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租户架构设计

目录

1、SaaS模式

2、多租户功能

多租户模型

单个租户内部模型

3、多租户隔离

计算资源隔离

多租户模型-多集群

多租户模型-资源复用

 多租户模型-分版本资源复用

多租户模型-分域隔离模式

存储资源隔离


多租户是SaaS领域的特有产物,在SaaS服务中,租户是指使用SaaS系统的客户,租户不同于用户,例如,B端SaaS产品,用户可能是某个组织下的员工,但整个企业组织是SaaS系统的租户。多租户技术是一种软件架构技术,可以实现多个租户共享系统实例,并且租户间能够实现数据与行为的隔离。

1、SaaS模式


针对ToB端的开发,传统的方式一般是开发一套独立的软件系统,然后通过独立部署的方式,部署在客户方的资源上,一般是内网。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是一种云计算服务模式,它提供基于互联网的软件应用程序,通过订阅或按需付费的方式,让用户在云端直接使用这些应用程序,而无需购买、安装和维护软件的复杂基础设施。

2、多租户功能


我们现在讨论的多租户功能都是基于SaaS模式下,多个租户可以共享同一套软件系统,对于软件服务上来说有多个租户在服务上,但是对于单个租户使用来看和单租户一样,一个多租户的软件应用应该包含以下功能:

  • 多个租户支持共享一套云资源,如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等。

  • 多个租户间能够实现行为和数据的隔离,能够对租户进行分权和分域控制。

  • 租户内部能够支持基于组织架构的管理,可以对产品能力进行授权和管理。

  • 不同的产品能力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支持运行在不同的云资源上。

多租户模型

单个租户内部模型

3、多租户隔离


上面说到多租户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要实现行为和数据的隔离,对于客户来说没有租户区分的概念,但是对于服务来说,需要把每一个租户的操作和产生的数据隔离开来。多租户隔离主要是对资源的隔离,而资源分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下面这就两种隔离做介绍。

计算资源隔离

计算资源主要是CPU、内存和网络等机器资源,SaaS模式下可以认为就是云资源。现在SaaS部署环境一般都是基于k8s构造,所有的服务都运行在k8s集群中,方便动态扩缩容,所以这里讲解隔离方式也以这种方式为基础。

k8s集群中会涉及到很多种资源,比如IngressRoute、Middleware、Service、Deployment、Pod 等,所以资源的隔离也就是控制这些资源的访问形式,避免这些资源间的相互影响和污染。

多租户模型-多集群

多集群模式可以完美解决资源隔离问题,每个租户只能访问自己所属集群的控制平面,但是完美的隔离带来的问题就是严重的资源浪费。

优点

  • 满足强隔离要求,每个租户单独部署在一个环境,安全性高。

  • 计费逻辑简单,SaaS针对每个租户使用的资源进行计费

  • 降低了故障影响面,资源之间使用服务互相不影响,不会导致故障的扩散。

缺点

  • 成本高,每个租户都要部署一套独立集群环境,这就要求更多的计算资源,如果有成千上万的租户,那将会产生很高的资源成本。

  • 运维困难,如果有成千上万套集群,那对于运维管来说将会非常的复杂,会有很大的挑战。

  • 敏捷迭代能力差,SaaS模式的一个主要优势就是可以进行频繁的迭代,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如果换成这种多集群模式,部署都会比较麻烦。

  • 系统监控困难,环境复杂,监控每一个集群的资源使用情况变得困难。 

多租户模型-资源复用

和多集群相对的就是资源复用,也称为分享模式,是一种软多租户模式。一套集群中接入所有的租户,租户之间共享计算资源,对于业务APP来说租户是透明的,也就是业务服务无状态,集群通过水平扩展来满足租户对资源使用的要求。

资源复用和多集群的模式刚好相反,所以带来的问题也刚好是相反,节省资源,但是隔离性就没那么高,所有的租户在同一个环境操作,会互相有影响。

优点

  • 成本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根据所有租户的使用情况动态扩缩容,保证了资源的充分利用。

  • 运维简单,对于运维人员来说相当于一套资源,方便进行维护。

  • 监控方便,针对单个集群的资源监控,监控基础设施和服务指标变得简单。

  • 快速迭代,多个租户共用同一套环境,可以快速进行产品的迭代。

缺点

  • 隔离性不高,共享模式下,不同租户是在同一个环境操作的,互相之间会有影响,比如一个体量大的租户可能会占用系统80%资源,导致其他租户使用系统的体验感很差。

  • 计费困难,多个租户使用的同一套基础设置,就不好针对计算资源来进行计费,必须针对每个租户设计计费模式。

 多租户模型-分版本资源复用

这是资源复用模式的一个延伸,虽然是在同一套环境里,但是对产品的使用还是有差别的。因为对于客户来说租户是透明的,客户只会要求购买哪一个版本的服务。所以共享模式下同一个环境中可能会存在多个版本的服务,这个就需要进行灰度控制了,不同的租户路由到不同版本对应的NameSpace。

分版本资源共享模式也是现在SaaS模式下常见的一种模式,因为多集群的这种方式在维护和成本上都会有很大的挑战,至于共享模式下的计算资源使用互相应用的问题,这个可以通过平滑扩容的方式来解决,保证客户都有一个比较好的产品使用体验。

多租户模型-分域隔离模式

这种模式其实是前两种模式的一个组合,因为客户的规模不同,所以对产品的部署要求可能也会不一样。比如体量大的客户,有很强的支付的能力,对安全性和隔离性要求高,这种就可以采用多集群的模式,单独为其部署一套环境。而对于那些体量较小,支付能力没那么强的客户可以共享同一套环境。

存储资源隔离

除了计算资源的隔离,在存储上也需要做到合理,上面说到我们大部分情况都是使用的共享模式,对于客户来说租户区分的概念是要弱化的,也就是让客户感觉就只有自己在使用,那么就要求做到存储资源的隔离,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不同租户操作的数据不能串了,A租户创建的订单在B租户那里展示出来了,这种肯定是不行的。

存储资源比较多,有数据(MySQL/MongoDB)、文件资源(Minio)还有分布式文件存储,这里我拿比较常用也最重要的数据资源来讲解,以MongoDB为例,在资源隔离上我们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按照隔离性从高到低,MongoDB 的多租户模型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I. 集群或实例级别:每个租户一个 MongoDB 集群(或实例)

II. 数据库级别:所有租户在同一个集群(或实例),每个租户一个数据库
III. 集合(表)级别:所有租户在同一个数据库(按业务划分),每个租户一个集合

IV. 文档(记录)级别:所有租户在同一个集合中,通过集合中的不同字段(一般叫 tenant_id)来区分不同租户的数据

不同的模型在隔离性和共享性上的强弱可以用一张图来体现:

 

MongoDB 多租户模型分析

从安全角度来说:

  • 模型 IV 最容易出现查询上的安全漏洞以及各种 bug。因为它的所有租户的数据都存储在同一个集合中,操作时很容易互相影响导致数据污染。从模型 IV 到模型 I 的安全性逐步递增。

  • 模型 I 可以做到磁盘、内存、CPU 的隔离,模型 II 可以做到磁盘和内存的隔离,而其余两种模型做不到机器资源的隔离。

  • 模型 I 和 II 可以做到存储级别的 静态数据加密,每个租户使用自己的 key;其余两种模型只能做到应用级别的加密,这样可能导致同一个数据库中的数据不可读取。

  • 模型 I 和 II 可以做到每个租户都使用各自的 x.509 证书来进行认证并加密自己的连接;但模型 III 和 IV 所有租户只能共享同一个数据库连接。

  • 模型 I 和 II 可以对租户做到数据库级别的 RBAC 鉴权及审计,其余两种模型无法对租户做 RBAC 鉴权及审计。

从运维角度来说:

  • 模型 I 和 II 具有租户级别的便携性,比如可以很方便地将整个租户的数据进行迁移;模型 III 和 IV 很难做到。

  • 模型 I、II、III 可以很方便地根据租户 ID 进行数据的水平扩展,比如增加一个租户只需要增加一个实例/数据库/集合即可,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单表的数据量(如果遇到超大租户,可再根据二级 key 来进行分片);模型 IV 如果出现数据过多的情况只能根据租户 ID 进行数据分片。

  • 模型 IV 在做跨租户的查询时有优势,但一般的实时查询很少需要做跨租户的查询;模型 I、II、III 要做跨租户查询只能通过定时任务来聚合数据做查询或者通过 ETL 平台来做这件事。

最后是成本的角度:

  • 对每个租户来说,模型 I 的硬件成本最高,模型 IV 成本最低。从模型 I 到模型 IV 依次递减。

综上所述,一个多租户架构设计里需要包含资源隔离和存储隔离两部分内容,整体的架构如下: 

了解更多架构知识关注作者个人技术公众号:八阿哥技术圈,干货多多等你来!!!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