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直在上海隔离,除了工作,闲来无事随便看点东西。某天,突然看到苏轼的一首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甚喜。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记得21年6月硕士毕业典礼时遇雨,同行仓促避雨,而我觉得这雨下的妙,这雨下的浪漫,二者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整首词,最喜欢的一句是"也无风雨也无晴"。也许几十年后,我站在人生的尽头,回顾自己的一生,也会产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心情吧。
人生,就是一个过程。走完人生这几十年,化作一捧黄土。再过几十年、上百年,没人再记得我们来过这人世间,干净的就像没来过一样。
然后,无论科技怎么发展,对于这些大文学家来说,如李白、苏轼、杜甫、白居易等人,只要中华文化还在,他们的诗篇依旧可以流传千百年,因为他们诗篇所表达的情感和哲学思想依旧是我们能够呼应的。科技和社会在发展,但人的本质永远不变。
我们太渺小了,真的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让后世可以记着我们呢?
———————————————————————————————————————
补充:愚以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出些成绩,过好这一生即可,无所谓后世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