,优化充电效率并减少发热。
  • QC4.0:引入了对USB PD和PPS的支持,兼容性更强,最高可支持27W的功率输出。

QC与PD的区别

  • 协议层不同:PD基于USB-C协议,使用CC线进行握手和通讯,而QC通常基于USB-A/USB-C端口的VBUS线来传输信号。
  • 输出调节方式:PD3.0引入了PPS,允许更精细的动态调节电压,QC的电压调节步进较大。
4. 其他快充协议原理
  • FCP(Fast Charge Protocol):华为的快充协议,支持9V2A的输出,通过增加电压快速充电。
  • SCP(Super Charge Protocol):华为的超级快充协议,支持更高功率,如10V/4A,主要通过提高电流实现更快充电。
  • AFC(Adaptive Fast Charging):三星的快充协议,支持9V/12V的输出,通过调节电压提供稳定充电。
  • VOOC:OPPO的低压大电流快充方案,通过5V/4A实现高达20W的输出,降低发热。
快充协议的对比总结
协议最大功率电压范围主要特点适用场景
PD2.0100W5V-20V固定电压档位高功率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显示器
PD3.0100W3.3V-21V支持PPS,可动态调节电压和电流高效充电,减少发热
QC2.018W5V-20V固定电压档位手机、平板
QC3.018W3.6V-20V电压可调,减少损耗和发热手机、平板
QC4.027W3.6V-20V兼容PD协议,支持PPS兼容性更广泛的设备
FCP18W9V高压快充华为手机
SCP40W10V高电流快充华为超级快充手机
AFC15W9V/12V可调电压三星设备
VOOC20W5V低压大电流,减少发热OPPO设备

二、存储器原理详解

1. ROM(只读存储器)原理

ROM(Read-Only Memory)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ROM中数据是通过MOS晶体管编程和存储的。

  • 原理:ROM的数据存储依赖于MOS晶体管的状态,0和1对应不同的晶体管导通或关闭状态。ROM存储的是固定的程序或数据,一旦写入就不能更改(如掩模ROM)。
  • 为什么掉电不消失:由于ROM使用的是不可擦除的存储机制,即MOS管的状态在掉电后不会改变,因此数据得以保存。
2. 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原理

**RAM(Random Access Memory)**是易失性存储器,数据存储在电容器中,掉电后数据会丢失。

  • 原理:RAM的存储单元通常是由MOS晶体管和电容组成的,数据存储在电容的电荷状态中。动态RAM(DRAM)需要不断刷新电容中的电荷,静态RAM(SRAM)则使用晶体管阵列来保持数据稳定。
  • 为什么掉电消失:因为RAM的存储依赖于电荷,掉电后电容中的电荷会迅速消失,导致数据丢失。
3. 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原理

**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支持通过电信号擦除和重新写入数据。

  • 原理:通过控制栅极电压,改变MOS管中浮栅的电荷状态,从而存储数据。浮栅上的电荷状态决定了MOS管的导通或关闭,代表“0”或“1”。
  • 应用:EEPROM常用于需要长期存储而偶尔修改的数据,如系统配置参数、设置等。

三、其他存储器原理详解

1. UFS(通用闪存)原理

**UFS(Universal Flash Storage)**是一种高性能闪存存储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以满足对速度和效率的需求。

  • 原理:UFS使用全双工的串行接口,意味着数据可以同时进行读写操作。这种设计允许并行处理多个任务,从而显著提高数据传输速率,降低延迟。例如,UFS 3.1的最大读取速度可达每秒2.9 GB,这使得设备可以快速启动应用和加载大型文件。

  • 区别:与eMMC相比,UFS不仅具备更高的读写速度(UFS的速度可是eMMC的几倍),而且在多任务处理方面表现更佳。例如,当你在下载文件的同时观看视频时,UFS能够更高效地处理这些任务,不会出现卡顿现象。

2. eMMC(嵌入式多媒体卡)原理

**eMMC(Embedded MultiMedia Card)**是一种嵌入式存储器,常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

  • 原理:eMMC由NAND闪存和内置控制器组成,通常采用8位并行接口。尽管eMMC的性能较低,数据传输速率通常在100 MB/s到400 MB/s之间,但由于其成本较低,因此广泛应用于中低端设备。例如,一部入门级智能手机通常会使用eMMC存储,以降低整体成本。

3. DDR(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原理

**DDR(Double Data Rate)**是广泛用于计算机和电子设备中的高速内存技术。

  • 原理:DDR通过在时钟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传输数据,实现了两倍的数据传输速率。每个时钟周期可以传输两次数据,这种设计显著提升了带宽。例如,DDR4内存的速度可达到每秒3200 MT/s,而DDR5的速度甚至可以超过4800 MT/s,带来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

通过上述原理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UFS、eMMC和DDR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适用性和性能特点。这使得设计工程师在选择存储解决方案时,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四、定时器原理与电机控制

1. TIMER(定时器)原理

定时器通过一个时钟源计数,当计数到达预设值时,产生中断信号或执行特定操作。

  • 三相电机控制:定时器可以用来产生PWM信号,通过调节PWM的占空比来控制电机的速度和方向。定时器负责生成精确的时间基准,用于控制MOSFET的导通和关断,从而调节电机相位电流。
2. 信号捕获原理

定时器的捕获模式可以用于测量输入信号的频率或脉冲宽度。捕获引脚连接到外部信号源,定时器在信号上升沿或下降沿时记录计数器值,从而测量输入信号的周期或脉冲宽度。


五、SPI(串行外设接口)原理

SPI(串行外设接口)原理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一种同步串行通信协议,广泛用于微控制器与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如传感器、存储器和显示屏。

  • MOSI(主设备输出从设备输入):这是主设备向从设备发送数据的通道。每次传输时,主设备通过MOSI线将数据发送到从设备。

  • MISO(主设备输入从设备输出):这是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数据的通道。从设备通过MISO线将数据传回主设备。

  • 时钟信号(SCLK):主设备生成的同步时钟信号,控制数据传输的节奏。数据传输通常在时钟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进行,具体取决于配置。

时钟配置

SPI协议允许设置**时钟极性(CPOL)时钟相位(CPHA)**来决定数据采样的时刻:

  • 时钟极性(CPOL):定义时钟信号在空闲状态下的电平。CPOL为0表示时钟信号在低电平时空闲;CPOL为1则表示时钟信号在高电平时空闲。

  • 时钟相位(CPHA):定义数据采样的时刻。CPHA为0表示数据在时钟信号的第一个边沿(上升或下降沿)被采样;CPHA为1则表示在第二个边沿被采样。

调试与配置

在实际调试中,正确配置CPOL和CPHA非常重要,因为这将直接影响数据的正确传输。如果主设备和从设备的时序设置不匹配,将会导致数据错误或传输失败。例如,当使用某个传感器时,需参考其数据手册,以确定CPOL和CPHA的正确配置,从而保证数据的可靠接收。

通过合理的SPI配置,能够实现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满足各种实时应用的需求。


六、I2C(集成电路间通信)原理

I2C(串行外设接口)原理

**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用于短距离设备间的双线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微控制器与多个外围设备之间的连接。

  • 通信线
    • SDA(串行数据线):用于传输数据的线。
    • SCL(串行时钟线):用于同步数据传输的时钟信号线。
工作原理

I2C协议允许多个主设备和从设备通过同一总线进行通信。数据通过SDA线传输,而SCL线则提供时钟信号,控制数据的传输速率。I2C的时钟速度通常较低,常见的有100 kHz(标准模式)和400 kHz(快速模式)。

差别与优势
  • 通信方式

    • I2C使用两根线(SDA和SCL)进行通信,适合较简单的连接需求,特别是当需要连接多个设备时,可以通过地址选择来区分不同的从设备。
    • 相比之下,SPI使用多条线,通常包括MOSI、MISO、SCLK和一个或多个片选信号。这使得SPI在高速数据传输时更加有效,但接线复杂度较高。
  • 总线架构

    • I2C是一种多主多从的协议,可以让多个设备共享同一条总线,简化了电路设计。
    • SPI则一般为一主多从,通常需要额外的片选线来选择特定的从设备。

应用场景

I2C协议广泛应用于传感器、EEPROM、ADC/DAC等设备之间的通信,适合对成本和复杂度有要求的场景。


七、逐次逼近ADC原理详解

逐次逼近型ADC(SAR ADC)原理

逐次逼近型ADC(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Register ADC)是一种高效的模数转换器,采用逐位逼近的方法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 工作原理:在每个时钟周期,SAR ADC将输入电压与内部生成的基准电压进行比较,逐位确定数字输出。该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初始化:设置输出寄存器为中间值。
    2. 比较:通过逐位设置基准电压,比较输入信号。
    3. 调整:根据比较结果调整输出值,直到所有位都确定为止。
  • 应用:SAR ADC广泛应用于音频处理、传感器数据采集和工业控制等需要较高采样速度的场景。

1. 闪存型ADC

闪存型ADC(Flash ADC)是速度最快的一种ADC,采用并行比较器结构。

  • 工作原理:闪存ADC在单个时钟周期内完成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使用一组并行比较器同时比较输入电压与多个基准电压。这样可以快速确定输入信号对应的数字值。

  • 优点:由于其高速度,闪存型ADC常用于高频应用,如雷达、超声波和高速通信。

2. 积分型ADC

积分型ADC(Integrating ADC)通过对输入信号进行积分来实现模数转换。

  • 工作原理:该类型ADC首先对输入信号进行一定时间的积分,随后将该积分结果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输出的数字量。

  • 优点:积分型ADC在低频应用中表现出较低的噪声,非常适合于高精度的测量任务,如温度传感器和低速传感器应用。

总结

不同类型的ADC在速度、精度和应用场景上各有优势,设计时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ADC类型。

八、LDO与DC-DC转换器详解

1. LDO(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原理

LDO通过一个电压调节晶体管(通常为MOS管)来调节输入电压到目标输出电压,内部有一个反馈控制回路,通过比较输出电压与参考电压,调节MOS管的导通状态,确保输出稳定。

  • MOS管作用:控制电流的通过,调节输出电压。
  • 电容作用:在反馈回路中起到稳定电压波动的作用。
2. DC-DC转换器原理

2. DC-DC转换器原理

DC-DC转换器是一种电源转换设备,旨在将一个直流电压转换为另一个直流电压。它主要通过开关模式调节输入电压,通常用于电源管理系统中。

工作原理
  1. 开关控制:DC-DC转换器使用开关元件(如MOS管)来周期性地打开和关闭。开关的导通和关闭状态控制能量的存储与释放。

  2. 能量存储

    • 电感:在开关导通时,电感存储能量。电流流过电感时,电感产生磁场并存储能量。
    • 电容:在开关关闭时,电感中的能量释放到负载或电容中,电容平滑输出电压,降低纹波。
  3. 升压与降压

    • 降压转换器(Buck Converter):通过调节开关的导通时间(占空比),减少输出电压。
    • 升压转换器(Boost Converter):通过电感将输入电压提升,输出更高的电压。
开关频率与电感、电容的关系
  • 开关频率:提高开关频率可以减小电感和电容的体积,因为更高的频率允许更小的能量存储元件。然而,这也可能增加开关损耗和EMI(电磁干扰)。

  • 电感:电感值的选择影响了转换器的电流波形和输出电压的稳定性。较大的电感可以减少电流波动,但会增加体积和成本。

  • 电容:电容在输出端的选择影响输出电压的平滑程度和响应速度。增加电容可以降低输出纹波,但也会导致更慢的瞬态响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

DC-DC转换器利用开关模式高效地转换直流电压,设计时需平衡开关频率、电感和电容的选择,以满足应用需求。

九、压力传感器原理

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有电容式和电阻式两种:

  • 电容式:压力导致电容板间的距离变化,从而改变电容值。
  • 电阻式:压力导致应变片形变,从而改变电阻值,产生相应的电压变化。

总结


一、ROM为什么掉电后数据不消失?如何保存0和1?

ROM(Read-Only Memory) 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掉电后数据仍然存在。其基本实现原理是通过硬件结构固化数据,并通过物理方式存储0和1

  • MOS晶体管存储数据:在ROM中,0和1是通过晶体管的导通状态来存储的。ROM在制造过程中,通过设计电路的不同布线,将晶体管设置为固定的导通(1)或关闭(0)状态。因为这种结构是硬件层面的,一旦晶体管状态被固化,就不需要额外的电力维持,所以即使掉电后,数据也不会丢失。

  • 存储0和1

    • 当ROM存储“0”时,对应的晶体管被设计为关闭状态,电路中无电流通过;
    • 当ROM存储“1”时,晶体管被设计为导通状态,电路中允许电流通过。

这种通过物理布局设计和不可变导通状态保存数据的方式使得ROM具有掉电后数据不丢失的特性。


二、UFS的应用场景

UFS(Universal Flash Storage) 是一种高速存储协议,通常应用在需要高效数据传输快速存储响应的场景中,主要包括:

  1.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UFS广泛应用于旗舰级智能手机和高性能平板电脑中,提供快速的应用启动系统响应以及文件传输速度
  2. 笔记本电脑:在高性能轻薄本和超极本中,UFS作为内部存储设备,可以大幅提升设备的开机时间和文件读写速度。
  3. 高性能嵌入式系统:在车载娱乐系统和摄像设备中,UFS能够提供更快的数据处理能力,适合需要快速读取和存储大量数据的场景。

三、DDR的发展和HBM的应用

DDR(Double Data Rate) 已经发展到了DDR5

  • DDR1到DDR5的发展
    1. DDR1:200-400 MHz,早期内存标准;
    2. DDR2:400-800 MHz,功耗降低,频率提升;
    3. DDR3:800-1600 MHz,广泛应用于PC;
    4. DDR4:1600-3200 MHz,进一步提升带宽,功耗更低;
    5. DDR5:3200-6400 MHz,带宽和密度大幅提升,更适合高性能计算。

HBM(High Bandwidth Memory) 不是DDR的最终状态,但它是用于高带宽、低功耗需求的存储技术。

  • HBM应用:HBM广泛应用于高性能计算AIGPU数据中心领域。它通过将内存与处理器封装在一起,提供非常高的带宽(比如HBM2E支持高达460 GB/s的带宽),适合需要处理大量并行数据的应用,如GPU加速器、AI推理深度学习

四、捕获原理详解及脉冲周期和脉冲宽度测量

捕获模式 是定时器的一种模式,用来测量外部信号的周期或脉冲宽度。

  • 捕获过程

    1. 外部信号通过定时器的捕获引脚(如TIMER_CAP引脚)输入到定时器。
    2. 定时器在捕获引脚检测到外部信号的上升沿下降沿时,自动将当前计数器值保存到捕获寄存器中。
    3. 通过两次捕获的计数器值差值,可以计算脉冲的周期脉宽
  • 脉冲周期的测量

    1. 第一次捕获信号上升沿时,记录计数器值为T1;
    2. 第二次捕获信号的下一个上升沿,记录计数器值为T2;
    3. 周期 = T2 - T1。
  • 脉冲宽度的测量

    1. 第一次捕获信号上升沿时,记录计数器值为T1;
    2. 捕获下降沿时,记录计数器值为T2;
    3. 脉冲宽度 = T2 - T1。

通过定时器的捕获功能,可以精确测量外部信号的脉冲特性,用于信号分析或控制系统中的反馈控制。


五、CPOL和CPHA的详细介绍与举例说明

CPOL(Clock Polarity)CPHA(Clock Phase) 是SPI通信中的两大参数,分别控制时钟信号的极性数据采样时刻

  • CPOL 决定时钟信号在空闲时的电平:

    • CPOL=0:空闲时钟线为低电平,时钟信号的上升沿为有效边;
    • CPOL=1:空闲时钟线为高电平,时钟信号的下降沿为有效边。
  • CPHA 决定数据在时钟的哪一个边沿采样:

    • CPHA=0:数据在第一个时钟边沿采样;
    • CPHA=1:数据在第二个时钟边沿采样。
举例:

假设SPI的时钟频率为1 MHz,CPOL=1,CPHA=0,这意味着:

  • 时钟线在空闲时为高电平;
  • 数据在线上升沿(下降到上升)采样。

而如果CPOL=0,CPHA=1

  • 时钟线在空闲时为低电平;
  • 数据在线的第二个边沿(下降沿)采样。

六、积分型ADC原理详解

积分型ADC(如双积分型ADC)通过对输入电压进行积分来测量其大小,具有高分辨率和抗噪声能力,适合用于精密测量。

  • 原理

    1. 积分阶段:首先,将输入信号送入积分器电路。积分器对输入信号电压进行积分,电压值随着时间线性增加或减少。
    2. 反向积分阶段:达到预定时间后,积分器切换到基准电压,开始反向积分,直到输出电压回到零。这段时间与输入电压成正比,反向积分的时间可以精确测量出输入电压。
  • 优点:积分型ADC能够过滤掉高频噪声,特别适合测量噪声环境中的微弱信号。


七、LDO里面是三极管还是MOS管?

LDO(Low Dropout Regulator) 既可以使用三极管,也可以使用MOS管,视具体设计而定。

  • 三极管型LDO:早期的LDO使用PNP三极管作为调节器,结构简单,易于控制,但三极管的导通电压较高,导致LDO的压差较大。
  • MOS型LDO:现代LDO多使用MOSFET作为调节器,因其具有更低的导通电阻,可以显著降低压差,提供更高效的调节。

使用MOS管的LDO相较于三极管,具有更高效率更低的掉电压


八、DCDC中的IC是不是都用MOS管取代二极管?

现代的DCDC转换器中的整流部分逐渐使用MOS管替代了传统的肖特基二极管,这种技术称为同步整流

  • 为什么使用MOS管:MOS管的导通电阻远低于二极管的正向压降,能够大大提高效率,尤其是在高电流场景下,使用MOS管代替二极管可以减少功耗和发热。

九、DCDC的开关频率影响什么?可以调节吗?

DCDC转换器的开关频率 直接影响其效率、尺寸和电磁干扰(EMI)。

  • 高开关频率:允许使用更小的电感和电容,但会产生更多的开关损耗,导致效率降低,同时可能引发较高的EMI。
  • **低开

关频率**:效率更高,损耗较少,但需要更大的电感和电容,导致体积增大。

现代的DCDC转换器通常可以通过调节内部的控制电路来调整开关频率,以平衡效率和元件尺寸的需求。


十、DCDC的电感选型及影响

  • 电感值大:可以提供较好的纹波抑制能力,但会增加电路的体积和重量,可能会降低系统的瞬态响应能力。
  • 电感值小:电路体积小,响应速度快,但纹波增大,可能会引起系统的不稳定。
电感的两个关键参数:
  1. 温升电流:指电感在一定电流下温度升高到特定值(如40℃)时的电流。
  2. 饱和电流:指电感达到磁芯饱和,无法再线性增加磁通的电流值。饱和后电感值会急剧下降,可能引起电路失效。

十一、DCDC的输出大电容如何计算?

DCDC转换器的输出电容 主要用于平滑输出电压纹波,并在负载突变时提供电流。

计算输出电容时,通常考虑:

  1. 纹波电压:假设需要的纹波电压为△V,则电容可以通过公式**C = I / (f * △V)**来计算。
  2. 负载变化:当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电容需要足够大以维持电压稳定。

总之,输出电容的选择需要考虑纹波、负载响应和稳定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空间机器人

您的鼓励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