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0字解读安踏:DTC中国化的“热血战纪”

8af17ea86726cbe4b5b77ea5ba9d48a1.png

主笔:西兰卡普

研究员:yolo、陈柳婷

出品:增长黑盒研究组

前言

“请问,美国男孩打篮球,与中国男孩打篮球有什么不同?”

答案是:“美国男孩基本在木地板和塑胶地板上打球。而中国男孩,因场地有限,大多在水泥地上打球。所以,前者穿的篮球鞋,弹性是重要考核指标;而后者的鞋子,更关心如何才能不伤到脚。” [1]

因此,安踏将其核心产品跑鞋定位“水泥地杀手”。这是在“产品主权时代”,安踏集团掌门人丁世忠对当时年轻一代的消费洞察。

随着我国迈入“大国经济时代”,我们现在对安踏的讨论已很少提及“水泥地”标签,更多是“新国货品牌”的第一印象。在品牌形象不断进阶的大背景下,丁世忠对品牌的用户定位从“买得起”向“想要买”方向升级——这是他在“消费者主权时代”下,对新一代年轻者消费习性的敏锐洞察。

为了顺应消费者主权时代的到来,安踏集团在2020年8月宣告了DTC转型战略。在这一年半时间里,安踏DTC转型也初战告捷。

根据其刚刚发布的2021年财报,安踏终结了国内运动服饰NIKE+Adidas的“双超”格局,其2021年营收达到493.3亿元直逼耐克。至于业绩向好的原因,安踏在财报中也表示DTC转型成效是业绩提振的原因之一。[2]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随着安踏DTC转型战略大张旗鼓地进行,我们不禁产生以下疑问:

  • 安踏进行DTC转型是主动而为,还是迫不得已?

  • 安踏借助DTC模式,最想解决的核心痛点是什么?

  • 安踏为何能让其全国32家经销商心甘情愿配合DTC转型?

  • 安踏DTC转型的真实成效如何,又提升了哪些核心指标?

  • 安踏与NIKE、lululemon主推的DTC模式有何本质区别?

安踏作为国内最大的体育用品集团,其DTC转型的核心思想和方法固然可以为其他传统品牌提供蓝本参考。不过增长黑盒经过一个月的潜心研究,结合数据分析、专家访谈等交叉验证,发现市面上大多数人对安踏的DTC模式存在很深的误解具体解释我们会在后面的文章中会进行详尽阐述。这里,我们先将关于安踏DTC转型的几点观察提炼如下:

  • DTC转型是安踏突破从量变到质变、寻找新增长曲线的有效手段

  • DTC变革的核心思想是从渠道向品牌思维转变,品牌升级是安踏的终极目标

  • 安踏DTC顺利转型的基础是,安踏直接或间接控股了约46%的分销商

  • 安踏商业模式「DTC化」创新成果显著,成为「DTC品牌」尚需更多探索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安踏“为什么要进行DTC转型”、“如何高效落地DTC战略”以及“DTC转型取得真实成效”三大维度展开论述,希望可以帮助各位加深对DTC模式的理解和思考。

1. 安踏的困顿与DTC救赎

从安踏老板丁世忠带着600双鞋北漂,到如今跻身为运动服饰领域世界三雄,安踏在运动服饰领域一骑绝尘。

如今安踏正值“而立之年”,纵观其30多年发展征程,看似一路披荆斩棘,实际上高速增长的背后也曾经历了多次内外危机。安踏应对每次潜在危机的第一原则是“困则变,变则通”。

幸运的是,在每一次变革的关键节点,安踏踩准了节奏并完成了多次转型嬗变。当把应对危机当成了一种习惯,随着实战经验的积累,安踏也就逐渐成为了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战略驱动型公司。

f3bb442562e03fa8034cb18275c0170b.png

现回头看来,安踏2020年8月重磅祭出的DTC转型战略,看似是高速发展时期的主动作为,但若洞观安踏主品牌发展全貌,DTC战略转型是其“内外纾困”不得已而为之的必然选择。

1.1 外部诱因:行业扩张的“后遗症”

熟悉服饰行业的朋友应该知道,在2008年北京奥运的激发下,运动品牌大量备货、积极扩张,最终导致行业过度扩张,存货堆积过剩。整个服饰行业在2010年-2011年出现了“物极必反”的极限点。

事实上,2010-2011年的服装行业的危机是典型的虚假极限点,是传统批发模式的极点,是运动服饰行业对虚假极限点的一次修复波动。[3]

安踏的战略前瞻性就体现在了对当时行业大势的判断。他们洞察到行业库存压力的高企并不意味着真实极点的到来。安踏反其道而行之率先对自己的商业模式进行了创新——品牌从批发模式转向为零售导向。安踏当时的“急救措施”是,通过砍单、谨慎拓店、以工厂店和折扣店来处理库存,早于一众品牌度过行业库存危机,并于2013年正式提出向品牌零售模式转型。[4]

虽然成功依靠零售模式渡过了危机,但通过简单的打折清仓来解决,在零售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库存压力并未得到根治。安踏在最近十年期间,库存压力的余温犹在,并且存货周转天数逐渐增加。加上疫情影响,大部分线下门店“停摆”,库存危机二度袭来。

550de4b60cdb7a3ac7b52d13fc009a07.png

从上图可以看出,安踏存货周转天数虽然低于同行,但其在2011年之后库存天数一直在逐步上升。增长黑盒了解到,2019年安踏的库销比已经上升到了6.5 ,相当于压了半年的库存在各个渠道里。从行业的视角来看,此项指标已经达到了行业警戒线。不过,需要解释的是,安踏存货周转天数在2020年达到峰值,是因受到了经销商转直营时回收存货和疫情的双重因素影响。

安踏通过打折促销的方式来度过危机,不仅伤害品牌力,且不解决本质问题。而利用DTC模式,可以有效把控渠道和消费者需求,根据消费者需求调整库存,解决实质难题。

1.2 内部纾困:增长需从“量”到“质”

前面从客观环境分析了安踏所面临的潜伏危机,下面我们来剖析安踏自身经营问题。

纵观安踏发展历史,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渠道优势成就了安踏的快速扩张。但渠道扩张的下沉空间有限的,依靠经销商快速拓店并以“规模制胜”的方式在最近几年显然失效了,这对安踏来说有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意味了。增长黑盒研究发现,安踏在“非DTC时代”,其自身运营模式面临如下三大痛点:

第一,安踏产品力不足,与终端用户离得太远,把握不住用户需求。

安踏依靠OEM代加工出身,几乎整个“晋江系”品牌早期在产品设计上主要是以模仿为主。在物质匮乏追求性价比的时代,这种做法无疑没有大问题。但对于现在追求“心价比”的当代年轻消费群体来说,他们需要更多酷炫的设计与产品故事,需要更多地与品牌产生互动。

第二,全国上下只有一盘货,无法满足各地区差异化的需求。

据增长黑盒了解,安踏90%的SKU基本都是重复款,尤其是在2020年之前1~9线城市的货品分布基本没有区别。但不同城市之间客群需求不同,低线城市和高线城市的商品布局亟待差异化。

第三,门店运营效率低下,开店的空间饱和,增长需要从“量变”到“质变”。

从门店运营端来看,安踏门店增速自2009年整体呈现明显的放缓趋势;其门店数量在2019年达到峰值后也开始减少,2020年全国安踏品牌(包括安踏儿童)门店总数从2019年的峰值10516家,减少了594家至9922家。[5]

可见安踏的线下拓店空间已经趋于饱和,原本依靠的下沉策略已经开始失效。

0001638683000720a8716a54e29674e7.png

从经营效率来看,近一万家的门店中约有30%的店效低于10万/月,表明其门店经营势能不足。

28aa682c30b2b9e2e0dbd1b8f7919479.png

综上,经销商大规模开店和不断压库存来取得规模优势的惯性思维,在现阶段已经无法继续驱动安踏增长的飞轮了。安踏想要实现内生增长,在渠道渗透率已经饱和的情况下,提升用户量已经无法成为核心增长驱动力&#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