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增长工程师zac。从去年开始,小程序热度急剧下滑。由于留存难做、用户价值低、DAU刷假量等,这种产品形态开始被大家唱衰。那么,小程序是否还有增长的机会呢?目前市面上又有什么小程序增长的案例?
最近,微信更新,在微信群里增加了群工具,群管理员可以置顶群内小程序,同时在分享小程序时,可设置为群代办,提醒所有群成员。这个操作让微信小程序工具能够更好得触及到用户群体,发挥工具价值。
与此同时,微信团队在3月25日称,在微信PC新版本中,将支持打开聊天分享中的小游戏,并增加小程序面板,可查看使用过的小程序。官方最近给小程序赋予更多使用场景,给了小程序迎来新春天的机会。
疫情期间,微信指数暴涨,小程序每天三四十万新用户
在春天来临之前,做好准备是有必要的。目前小程序玩家里,拼多多、京东等腾讯合作伙伴占据巨大流量,而在工具类目里,小打卡则是一直名列前茅。
小打卡是早期是一个打卡工具,目前是国内知名的兴趣社群平台。在这里,能快速发现你感兴趣的圈子;加入圈子,有达人带你玩转各种兴趣,有同好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成立两年多,用户量已经达到 5000 多万,阿拉丁工具榜单排名第二。
小打卡是如何增长到这个量级的呢?我们能从小打卡学到那些经验呢?
今天,我们就带着大家来看看知名的兴趣社群平台小打卡是如何获得5000万用户的?
丰富的经验经验为成功铺路
创始人赖斌强曾有三段完整的创业经历,从校内网到淘房网,再到美团。赖斌强喜欢创业,也对创业过程中有的坑有了解。同时,多年的创业经验,也让他能够快速捕捉新机会。
微信小程序于 2017 年 1 月 9 日正式上线,而小打卡在2017年2月8日上线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把程序开发完,直接上线。小打卡快速上线,也让小打卡获得了小程序红利,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小打卡”已经位列时间效率类别的NO.6。
到了7月份,小打卡用户数突破了20万,他们便考虑离职出来创业。在他们注册了公司的时候,王兴和王慧文做了种子投资。之后,他们拿到了真格基金的天使投资和红杉资本的A轮投资。
他们能够快速拿到种子投资和天使投资,赖斌强个人的人脉显然有一定的加成,让他们能够在适当的时机,不受金钱困扰。
通过媒体曝光来获取早期用户
通过小打卡早期的用户增长趋势图,我们可以很明显地了解到小打卡的早期获客动力。
其在2月28日、3月13日、6月18日,“小打卡”先后被媒体报道后。2月27日,徐佳义的投稿《微信小程序快速开发,两周内从创意到上线》被行业自媒体采用。3月12日,一位“小打卡”用户撰写的使用体验《洗心革面!21天时间,用小程序养成一个好习惯》,让“小打卡”新增了4000+用户。6月18日,徐佳义的“小打卡”上了微信公开课的事情被媒体再次报道,用户增幅又出现了一次跳跃,当天新增用户达到了5576人。
经过几次事件之后,在6月25日,“小打卡”累计用户数突破10万。到了7月份,他们没有花费一分钱,就获得了20万用户。
注重产品留存
小程序因为基于微信的用户体系,用户获取相比开发独立app简单很多。但小程序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小程序留存会比较低,用户用过小程序后,能难养成习惯去再次打开小程序。
为此,小打卡团队花了很多精力来提高产品的留存。他们曾使用了服务通知推送大大提升了用户留存。
小程序有推送能力,是为了给订单类的场景提供通知服务,当用户有表单提交行为时,开发者可以获取到一个form ID,在7日内有一次给用户推送的机会。而他们做了一个巧妙设计——把用户的几乎每一个点击行为都做了封装,我们拿到了源源不断的form ID,也就有了无数的推送机会。我们把打卡提醒的推送改成了天天发,不论用户在一个圈子里有没有打卡。
后来这种滥用的现象引起了不好的体验,在2018年5月,微信开始大量封禁模板推送能力。此后,他们开始设计了排行榜pk,金币奖励,勋章奖励等激励体系,来给用户制造回访小打卡的场景。
同时,他们利用群卡片通知提醒的能力,通过微信群来召回用户使用小打卡,让小打卡在2018年11月时,7日留存率高于50%,新增用户第30日留存均值在15%以上。
现在版本的小打卡,已经抛弃了用户激励体系,只有模板消息提醒,群分享等功能来召回用户。同时,小打卡提升了“话题活动”的重要性,通过话题打卡奖励来让用户分享到新群,以获取新用户。比如最近疫情期间打卡活动,话题活动能让小打卡不断借着该事件,让更多人参与打卡活动,最近该活动,让他们每天获得了几十万新用户。
相信微信
在微信里,做好小程序的一个关键是了解微信的最新变化。小打卡创始团队在每次公开分享都会提到他们相信微信。在最新的采访中,创始人赖斌强提到说看好微信小程序生态,也看好微信对小程序进一步优化,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而之前,他们也是关注微信政策,理解微信对小程序最新变化,以找到更好的方式去服务用户。
最后总结下,小打卡的团队经历能够让他们快速获得想要的资金,以满足产品开发和找人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一个有红利的赛道,并且做出了一个用户有需求的产品,让他们能够在早期迅速获得用户。
最后因为产品处于微信生态,他们选择一直相信微信,理解微信政策,让他们能够不断进化,作出更好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