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的逻辑陷阱,识破那些结论的谎言

一、归因谬误

 1.1 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误

定义

很多事件都是由多种原因共同起作用的。

此外,同样一个行为,可能不同的人会有各种不同的原因。因此我们必须要警惕过度概括,考虑各种原因的复杂性。

通过因果关系得出的结论就应该包括足够多的因果因素,以说服你相信它们并不是过于简化,或者作者应该向你说明,结论中所强调的因果因素仅仅是一堆可能的促成原因当中的一个,即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而不是唯一的原因

示例

小学适龄儿童中抑郁症的发病率有了惊人的增长。访谈节目主持人认为主要是由于现在儿童压力过大造成的。

“压力”可能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其他原因可能包括遗传、同龄人霸凌、家庭环境等。

1.2 因果混淆谬误

定义

我们生来就喜欢把相互之间有关系的事件,或者一起发生的事件,“看”成彼此之间有因果关系的事件。

也就是说,我们会得出如下结论,因为特征甲(如消耗的能量棒的数量)与特征乙(如在一场体育运动当中的表现)之间有关系,我们就说甲引起了乙。

将因果关系和相关性这两者混淆起来,这就是因果混淆谬误

示例

最近有一项研究指出,“吃冰激凌会导致犯罪”。

研究人员研究了美国十大城市过去五年冰激凌的销量和犯罪率的大小,结果发现随着冰激凌销量的增长,犯罪率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他们由此推测吃冰激凌在人大脑里诱发一种化学反应,提高了人们的犯罪倾向。

但这个研究无法证实吃冰淇淋和成为犯罪分子有因果关系,它们只有相关关系

1.3 忽略常见原因谬误

定义

在解释某种现象时,忽略了已知的、普遍存在的原因,而臆断某些不必要或未经验证的原因是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这种谬误通常出现在人们面对复杂问题时,为了简化思考过程,而忽略了可能存在的深层次、复杂性高、不易察觉的根本原因。

示例

例如上面的“吃冰激凌会导致犯罪”案例中,研究人员忽略了常见原因——“夏天逐渐升高的气温是冰激凌销量和犯罪率共同升高的原因”。

1.4 事后归因谬误

定义

因为乙事件发生在甲事件之后,所以甲事件引发了乙事件。

人类通常有这种强烈的倾向,愿意相信如果两件事一前一后紧随发生,那么第一件事肯定导致了第二件事。

但是很多事件紧随在其他事件后面发生,却并不是由前面的事件所引发。

如果我们错误地得出结论说第一件事引起第二件事是因为它发生在前,我们就犯了“事后归因谬误”。

当你看到这种论证方式的时候,要问自己一声:“有没有替代原因能解释这个事件?”“除了一件事紧随在另一件事之后发生的这个事实以外,还有没有什么其他过硬的证据?”

示例

我今天戴上的幸运手链真的发挥了作用,在我戴上它之后,我今天考试的所有题目都能答出来,讨厌的老师也没来上课,最喜欢的电影也正好在电视上重映了。

这里,“我”忽略了自己在考试前花费的大量复习时间,讨厌的老师是因为家里小孩生病而没来,电视节目是早就在“我”戴上手链前就由电视台的人员决定的。

1.5 基本归因错误

定义

我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普遍高估了个人倾向的重要性而低估了环境因素的作用

也就是说,我们总喜欢把别人行为的动因看成是来自其内部因素的作用(他们个人的性格特点),而不是来自外部因素的作用(环境的力量)。

示例

当发现有人偷窃,我们很可能将偷窃行为一下子就看成小偷骨子里没廉耻或是没良心的结果。

但是我们还应该考虑一下外部环境的作用,比如说贫困或者来自同龄人的压力。

二、形式谬误

形式谬误是推理有逻辑结构缺陷,这些推理必定是无效的

2.1 循环论证谬误

定义

指的是在论证或推理中,使用所要证明的结论作为前提或假设,然后通过引用这个结论来证明自己的前提或假设。简而言之,就是在论证过程中反复引用同一个前提

循环论证谬误有时也被称为“圆脑筋”谬误,因为它往往是一个封闭的循环,没有外部参考或交流,从而导致缺乏有效的证据或论据。

示例

在数据分析中,循环论证谬误可能表现为使用结论来解释数据,然后使用相同的数据来证明结论。

例如,在一个销售预测模型中,我们可能会根据历史销售数据,建立一个基于线性回归的模型,来预测未来销售额。

然后,在模型得出预测结果后,我们可能会试图使用这个结果来证明原来的假设,即某些变量对销售额有显著影响。

这样就陷入了循环论证的谬误,我们反复引用的是同一个前提

三、非形式谬误

非形式谬误不是逻辑结构有缺陷,而是其他因素造成推理无说服力的情况,往往必须考虑语义诠释及具体情境,才能判断是否为合理推论。

常见类型

3.1 诉诸感情谬误

定义

它是指在争论或辩论中,使用个人情感或感性的表达方式来试图改变对方的观点或说服对方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种谬误通常会忽略事实和理性思考,并通过感性的言辞、强调情感或利用恐惧等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以达到说服的目的

示例

例如,某人可能会通过演讲时哭泣、发怒、营造紧张氛围等手段来影响听众的情绪,使其支持自己的观点,而不是通过事实、证据和逻辑来证明观点的正确性。

例如,在辩论中,某人可能会说:“你知道这个政策会让很多人失去工作,他们将面临失业和家庭破裂的风险。你怎么能支持这样的政策呢?你不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

这种说法中,使用了恐惧、同情心等感性方式来影响对方,试图让对方放弃对政策的支持,而忽略了真相及其相关证据。

这是一种诉诸感情谬误的表现。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提出数据和证据来评估政策的合理性,而不是仅依赖情感或情绪来进行讨论。

3.2 光环效应谬误

定义

光环效应谬误的核心思想是,在没有提供实质性证据或理由的情况下,使用美化词语(由一些亮眼、积极、使用起来感觉非常让人舒适的词语组成)来持续强调某种观点或产品的重要性

这些话术通常是概念模糊、不精确的,很容易让人们产生情感共鸣和本能反应,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从而导致人们不加思考地接受或支持一个观点或产品。

示例

例如,广告商可能会使用“人人平等”、“拯救地球”、“全球最好的”等商业用语。

只使用美好的词语,不提供任何具体的信息或证明,说明产品或服务的实际好处或优势。

3.3 人身攻击型谬误

定义

交流者攻击对方的人格、品格或其他与论题无关的个人特征,而不是通过证据和逻辑来反驳对方的观点

人身攻击之所以属于论证谬误,是因为进行论证的人的品格或兴趣怎么样,通常与此人所做的论证的质量毫无关系。它是在攻击“送信人”而不是在讨论送来的“信息”。

示例

某人在辩论中提出了一个有关教育问题的观点,而他的辩手并没有直接反驳这个观点,而是指责该人在另一场合撒过谎、做过坏事等,并试图通过这些攻击来否定该人所提出的教育问题。

3.4 滑坡谬误

定义

通过一系列逐渐发展的假设性情况,来推断出某个事件或行为的不可避免性,并认为一旦开始做某件事情,就会不可避免地滑向更糟糕的结局

这种谬误通常忽略了中间步骤或可能出现的其他情况,并基于一些未经证实或不相关的因素进行了推断。

示例

某人可能会认为如果他们允许孩子在周末看电视或玩游戏,则孩子们将无法控制自己,并最终也无法在学校学习;因此他们反对在周末让孩子看电视或玩游戏。

3.5 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

定义

这种谬误的常见形式为,交流者认为不应去支持针对甲问题的解决方案,除非它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问题是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后还遗留一部分问题,并不意味着这个解决方案就欠考虑。

示例

一个公司想要对自己的产品和生产过程进行环境保护改善,但在制定具体措施时陷入了“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中。他们一直在考虑所有可能的影响、成本、运作效率等因素,并希望找到一种既可行又完美无缺的方案来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然而,这种追求可能会导致公司陷入瘫痪状态,并最终未能采取任何措施来改善环境问题。

3.6 诉诸公众谬误

定义

在论证某个观点或行为是否正确时,仅仅因为这个观点或行为在大众中很流行或被广泛接受,就否认了它的错误性。这种谬误往往基于“大多数人都这样想,所以它一定是对的”的错误推理。

示例

例如之前在地瓜书上流行的极限减肥法,有些人可能认为这种减肥法不健康,但由于身边的人都在尝试,且社交媒体上的人都推崇,因此他们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也采用了这种极限减肥的方式。

一贯如此就不代表是对的。

3.7 诉诸可疑权威谬误

定义

一个立场并不会因为权威纷纷支持它就变得光荣正确。

判定这样的论证是否相关,最重要的是要看权威据以做出判断的那些证据。

除非我们知道这些权威对这一论题拥有特别的知识,否则我们就将这个理由视为谬误。

示例

某人听从了一个微信群中自称为股票投资专家的建议,该专家表示接下来一个月白酒股将大涨,但没有提供任何证据。该人因为对该专家的信任而接受这些建议,买入大量白酒股票,但却在一个月后亏损巨大。

从这个示例中,我们会发现在听到专家意见时,应该认真评估其结论是否有相关证据,是否足够可靠。

3.8 恶语中伤

定义

恶语中伤谬误是指,在讨论或争辩中,使用贬低对方人格、性格或能力等方面的词语,而非针对对方观点或行为的分析和批评。这种谬误常常是为了攻击对方而不是为了推进争论或达成共识。

恶语中伤谬误通常包含了带有歧视、侮辱性或煽动性的言语,目的是贬低对手以增加自己的说服力。

示例

例如,在一场政治辩论中,一个候选人可能会在针对对手的发言时,使用“傻瓜”、“骗子”等词汇进行攻击,而不是通过事实和数据来反驳对手的观点,这就是恶语中伤的谬误。

这样做不仅不能有效地推动辩论的发展,而且还可能导致争论变得更加恶劣,破坏了正常的沟通和协商过程

3.9 稻草人谬误

定义

稻草人谬误是指在辩论中,把对手的观点扭曲成一个容易攻击的形式,然后攻击这个被扭曲后的观点,而不是去反驳对方真正的观点。这种谬误的名称来自于扮成稻草人,用来替代实际应该打击的目标。

这种谬误用于争论中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攻击者并没有真正地反驳对方的观点,而是选择了一种变形的、容易攻击的观点进行攻击。这种谬误使争论中的讨论变得模糊,无法推动正常的讨论和思考。

示例

例如,在一个辩论中,一个人可能会说:“我不能相信我的对手支持破坏环境的行为。他的观点就是把我们的大自然变成废墟。”

这个人所描述的观点并不代表对手的真实观点,而是一个被扭曲、过度概括的观点。然后,这个人可能继续攻击这个假想的观点,而不是反驳真实观点的合理性

3.10 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

定义

它是指在辩论或讨论中,提出一种虚假的“只有两种选择”的局面,要么是A,要么是B,而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从而使得对方必须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进行选择

示例

在公司管理层会议上,某个经理可能会提出:“我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裁员来削减成本,要么保持现状并承受亏损。我们必须马上做出抉择。”

这种说法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比如优化流程、减少浪费等等。通过充分考虑其他可能的选择,公司可以从更长远的角度寻求最佳解决方案,避免采取过于激进或短视的复杂决策。

3.11 转移话题谬误

定义

转移话题谬误(Red Herring Fallacy)是一种逻辑谬误,指的是在辩论或讨论中,将注意力从一个问题或话题转移到另一个问题或话题,以转移注意力或逃避问题

转移话题谬误的核心是引入不相关或次要的话题或问题,以操纵听众的注意力和情绪。当面对棘手或无法解释的问题时,人们往往会采用这种谬误来逃避或掩盖真正的问题。

示例

例如,当被问及一个项目的进度或质量时,他们可能会转移话题,提及某些与项目不相关的事情,如公司的总体战略、市场趋势或过去的成功案例,以此来分散注意力。

这种做法可能使听众产生错觉,以为他们已经回答了问题,实际上是在逃避回答。

  • 25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