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的理解!

TCP/IP 的具体含义

从字面意义上讲,有人可能会认为 TCP/IP 是指 TCP 和 IP两种协议。实际生活当中有时也确实就是指这两种协议。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它只是利用 IP 进行通信时所必须用到的协议群的统称。具体来说,IP
或 ICMP、TCP 或 UDP、TELNET 或 FTP、以及 HTTP 等都属于 TCP/IP 协议。他们与 TCP 或 IP
的关系紧密,是互联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TCP/IP 一词泛指这些协议,因此,有时也称 TCP/IP 为网际协议群。
互联网进行通信时,需要相应的网络协议,TCP/IP 原本就是为使用互联网而开发制定的协议族。因此,互联网的协议就是TCP/IP,TCP/IP 就是互联网的协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包

包、帧、数据包、段、消息
以上五个术语都用来表述数据的单位,大致区分如下:

  • 包可以说是全能性术语;
  • 帧用于表示数据链路层中包的单位;
  • 数据包是 IP 和 UDP 等网络层以上的分层中包的单位;
  • 段则表示 TCP 数据流中的信息;
  • 消息是指应用协议中数据的单位。

每个分层中,都会对所发送的数据附加一个首部,在这个首部中包含了该层必要的信息,如发送的目标地址以及协议相关信息。通常,为协议提供的信息为包首部,所要发送的内容为数据。在下一层的角度看,从上一层收到的包全部都被认为是本层的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包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协议所要用到的首部另一部分是上一层传过来的数据。首部的结构由协议的具体规范详细定义。在数据包的首部,明确标明了协议应该如何读取数据。反过来说,看到首部,也就能够了解该协议必要的信息以及所要处理的数据。包首部就像协议的脸。

数据处理流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CP报文内容详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CP 首部各字段的意义和作用

TCP首部最小为20字节,这20字节分为5行,每行4个字节也就是32个位。

源端口和目的端口 Port

源端口号:16位的源端口中包含初始化通信的端口。源端口和源IP地址的作用是标识报文的返回地址。
目的端口号:16位的目的端口域定义传输的目的。这个端口指明报文接收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地址接口。计算机通过端口号识别访问哪个服务,比如http服务或ftp服务,发送方端口号是进行随机端口,目标端口号决定了接收方哪个程序来接收 分别占用16位,也就是端口号最大是2^16,所以端口号的范围是0~65536

端口号的分配:

知名端口号一般位于:1 — 255 之间
256 — 1023的端口号,通常是由Unix系统占用(系统占用)
1024 —5000 是大多数TCP、IP实现的临时分配
大于5000的一般是给其他服务预留的(Internet上并不常用的服务)
序号 Sequence Number
TCP用序列号对数据包进行标记,以便在到达目的地后重新重装,假设当前的序列号为 s,发送数据长度为 l,则下次发送数据时的序列号为 s + l。在建立连接时通常由计算机生成一个随机数作为序列号的初始值。

确认号(ack) Acknowledgemt Number

占 4 个字节,表示期望收到对方下一个报文段的序号值。 TCP 的可靠性,是建立在「每一个数据报文都需要确认收到」的基础之上的。

就是说,通讯的任何一方在收到对方的一个报文之后,都要发送一个相对应的「确认报文」,来表达确认收到。 那么,确认报文,就会包含确认号。 例如,通讯的一方收到了第一个 25kb 的报文,该报文的 序号值=0,那么就需要回复一个确认报文,其中的确认号 = 25600.

数据偏移 Offset

占 0.5 个字节 (4 位)。 这个字段实际上是指出了 TCP 报文段的首部长度 ,它指出了 TCP报文段的数据起始处 距离 TCP报文的起始处 有多远。(注意 数据起始处 和 报文起始处 的意思)

一个数据偏移量 = 4 byte,由于 4 位二进制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字是 15,因此数据偏移的最大值是 60 byte,这也侧面限制了 TCP 首部的最大长度。

保留 Reserved

占 0.75 个字节 (6 位)。 保留为今后使用,但目前应置为 0。

标志位 TCP Flags

标志位,一共有 6 个,分别占 1 位,共 6 位 。 每一位的值只有 0 和 1,分别表达不同意思。

ACK:确认序号有效
RST:重置连接
SYN:发起了一个新连接
FIN:释放一个连接

确认 ACK (Acknowlegemt)
当 ACK = 1 的时候,确认号(Acknowledgemt Number)有效。 一般称携带 ACK 标志的 TCP 报文段为「确认报文段」。为0表示数据段不包含确认信息,确认号被忽略。

TCP 规定,在连接建立后所有传送的报文段都必须把 ACK 设置为 1。

推送 PSH (Push)

当 PSH = 1 的时候,表示该报文段高优先级,接收方 TCP 应该尽快推送给接收应用程序,而不用等到整个 TCP 缓存都填满了后再交付。

复位 RST (Reset)

当 RST = 1 的时候,表示 TCP 连接中出现严重错误,需要释放并重新建立连接。 一般称携带 RST 标志的 TCP 报文段为「复位报文段」。

同步 SYN (SYNchronization)

当 SYN = 1 的时候,表明这是一个请求连接报文段。 一般称携带 SYN 标志的 TCP 报文段为「同步报文段」。 在 TCP 三次握手中的第一个报文就是同步报文段,在连接建立时用来同步序号。

对方若同意建立连接,则应在响应的报文段中使 SYN = 1 和 ACK = 1。

终止 FIN (Finis)

当 FIN = 1 时,表示此报文段的发送方的数据已经发送完毕,并要求释放 TCP 连接。

一般称携带 FIN 的报文段为「结束报文段」。

在 TCP 四次挥手释放连接的时候,就会用到该标志。

窗口大小 Window Size
占 2 字节。

该字段明确指出了现在允许对方发送的数据量,它告诉对方本端的 TCP 接收缓冲区还能容纳多少字节的数据,这样对方就可以控制发送数据的速度。 窗口大小的值是指,从本报文段首部中的确认号算起,接收方目前允许对方发送的数据量。

例如,假如确认号是 701 ,窗口字段是 1000。这就表明,从 701 号算起,发送此报文段的一方还有接收 1000 (字节序号是 701 ~ 1700) 个字节的数据的接收缓存空间。

校验和 TCP Checksum
占 2 个字节。 由发送端填充,接收端对 TCP 报文段执行 CRC 算法,以检验 TCP 报文段在传输过程中是否损坏,如果损坏这丢弃。

检验范围包括首部和数据两部分,这也是 TCP 可靠传输的一个重要保障。

紧急指针 Urgent Pointer
占 2 个字节。 仅在 URG = 1 时才有意义,它指出本报文段中的紧急数据的字节数。 当 URG = 1 时,发送方 TCP 就把紧急数据插入到本报文段数据的最前面,而在紧急数据后面的数据仍是普通数据。

因此,紧急指针指出了紧急数据的末尾在报文段中的位置。

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 ACK : TCP协议规定,只有ACK=1时有效,也规定连接建立后所有发送的报文的ACK必须为1
  • SYN(SYNchronization) : 在连接建立时用来同步序号。当SYN=1而ACK=0时,表明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报文。对方若同意建立连接,则应在响应报文中使SYN=1和ACK=1.
  • 因此, SYN置1就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或连接接受报文。 FIN (finis)即完,终结的意思, 用来释放一个连接。
  • 当 FIN = 1 时,表明此报文段的发送方的数据已经发送完毕,并要求释放连接。

三次握手建立连接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 面向连接的协议,也就是说在收发数据之前,必须先和对方建立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首先由Client发出请求连接即 SYN=1 ACK=0 (请看头字段的介绍), TCP规定SYN=1时不能携带数据,但要消耗一个序号,因此声明自己的32位序号是 seq=x,然后 Server 进行回复确认,即 SYN=1 ACK=1 seq=y, ack=x+1, 再然后 Client 再进行一次确认,但不用SYN 了,这时即为 ACK=1, seq=x+1, ack=y+1.

四次挥手、断开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客户A 没有东西要发送时就要释放 A 这边的连接,A会发送一个报文(没有数据),其中 FIN 设置为1, 服务器B收到后会给应用程序一个信,这时A那边的连接已经关闭,即A不再发送信息(但仍可接收信息)。 A收到B的确认后进入等待状态,等待B请求释放连接, B数据发送完成后就向A请求连接释放,也是用FIN=1 表示, 并且用 ack = u+1(如图), A收到后回复一个确认信息,并进入 TIME_WAIT 1状态, 等待 2MSL 时间。

为什么要等待呢?

为了这种情况: B向A发送 FIN = 1 的释放连接请求,但这个报文丢失了, A没有接到不会发送确认信息, B 超时会重传,这时A在 WAIT_TIME 还能够接收到这个请求,这时再回复一个确认就行了。(A收到 FIN = 1 的请求后 WAIT_TIME会重新记时)

另外服务器B存在一个保活状态,即如果A突然故障死机了,那B那边的连接资源什么时候能释放呢? 就是保活时间到了后,B会发送探测信息, 以决定是否释放连接

为什么连接的时候是三次握手,关闭的时候却是四次握手?

答:因为当Server端收到Client端的SYN连接请求报文后,可以直接发送SYN+ACK报文。其中ACK报文是用来应答的,SYN报文是用来同步的。但是关闭连接时,当Server端收到FIN报文时,很可能并不会立即关闭SOCKET,所以只能先回复一个ACK报文,告诉Client端,“你发的FIN报文我收到了”。只有等到我Server端所有的报文都发送完了,我才能发送FIN报文,因此不能一起发送。故需要四步握手。

参考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889997
https://zhuanlan.zhihu.com/p/147370653
https://blog.csdn.net/xulu_258/article/details/51146489
https://zhuanlan.zhihu.com/p/61423830


  1. 关于 TIME_WAIT 过渡到 CLOSED 状态说明: 从 TIME_WAIT 进入 CLOSED 需要经过 2MSL,其中 MSL 就叫做 最长报文段寿命(Maxinum Segment Lifetime),根据 RFC 793 建议该值这是为 2 分钟,也就是说需要经过 4 分钟,才进入 CLOSED 状态。 ↩︎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Linux TCP/IP 是指在 Linux 操作系统中实现的 TCP/IP 协议栈。要深入了解 Linux TCP/IP,有几个关键概念和组件需要理解。 1. TCP/IP 协议栈:TCP/IP 是一组网络通信协议,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Linux TCP/IP 协议栈是实现这些协议的软件组件集合,负责处理网络通信。 2. 网络接口:Linux TCP/IP 使用网络接口来连接计算机与网络。网络接口可以是物理网卡(如以太网卡)或虚拟网卡(如回环接口 lo)。 3. IP 地址:IP 地址用于在网络中唯一标识主机。Linux 提供了各种工具和配置文件来管理 IP 地址,如 ifconfig 和 ip 命令。 4. 路由表:路由表用于决定数据包如何在网络中传输。Linux 使用路由表来选择最佳路径将数据包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你可以使用 route 命令查看和配置路由表。 5. 套接字(Socket):套接字是 Linux TCP/IP 编程的关键概念。套接字是一种编程接口,用于在应用程序之间进行网络通信。Linux 提供了丰富的套接字 API,如 socket、bind、connect、listen、accept、send 和 recv。 6. TCP 和 UDP:TCP 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提供数据可靠传输和流控制。UDP 是一种不可靠的、面向无连接的协议,提供简单的数据传输。Linux TCP/IP 协议栈支持 TCP 和 UDP。 7. 网络包和数据包:在 Linux TCP/IP 中,数据通过网络以网络包(packet)的形式传输。数据包是网络通信的基本单位,它包含了源和目标 IP 地址、端口号以及实际的数据。 以上是一些深入理解 Linux TCP/IP 的关键概念和组件。如果你对特定方面有更具体的问题,我可以为你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