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文件是关于“2022年智能制造数字工厂未来三年规划方案”的PPT演示文稿,主要介绍了未来三年智能制造数字工厂的规划蓝图、实施策略、重点项目及达成目标。以下是核心内容总结:
规划愿景与目标:
愿景:打造高品质、低成本、柔性化的绿色智能工厂。
目标:实现全面数字化、精益化、柔性化生产,提供安全、易用、耐用的产品。
能力中心构建:
依托TRS主轴,构建品质工程能力,实现数据预防与管控。
推动三个转变:局部主动向全面主动转变,人工管控向数字化管控转变,工程师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
事业部规划:
承接集团规划,支撑经营目标,包括科技领先、工程技术创新、优质交付等。
聚焦工程技术领先、产品智能化、全球突破等关键领域。
T+3模式与价值链拉通:
通过T+3模式拉通价值链,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
强调工程商齐套、高效低费、稳定可靠的需求满足。
KPI与核心竞争力打造:
重点打造优质交付能力、工程技术领先两大核心竞争力。
设定品质可靠、准点交付、制费降低、技术领先等KPI指标。
制造工厂蓝图:
提出数智化、互联化、自働化、管理赋能、制造技术五大路径。
强调探索B2M模式,提升制造柔性交付能力。
无人化目标:
规划总装、电子、钣金、配管、两器等部门的人数缩减目标。
预计通过自动化、数字化等手段减少人力需求。
基石强化:
推进EHS、品质一致性、生产安定化、现场整洁四大基石工作。
加强设备安全、环保减排、作业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工作。
制造技术规划:
提出“三个一代”路径,消灭落后工序,提升产品技术。
完善工艺研究组织体系,落实战略规划。
精益化与自动化项目:
开展PSI管理、型谱匹配、连续流构建、物流基础提升等精益化项目。
实施自动化、LCIA、LCIM等自働化项目,提升制造效率。
数智化规划:
通过数字化工艺系统拉通,推进数字孪生技术应用。
实现实物流与信息流实时同步,提升系统自判断、自适应能力。
管理赋能与人才培养:
构建专业能力中心,实施项目管理/复盘机制。
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计划,提升员工技能水平。
重点项目与进度:
列出各地工厂的重点项目及其进度安排。
包括自动化生产线建设、简易自动化项目推广等。
联合管理与ToB业务:
实施联合管理,通过BKM复制和专题攻关提升整体效率。
构建ToB业务全流程数字化框架,探索全新业务模式。
这份规划方案详细阐述了未来三年智能制造数字工厂的发展蓝图、实施路径、重点项目及达成目标,旨在通过数字化、自动化、精益化等手段提升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能制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