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概要整理

猫推荐的书

Charles Dickens 1812-1870

Great Expectations

社会背景

本书是狄更斯晚年写成的小说,与妻子的分手、和情妇纠缠的痛苦让他对社会黑暗的了解更进一步。

情节

故事的第一部分是主人公皮普生活在铁匠姐夫的照顾下,单纯质朴。他遇到那个改变他一生的逃犯马戈维奇并且偷了家里的东西帮助他。本可以平淡度过一生的皮普接触到上流社会,并对冷艳的艾斯黛拉有所倾慕,也由此开始触动了他对自己家庭和家人的不自信。
第二部分:皮普被匿名者资助去大城市接受高等教育,陷入虚荣堕落的生活,逐渐迷失自己,他一直以为是哈维沙姆小姐资质他,当他发现资助者是个死刑逃犯时,信念也随之崩塌。
第三部分:皮普回归本心,保护逃犯,最终逃犯没有逃过被捕,但是皮普回归本心,获得宁静。

主人公性格

贯穿全文的是皮普对艾斯黛拉矢志不渝的爱,乔对其的关心使他内心深处拥有善良,虽然一度被物欲迷失,但最终回归本心。

主题

故事中的皮普在物质的社会迷失,追溯,找回自我,对我们当下的生活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与文学作品不同的是,当我们面对现实,精神必须建立在物质之上,我相信所有人追逐物质的疯狂性是因为我们都隐隐感觉到精神世界是建立在物质之上的,物质的下一步可能是幸福。那么一个现实人想要构筑精神理想世界简单嘛?绝不简单!我们或许会经历皮普一般的磨难,但我们必须借此认识到人所追求的终极到底是什么,然后借此为指导寻找真正的远大前程。

Oliver Twist

社会背景

狄更斯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品。资本主义发展使繁华和不幸共存。《济贫法》通过,英国从农业经济向工业国家转变,虽然允许穷人接受公共援助,却需要承担必要劳动,在中产阶级的操作下,必要劳动变成穷人难以忍受的痛苦,逼迫穷人宁可饿死也不寻求援助。

情节

在孤儿院长大的奥利弗,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

主人公性格

奥利弗是济贫院的孤儿,虽然命运坎坷,饱受折磨,但是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的心。

主题

《雾都孤儿》是查尔斯第二部长篇小说,虽然看到了社会的诸多问题,但是对人性的真善美充满希望,主人公一直保持善良,仁爱的品性,才会最终获得救赎。

A Tale of Two Cities

社会背景

此时的英国阶级矛盾不断加深,不可调和。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斗争成为了那个时代英国社会的主旋律。

情节

故事中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连结起来,围绕着马内特医生一家和以德发日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故事。小说里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如何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对贵族的刻骨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书名中的“双城”指的是巴黎与伦敦。

主人公性格

马奈特医生——宽容仁爱的理想者
德伐石太太——冷酷悲惨的复仇者
厄弗里蒙德兄弟——丑陋邪恶的封建贵族

主题

法国大革命,被压迫者疯狂报复压迫者,医生却将女儿嫁给仇人的儿子,而卡尔顿爱着的人深深的爱着别人时,他为了救情敌的命,牺牲了自己,这个世界或许有暴力残忍,但从不缺乏伟岸光辉。

William Butler Yeats

The Second Coming

社会背景

1919年,世界尤其是欧洲正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艰难恢复。叶芝眼中的世界充满罪恶,混乱,颓废,是有史以来最暴力和无法无天的时代。

情节

基督再临

主题

借古先贤来反英(诗歌内容深奥,解读角度多样,如有兴趣可自行了解)

When You are Old

社会背景

叶芝对于茅德.冈一见钟情,爱的热烈。可茅德.冈却始终对叶芝若即若离,甚至多次拒绝。在爱情的无助与痛苦中叶芝不断迸发创作灵感,写下不少针对她的爱情诗歌。

袁可嘉译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他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时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照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主题

表达了诗人对其心上人的爱慕,诚挚而又深沉,让人感动。

Ames Joyce

Dubliners

社会背景

置景于二三十年代的都柏林,截取中下层人民生活的横断面,一个片刻一群人,十五个故事汇集起来,宛若一幅印象主义的绘画,笔触简练,错落成篇,浮现出苍凉世态,遥远、清冷,然而精致

情节

一个片刻一群人,十五个故事汇集起来,宛若一幅印象主义的绘画,笔触简练,错落成篇,浮现出苍凉世态,遥远、清冷,然而精致。

主角

既是微渺得有些苍白的小人物,也是都柏林这座空虚的大都市

主题

《都柏林人》是乔伊斯的早期作品,这个故事以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为背景,强调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弥漫于整个爱尔兰社会的麻木不仁、死气沉沉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被乔伊斯定义为“瘫痪”(Paralysis),精神瘫痪这一主题在乔伊斯的作品中集中表现在宗教瘫痪、政治瘫痪、情感瘫痪、心理瘫痪4个方面。爱尔兰人的情感瘫痪在《都柏林人》中得到了最直接和最具体的体现,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深人到人物灵魂和意识的最细微之处,真实地再现了爱尔兰人或者说现代人情感世界的瘫痪状态。

Ulysses

社会背景

爱尔兰从12世纪初遭到英国侵略后,于1801年并入英国版图,作为英帝国的第一个殖民地。乔伊斯幼年时代,爱尔兰还在英国统治之下。他创作《尤利西斯》时,正值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时期。

情节

该小说讲述的是青年诗人斯蒂芬寻找一个精神上象征性的父亲和布卢姆寻找一个儿子的故事。斯蒂芬已经有了一个生理上的父亲西蒙·迪达勒斯,但是斯蒂芬只把他当成肉体上的父亲,他认为自己有能力变得成熟,也可以成为一名父亲,然而,由于父亲西蒙·迪达勒斯的批评和缺乏理解并没有成功。因此斯蒂芬所寻找的父亲只能是一个象征性的父亲,这个父亲可以允许斯蒂芬自己也成为一名父亲。

主人公性格

斯蒂芬和布卢姆两人都希望通过寻求为父之道来巩固他们各自的身份。

主题

乔伊斯通过描述一天内发生的单一事件向人们展示了一幅人类社会的缩影,通过对一个人一天日常生活和精神变化的细致刻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悲与喜,英雄与懦夫的共存以及宏伟与沉闷的同现。

Viginia Woolf

To the Lighthouse

背景

伍尔芙的母亲在她十三岁时去世,她对于母亲形象的描述一直停留在她脑海中,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她的爱好,她的生活习惯,都在伍尔芙脑中挥之不去,给她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在伍尔芙二十二岁时,父亲去世,父亲的形象也永远地停留在她的脑海中。正是这种深刻的形象令她十分纠结,并一直困扰着她,于是,为了能够将父亲与母亲的形象以及与她的情感真正的抒理清晰,她决定写一部小说。

情节

拉姆齐先生的幼子詹姆斯想去灯塔,但却由于天气不好而未能如愿。后大战爆发,拉姆齐一家历经沧桑。战后,拉姆齐先生携带一双儿女乘舟出海,终于到达灯塔。

主人公性格

拉姆齐先生是一位现实、严谨的哲学家。他崇尚理性思考,痛恨幻想夸张。小说中几次出现“贫瘠、光秃”“黄铜的鸟嘴”“渴血的弯刀”等意象来象征拉姆奇先生强烈的自我意识与他自私的个性。
拉姆齐夫人美丽贤惠,善于持家,喜欢幻想,注重感性,是感性世界中的完美女性。
艺术家莉丽·布里斯科融合理性与感性。

主题

伍尔芙敏锐地把握住人们对理性与感性的困惑,把“二元对立” 引用到小说创作中, 力求表现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Mrs. Dalloway

情节

描写了一位议员夫人一天的活动过程。全书以主人公为核心,以她的生日晚宴为枢纽,突出地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典型:代表上流社会及习惯势力的“大医师”布雷德肖和平民出生的史密斯;同时对当时英国社会的上层阶级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做了入木三分的刻画。

主人公性格

主人公达洛维夫人是个养尊处优,在现实生活中如鱼得水的女 人,本书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情节就是她举办宴会,而宴会本身就代表了她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取得的成功,然而这又是一个在内心深处不满现实、渴望高尚,与生活现实矛盾重重的女人。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油光发亮的小猛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