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用软件测试原理解读蚂蚁集团上市受阻!

作为一名软件测试工程师,找BUG、修补产品/平台系统漏洞是我们的长项。

 

而从此次蚂蚁上市受阻,并被纳入监管、合理引导、积极整改等一系列举措,又何尝不是一种对社会系统BUG和漏洞的防范修复呢?

 

 

归根究底,是蚂蚁集团背后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风险一:以科技之名行金融之实

 

马云算是国民级的“网红”企业家了,一向语出惊人的他不久前就曾大谈“放贷银行是当铺”,把主张风险监管的巴塞尔协议说成“老年人俱乐部”,而此次蚂蚁集团IPO计划筹集300亿美元,更是在科技公司的外衣下将自身估计拉升到20000亿元,Crazy!

 

 

要知道,蚂蚁金服本质上就是一个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典型如花呗、借呗等工具),关于金融的业务基本它都在做。如今蚂蚁金服却给自己套了个科技公司的皮,并且引导金融市场用科技公司的标准来给自己定资本价格,难怪估计蹭蹭蹭涨个不停。

 

花呗、白条也好,借呗、微粒贷也罢,核心模式与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及小额贷款均无本质差别。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也在早前发话:“在对个人和小微企业的联合贷款中,90%以上的资金来源于银行业,有的高达98%以上,金融科技公司利用导客引流的优势,直接收取的费用占客户融资综合成本的1/3左右,加上代销或其他过度增信产品等收取的费用,往往高达2/3。”

 

 

这下就明白了,钱是银行出的,然后蚂蚁现在打着科技的旗号、实则是垄断的地位,并且还在收益里拿走了近七成

 

有这样的好事,你会以为银行想不到去自己做?还傻傻等着你蚂蚁来分一杯羹?原因就在于《巴塞尔协议》的约束。

 

这其中涉及到金融监管硬性指标,涉及有融资杠杆上限,有准备金等各项具体要求。这里不禁要重新细品之前马云的言论,原本挺合理的一些观点,在结合其背后所代表的蚂蚁金服的上市事件,一切就都变得颇有意味了呢!

 

 

终于,造富神话眼看就要成真,谁曾想却于昨日(11月3日晚)被告知暂缓上市。

 

嗯,想来上头的意思也很明确了:你就是家银行,重新按银行的材料去报上市,而且你现在还有很多地方跟银行没法比,麻烦赶紧改~

 

 风险二:高杠杆下的系统性风险

 

现在国家要求小贷公司的杠杆水平逐步像银行业看齐,毕竟各类模式鱼龙混杂,再不统一管理的话很容易有系统性风险发生。

 

拿蚂蚁金服来说,它不用背银行级别的监管,如此一来就能通过疯狂加杠杆来扩张资金体量(相当于用别人的钱来构筑资金池,然后再放贷出去,最后用科技的名义收钱)。

 

这种近乎“空手套白狼”的游戏不出事还好,一旦出事的话98%亏损的锅妥妥地甩给别人(当然,最大比重的就是银行)。

 

 

别急,还没完,我们现在再把蚂蚁金服所谓的“科技互联网”基因纳入解读范畴:平台汇聚了超量扩张的资金池之后,必然是要引导其流动起来,进而追求获利(消费者支付的利息和费用)。

 

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疯狂刺激用户走上债务经济——基于平台巨大的流量优势,随便包装出各种名目的噱头刺激用户超前消费(典型如双十一,以及一年当中的各种造节运动),买买买固然很爽,但后续付尾款之后的生活如何继续?是否有认真考虑过?

 

 

我们讲刺激内需,提倡的是健康循环刺激(比如各地疫后发放的消费券,规则简单明了,就是促使你消费并给你优惠,而不像每届双十一愈发分发复杂的折扣规则,满满的套路了不是么),不是崩老本的一波流过度透支,更不用说那些借钱去炒房炒股的情况,简直是火上浇油了。

 

再者,互联网的操作模式还具有将风险直接放大的作用——互联网实时性会放大交易频次,以前借钱至少要跑趟银行,现在App里点两下就行。互联网的距离性也会增加监管风险,毕竟看不到人。

 

互联网的媒体属性——尤其是现在的私域流量空间会明显刺激消费,且越来越倾向于价格的不透明与产品的非标。没了现实物理世界的限制,网速有多快钱的流动就有多快。这种情况你说去监管它吧,还真心不容易。

 

 

也难怪郭局长很实在地讲道:制定统一规则。毕竟,互联网金融能这么凶残,天天嚷嚷着消灭传统银行业,本质还是没镣铐,先天轻装。

 

而这些镣铐是有意义的,这些镣铐是从百年金融历史中总结出来的血泪教训。戴上这些镣铐,或许还是有可能会出事;但不戴这些镣铐,一旦出事那可就是出大事。

 

 风险三:企业定位及社会责任

 

关于系统性风险,大家可以想下当年的次贷危机就知道了。身处流动性链条当中,没有谁能独善其身。

 

况且现在蚂蚁金服对全中国的经济渗透率至少在30%,不夸张地讲,有手机的地方就有它的存在。整个链条当中包括了国内所有线上线下的商品及服务流通。

 

牵扯如此之广,如果不做监管、不做规范、不做系统防范,真的是说不过去了啊!(越想越感觉后脊背阵阵发凉)

 

 

当然,这里还涉及了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数据安全。数据就是统治的基础,所以寡头垄断企业们到底该掌握多少国民的数据?

 

这也是前段时间我们讲美国封禁Tiktok和微信的一大原因,如今用户数据在蚂蚁金服,蚂蚁金服就敢对银行抽七成的收益。

 

那么未来当这一切都合法的时候,这些机构最终是否会压倒该领域的国家资本,形成垄断后结构性优势的既成事实?而这种结局你说是由科技决定的还是垄断决定的呢?

 

 

作为一名程序员,我们都知道,对于科技,应该是要真正地用来为社会服务的,但现实中我们好像已经不指望企业道德的觉醒了。

 

因为资本无道德可言,尤其是国民数据落在极少数人或平台手中,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之下,一家独大带来的宰熟、垄断、议价能力和有恃无恐等频发的互联网事件,让我们不禁发现,那个曾身披科技甲胄的斩龙少年,如今自己身上却也逐渐长出了龙鳞。

 

从企业盈利/逐利的角度,或许可以理解蚂蚁金服的做法,但毕竟身在国内还是要兼顾企业社会责任,这也是不同企业性质自开放以来多年的争论点所在。

 

 

无论如何,我们应该庆幸还有人民的法理授权在,上层要做的就是平抑垄断企业的收益,杜绝资本逻辑那一套在国内土壤的随心所欲。

 

作为企业还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才是,任你话语权再大,你平台影响力再高,你行业垄断优势再明显,也不可能拿来当做博弈的筹码!

 

到这里,我们的解读就算是告一段落了。作为一名程序员,从软件安全测试的角度来解读蚂蚁金服事件,虽然针对的应用场景不同,但逻辑却大相径庭,到这里突然感觉奇奇怪怪的知识又增加了呢~

最后,也希望蚂蚁集团能够给其他企业做个好的表率,毕竟阿里系也是我们程序员所心之向往的互联网大厂,除了可观的薪资福利待遇之外,我们更愿意看到他作为一家负责任的有爱企业有所担当的正面形象。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