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数据库

REDIS 数据库

1、 redis简介
redis是Nosql数据库中使用较为广泛的非关系型内存数据库,redis内部是一个key-value存储系统。它支持存储的value类型相对更多,包括string(字符串)、list(链表)、set(集合)、zset(sorted set –有序集合)和hash(哈希类型,类似于Java中的map)。Redis基于内存运行并支持持久化的NoSQL数据库,是当前最热门的NoSql数据库之一,也被人们称为数据结构服务器。

2、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机遇,什么时候要使用Nosql?

1) 当数据量的总大小一个机器放不下时。
2) 数据索引一个机器的内存放不下时。
3) 访问量(读写混合)一个实例放不下时。

安装配置

安装redis 数据库

 sudo apt-get install redis-server

卸载redis数据库

sudo apt-get purge --auto-remove redis-server

检查redis 服务器系统进程

ps -aux|grep redis

通过启动命令检查redis服务器

netstat -nlt | grep 6379

启动

 sudo /etc/init.d/redis-server start

重启

/etc/init.d/redis-server restart

客户端访问redis

  redis-cli

客户端远程·连接

redis-cli.exe -p 192.168.22.88 -p 6379 -a redis

数据库操作

字符串 数据类型

设置键值

     set key value

设置多个值

  mset key value key value
  
   set a '23432'

获取键值

   get a     ---->  '23432'

获取多个值

 mget  key key

哈希 hash 数据类型

   hset key field value 

增加一条哈希表记录key5,一次插入多个Key和value的值

  redis 127.0.0.1:6379> HMSET key5 username antirez password P1pp0 age 3

打印哈希表中,username和age为key的值

redis 127.0.0.1:6379> HMGET key5 username age
1) "antirez"
2) "3"

打印完整的哈希表记录

 redis 127.0.0.1:6379> HGETALL key5
1) "username"
2) "antirez"
3) "password"
4) "P1pp0"
5) "age"
6) "3"

key 为 u2 的所有字段的值

 127.0.0.1:6379> hvals u2

删除 键u2 的 age 字段

   127.0.0.1:6379> hdel u2 age

u2 的所有字段

  127.0.0.1:6379> hkeys u2

u2 所有值

hgetall u2

 列表 list   数据类型

从左边插入

  lpush key v v v 

从右边插入

 rpush key v v 

查数据、

    lrange l start stop

集合 set 数据类型

有序集合 zset 数据类型

数据持久化

  可以手动  save

两种持久化方式

 RDB:指定的时间间隔内保存数据快照  对于redis 性能影响不大

 AOF:先把命令追加到操作日志的尾部,保存所有的历史操作

redis是键值对的数据库,有5中主要数据类型:

  字符串类型(string),散列类型(hash),列表类型(list),集合类型(set),有序集合类型(zset)

redis 发布订阅者模式

数据库终端操作

redis 客户端监听 想要订阅的频道  channel
SUBSCRIBE channel [channel ...]   订阅给定的一个或多个频道的信息
subscribe liao

然后 redis 客户端发布频道信息 
PUBLISH channel message    在频道channel 发布信息message
publish liao 'hello'       发布信息hello 到频道 liao

PSUBSCRIBE pattern [pattern ...]  订阅一个或多个符合给定模式的频道
psubscribe liao*                  订阅监听所有匹配liao开头的频道信息

py文件中先启动订阅.py

# coding:utf-8
import time
import redis

rc = redis.Strict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3)
ps = rc.pubsub()
ps.subscribe('liao')  # 从liao订阅消息
for item in ps.listen():  # 监听状态:有消息发布了就拿过来
if item['type'] == 'message':
    print item['channel']
    print item['data']

然后启动发布.py

# coding:utf-8
import time
import redis

number_list = ['300033', '300032', '300031', '300030']
signal = ['1', '-1', '1', '-1']

rc = redis.Strict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3)
for i in range(len(number_list)):
value_new = str(number_list[i]) + ' ' + str(signal[i])
rc.publish("liao", value_new)  # 发布消息到liao

redis 生产消费者模式

生产者代码 每次当redis中的数据量大于5000的时候我们都让程序sleep一会,然后再去判断是否可以放,不能再睡1s

import time
import redis


pool=redis.ConnectionPool(host='localhost', port=6379,db=1,decode_responses=True)
r=redis.Redis(connection_pool=pool)


def product(i):
    length=r.llen("goods2")
    print(length)
    if length>5000:
        print("长度过大睡一会")
        time.sleep(10)
        product(i)
    else:
        #生产者
        r.lpush("goods2", "good1"+str(i))
        print("加入一个值睡一会")
        # time.sleep(1.5)



if __name__ == '__main__':
    # 此处表示循环10000次,往redis里面放10000次数据
    for i in range(10000):
        product(i)

消费者代码 在redis队列中没有数据的时候,我们让消费者等10s,再次去请求

import datetime
import time
import redis


pool=redis.ConnectionPool(host='localhost', port=6379,db=1,decode_responses=True)
r=redis.Redis(connection_pool=pool)

def users():
    length = r.llen("goods2")
    print(length)
    while length>0:
        goods = r.lpop("goods2")
        print(goods)
        if str(goods)=="None":
            print("已经为空,请等待....")
            time.sleep(10)

        else:
            print("无值等等")
            time.sleep(2)
            users()

if __name__ == '__main__':
    users()

redis持久化
redis提供了两种持久化的方式,分别是RDB(Redis DataBase)和AOF(Append Only File)。
RDB,简而言之,就是在不同的时间点,将redis存储的数据生成快照并存储到磁盘等介质上;
AOF,则是换了一个角度来实现持久化,那就是将redis执行过的所有写指令记录下来,在下次redis重新启动时,只要把这些写指令从前到后再重复执行一遍,就可以实现数据恢复了。
其实RDB和AOF两种方式也可以同时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redis重启的话,则会优先采用AOF方式来进行数据恢复,这是因为AOF方式的数据恢复完整度更高。
如果你没有数据持久化的需求,也完全可以关闭RDB和AOF方式,这样的话,redis将变成一个纯内存数据库,就像memcache一样。

RDB
RDB方式,是将redis某一时刻的数据持久化到磁盘中,是一种快照式的持久化方法。
redis在进行数据持久化的过程中,会先将数据写入到一个临时文件中,待持久化过程都结束了,才会用这个临时文件替换上次持久化好的文件。正是这种特性,让我们可以随时来进行备份,因为快照文件总是完整可用的。
对于RDB方式,redis会单独创建(fork)一个子进程来进行持久化,而主进程是不会进行任何IO操作的,这样就确保了redis极高的性能。
如果需要进行大规模数据的恢复,且对于数据恢复的完整性不是非常敏感,那RDB方式要比AOF方式更加的高效。
虽然RDB有不少优点,但它的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你对数据的完整性非常敏感,那么RDB方式就不太适合你,因为即使你每5分钟都持久化一次,当redis故障时,仍然会有近5分钟的数据丢失。所以,redis还提供了另一种持久化方式,那就是AOF。

AOF
AOF,英文是Append Only File,即只允许追加不允许改写的文件。
如前面介绍的,AOF方式是将执行过的写指令记录下来,在数据恢复时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再将指令都执行一遍,就这么简单。
我们通过配置redis.conf中的appendonly yes就可以打开AOF功能。如果有写操作(如SET等),redis就会被追加到AOF文件的末尾。
默认的AOF持久化策略是每秒钟fsync一次(fsync是指把缓存中的写指令记录到磁盘中),因为在这种情况下,redis仍然可以保持很好的处理性能,即使redis故障,也只会丢失最近1秒钟的数据。
如果在追加日志时,恰好遇到磁盘空间满、inode满或断电等情况导致日志写入不完整,也没有关系,redis提供了redis-check-aof工具,可以用来进行日志修复。
因为采用了追加方式,如果不做任何处理的话,AOF文件会变得越来越大,为此,redis提供了AOF文件重写(rewrite)机制,即当AOF文件的大小超过所设定的阈值时,redis就会启动AOF文件的内容压缩,只保留可以恢复数据的最小指令集。举个例子或许更形象,假如我们调用了100次INCR指令,在AOF文件中就要存储100条指令,但这明显是很低效的,完全可以把这100条指令合并成一条SET指令,这就是重写机制的原理。
在进行AOF重写时,仍然是采用先写临时文件,全部完成后再替换的流程,所以断电、磁盘满等问题都不会影响AOF文件的可用性,这点大家可以放心。
AOF方式的另一个好处,我们通过一个“场景再现”来说明。某同学在操作redis时,不小心执行了FLUSHALL,导致redis内存中的数据全部被清空了,这是很悲剧的事情。不过这也不是世界末日,只要redis配置了AOF持久化方式,且AOF文件还没有被重写(rewrite),我们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暂停redis并编辑AOF文件,将最后一行的FLUSHALL命令删除,然后重启redis,就可以恢复redis的所有数据到FLUSHALL之前的状态了。是不是很神奇,这就是AOF持久化方式的好处之一。但是如果AOF文件已经被重写了,那就无法通过这种方法来恢复数据了。
虽然优点多多,但AOF方式也同样存在缺陷,比如在同样数据规模的情况下,AOF文件要比RDB文件的体积大。而且,AOF方式的恢复速度也要慢于RDB方式。
如果你直接执行BGREWRITEAOF命令,那么redis会生成一个全新的AOF文件,其中便包括了可以恢复现有数据的最少的命令集。
如果运气比较差,AOF文件出现了被写坏的情况,也不必过分担忧,redis并不会贸然加载这个有问题的AOF文件,而是报错退出。这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修复出错的文件:

  1. 备份被写坏的AOF文件
  2. 运行redis-check-aof –fix进行修复
  3. 用diff -u来看下两个文件的差异,确认问题点
  4. 重启redis,加载修复后的AOF文件

AOF重写
AOF重写的内部运行原理,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
在重写即将开始之际,redis会创建(fork)一个“重写子进程”,这个子进程会首先读取现有的AOF文件,并将其包含的指令进行分析压缩并写入到一个临时文件中。
与此同时,主工作进程会将新接收到的写指令一边累积到内存缓冲区中,一边继续写入到原有的AOF文件中,这样做是保证原有的AOF文件的可用性,避免在重写过程中出现意外。
当“重写子进程”完成重写工作后,它会给父进程发一个信号,父进程收到信号后就会将内存中缓存的写指令追加到新AOF文件中。
当追加结束后,redis就会用新AOF文件来代替旧AOF文件,之后再有新的写指令,就都会追加到新的AOF文件中了。

主从(master-slave)
像MySQL一样,redis是支持主从同步的,而且也支持一主多从以及多级从结构。
主从结构,一是为了纯粹的冗余备份,二是为了提升读性能,比如很消耗性能的SORT就可以由从服务器来承担。
redis的主从同步是异步进行的,这意味着主从同步不会影响主逻辑,也不会降低redis的处理性能。
主从架构中,可以考虑关闭主服务器的数据持久化功能,只让从服务器进行持久化,这样可以提高主服务器的处理性能。
在主从架构中,从服务器通常被设置为只读模式,这样可以避免从服务器的数据被误修改。但是从服务器仍然可以接受CONFIG等指令,所以还是不应该将从服务器直接暴露到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中。如果必须如此,那可以考虑给重要指令进行重命名,来避免命令被外人误执行。

同步原理
从服务器会向主服务器发出SYNC指令,当主服务器接到此命令后,就会调用BGSAVE指令来创建一个子进程专门进行数据持久化工作,也就是将主服务器的数据写入RDB文件中。在数据持久化期间,主服务器将执行的写指令都缓存在内存中。
在BGSAVE指令执行完成后,主服务器会将持久化好的RDB文件发送给从服务器,从服务器接到此文件后会将其存储到磁盘上,然后再将其读取到内存中。这个动作完成后,主服务器会将这段时间缓存的写指令再以redis协议的格式发送给从服务器。
另外,要说的一点是,即使有多个从服务器同时发来SYNC指令,主服务器也只会执行一次BGSAVE,然后把持久化好的RDB文件发给多个下游。在redis2.8版本之前,如果从服务器与主服务器因某些原因断开连接的话,都会进行一次主从之间的全量的数据同步;而在2.8版本之后,redis支持了效率更高的增量同步策略,这大大降低了连接断开的恢复成本。
主服务器会在内存中维护一个缓冲区,缓冲区中存储着将要发给从服务器的内容。从服务器在与主服务器出现网络瞬断之后,从服务器会尝试再次与主服务器连接,一旦连接成功,从服务器就会把“希望同步的主服务器ID”和“希望请求的数据的偏移位置(replication offset)”发送出去。主服务器接收到这样的同步请求后,首先会验证主服务器ID是否和自己的ID匹配,其次会检查“请求的偏移位置”是否存在于自己的缓冲区中,如果两者都满足的话,主服务器就会向从服务器发送增量内容。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