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论文在送盲审前,一般会进行预答辩,预答辩会给出比较详实的意见,因此进行了收集。(该论文方向是UWB)
答辩专家1
(1)论文排版不够好,图片中字体有大有小
(2)论文的创新体现的不够突出,需要去调研所提方法的的应用
(3)解决的问题不够明确,是要解决融合问题还是要解决定位的问题呢?
(4)英文摘要不够专业,本文不能用the paper,要用the theis
(5)英文缩写太多,只用一次的缩写就没必要缩写了,直接给出全称即可。
(6)所提出的问题过于宽泛,要明确指出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
(7)图1-5中字体太小
(8)公式中的文字全文没有统一
(9)伪代码格式不正确
(10)论文排版不够好,图片后面出现了大面积段落空白
(11)参考文献格式不统一,参考文献引用的等级太差,要引用本领域的一区高质量文章
答辩专家2
(1)题目中关键词的顺序要和目录中章节出现的顺序相同,比如融合不要放到前面
(2)理论挖掘不够深入,解释不够清晰
(3)分类是分什么类别,论文的框架是总分思想吗?框架不太好
(4)为什么要采用气压计,这点要解释清楚。
(5)4.33节中的框图要放到前面
答辩专家3
(1)论文写的太散,不聚焦要解决的行业问题
(2)第三章和第四章是重点,要突出写,绪论和第二章基础知识可以合并,简写其他章节
答辩专家4
(1)绪论写得太多了,总结前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多一页,不能太多
(2)每个小章节都要有个小逻辑
(3)图中线条不要太多,可以将一个图拆成两个图,最好用线型代替颜色,因为有的时候不会彩印。
(4)论文内容太啰嗦,要删除一些内容,简洁一些。
给出其他建议。
问题解答:
以下是针对论文修改的其他建议,涵盖结构优化、内容深化、规范统一等方面,帮助进一步提升论文质量:
一、结构与逻辑优化
-
明确研究主线
- 在摘要、引言和结论中,用一句话清晰概括核心研究问题(如:“本文针对 XX 领域中 XX 技术在 XX 场景下的 XX 问题,提出 XX 方法,实现 XX 效果”),避免模糊表述。
- 各章节围绕核心问题展开,确保每个段落都服务于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逻辑链条。
-
优化章节布局
- 参考专家 3 建议,将核心章节(如方法提出、实验验证)扩展深化,非核心内容(如基础概念)精简合并(如绪论与基础知识章节可提炼关键背景,压缩篇幅)。
- 按 “总 — 分 — 总” 框架重构各章节:先介绍章节目标,再分点论述,最后总结核心结论。
-
强化问题导向
- 在引言中增设 “研究目标” subsection,明确列出要解决的3 个以内具体问题(如:①融合精度不足;②实时性差;③多源数据适配性弱),并在后续章节逐一回应。
二、内容深化与创新凸显
-
创新点提炼与可视化
- 单独设立 “创新点总结” subsection(如在结论前),用加粗标题 + 分点列表形式突出创新(例:本文创新点: ①提出 XX 融合模型,解决 XX 问题;②设计 XX 算法,提升 XX 性能;③构建 XX 数据集,填补 XX 空白)。
- 在相关章节用对比表格展示与现有方法的差异(如精度、复杂度、适用场景等),直观体现创新性。
-
理论深度强化
- 针对专家 2 提出的 “理论挖掘不足”,在方法章节增加公式推导过程或理论依据引用(如引用控制理论、信号处理等领域的经典定理)。
- 对关键概念(如融合算法原理、定位机制)增加示意图或流程图辅助解释,避免纯文字堆砌。
-
行业应用关联
- 结合专家 3 “聚焦行业问题” 的建议,在引言和应用场景部分,明确论文解决的实际行业痛点(如自动驾驶中的多传感器融合定位、智慧城市中的实时监测等),并引用行业报告或需求分析数据增强说服力。
三、格式规范与细节完善
-
图表优化
- 统一图片字体大小(建议不小于 6 号字),采用 ** 无衬线字体(如 Arial)** 提升可读性;图注需包含完整说明(如 “图 X.XX 不同方法在 XX 场景下的 XX 性能对比”)。
- 按专家 4 建议,简化复杂图表:拆分多线条图为子图,用线型(实线 / 虚线 / 点线)替代颜色区分变量,确保黑白打印清晰。
- 图表编号与正文引用严格对应,避免出现 “如图 3 所示” 但实际为图 4 的错误。
-
公式与伪代码
- 全文统一公式中变量的字体格式(如斜体表示变量,正体表示单位),重要公式增加物理意义注释(如 “式 (3) 中,XX 表示 XX 参数,用于描述 XX 特性”)。
- 伪代码按标准格式缩进,明确标注输入 / 输出、循环 / 条件语句,可参考《算法导论》中的伪代码规范,避免语法错误。
-
语言与学术规范
- 英文摘要严格遵循学术写作规范:
- 用 “The thesis” 替代 “The paper”,首字母大写;
- 减少缩写,首次出现术语时标注全称(如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仅高频出现的缩写(如 3 次以上)保留。
- 中文表述避免重复啰嗦,使用学术化表达(如 “本文提出” 替代 “我们在论文里讲的是”),可通过同义词替换、合并短句提升简洁性。
- 英文摘要严格遵循学术写作规范:
-
参考文献升级
- 按专家 1 建议,优先引用近 5 年本领域一区顶刊论文(如 IEEE Transactions 系列、Nature 子刊等),替换低等级文献(如会议论文集、普通期刊)。
- 统一参考文献格式(如 APA、IEEE 格式),检查标点符号、作者名缩写、卷号 / 期号等细节,确保规范一致。
四、其他实用建议
-
交叉检查清单
- 制作修改清单,逐条对照专家意见标记完成状态(如✅已调整图片字体;➡️待补充行业应用分析),避免遗漏。
- 请同学或导师通读论文,从第三方视角挑出逻辑断层或表述不清的部分。
-
工具辅助
- 用Grammarly检查英文摘要语法错误,用Overleaf或Word 样式管理器批量调整格式(如统一标题层级、段落间距)。
- 使用Visio或Matplotlib重新绘制图表,确保专业性与美观度。
-
预答辩演练
- 在正式答辩前模拟汇报,重点突出 “问题 — 方法 — 创新 — 成果” 逻辑,预判专家可能追问的方向(如方法局限性、实验对比不足等),提前准备应答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