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为什么明知道没用,还有那么多人转发锦鲤?

朋友圈最近是不是被“锦鲤”刷屏了?

小小的锦鲤,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相信?

其实很多人也知道这是迷信,没啥大作用,可为啥最后还是忍不住转发了呢?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所有这些背后的套路,知识界早已经给出了答案。

今天这篇书单,就带你看清锦鲤背后的真相。

 

内容来自得到,而得到app的专栏,大师课,精品课,每天听本书已经整理完成,欢迎加V:xshaoye666获取。

 

一、为什么很多人觉得锦鲤很准?

《自我·群体·社会》


1. 你肯定听过“锦鲤很灵,我转就愿望成真了”这样的话。咋解释?心理学上有个概念——自我实现预言。意思是说,我们的判断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我们的行为,导致这个判断最终实现。也就是说,当人们相信某件事情会发生时,这件事就真的会发生。

2. 锦鲤这件事,也是如此。因为转发了锦鲤,考试时觉得有锦鲤保佑,就可能格外放松、超常发挥,考试真的就通过了;因为转发锦鲤,期待涨工资,在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下,自己工作更认真,结果真的涨了工资……听起来很玄乎,其实只是因为观念影响了我们的行为。

3.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其实很常见:经常被老师表扬的同学,会觉得自己很优秀,于是对学习更有兴趣,成绩就真的变好了;被家长批评“不是学习的料”的学生,便会觉得自己不适合学习,结果学习的兴趣越来越低,成绩也越来越差……

4. 抛开上面的原因,我们还要知道:这是个概率问题。不管是考试通过、抽中大奖,还是升职加薪、快速脱单,本质上都只有“成”和“败”两个答案。只要参与人足够多,就一定有人会愿望实现。因为找不到其他原因,很多人便会归功于锦鲤。所以说,只要参与人够多,“锦鲤灵验”的基础就存在,也就会有人相信。

想进一步了个人行为如何被群体影响,推荐阅读《自我·群体·社会》。
 

二、为啥很多不信锦鲤的人也转发了?

《认知失调理论》


1. 不少人本来不信锦鲤这一套,为啥后来也相信了呢?心理学上有个理论能解释这个问题——认知失调理论。之所以最开始不信,后来会转发,就是因为他们的认知发生了失调,并最终改变了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2.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认知和行为会保持一致,但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认知和行为彼此矛盾的情况。这就叫“认知失调”。这种情况,会让人产生一种紧张、不愉快的体验。为了减少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人们就会做出改变,常见的做法就是——调整自己的态度,使它与行为一致。比如很多人,明明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可就是戒不掉,怎么办?便会用“危害没那么大”“少抽点没事”这样的观点来说服自己。

3. 导致认知失调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当个人的认知受到群体成员的集中反对,即和群体大多数人不一致时,就会引发认知失调。

4. 回到锦鲤这件事,很多人一开始并不相信,但自己的态度和朋友圈“人人都在转”“很多人真的如愿了”的现象起了冲突。为了减少失调带来的不适感,一些人便会改变自己的认知,“或许锦鲤真能带来好运,转转看”,从而加入到转发行列之中。
 

三、为啥锦鲤这样的迷信会流行?

《魔鬼出没的世界》


1. 锦鲤这些的迷信,很多时候比科学还受欢迎。为啥呢?从转发锦鲤、支付宝抽奖的“全民狂欢”背后,相信你能看到,人们被调动起来的是什么?对,情绪。人们之所以愿意相信这样的迷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能满足科学无法解决的那部分心理需求。

2. 给人提供一种虚假的控制感。在压力巨大、找不到解决方法的情况下,人们只能通过迷信,比如转发锦鲤,来寻求心理上的确定感。从内心深处,他们不愿意相信这是一场骗局。因为一旦被戳破,他们又会回归到不确定的现实生活之中。

3. 满足人的好奇心。比如很多小测试,做10道题,就能知道你的前世今生。这样的测试根本经不起推敲,但人们还是会乐此不疲,就是因为它满足了人的好奇心,能把人从单调的生活中解脱出来。

4. 认知门槛低,更容易理解。比起认真思考、严密推论得出真相,迷信往往更简单,更容易理解。而我们的大脑是很懒惰的,天然更容易相信那些简单的东西。所以很多迷信,虽然毫无科学依据,但因为简单形象、好理解,人们还是愿意接受。

想了解更多迷信流行的原因 ,推荐阅读《魔鬼出没的世界》。
 

四、怎样提高辨别迷信的能力?

《走出思维的误区》


1. 转发锦鲤这类迷信行为,倒是无伤大雅;但有些迷信,一旦相信可就害人害己了。给你个提高辨别能力的工具——批判性思维。下次再遇到这类问题,不妨尝试这样思考。

2. 首先,克制自己的情绪。很多迷信,都会刻意调动人的愤怒、恐惧等情绪。一旦情绪失控,想保持理性判断就基本不可能了。所以,将情绪与看到的内容分离,是远离迷信的第一步。

3. 不着急做判断,保持怀疑的态度。面对不确定的信息,不要急着接受或拒绝,先把它“晾”着,给自己冷静的时间。要知道当你看到这条信息时,它已经不算新鲜了,不要被转发的“满足感”左右。

4. 用提问的方式,寻找证据。比如,它的词句是否有歧义?证据的可信度大吗?统计数据是否有欺骗性?发布消息的机构是否权威……可信的内容,会用充足的证据证明观点;而迷信的消息,往往用生动的故事调动人的情绪。

想进一步掌握批判性思维,推荐阅读《走出思维的误区》。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