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 | 叶素动量理论

风力发电机的叶素-动量理论中,分为叶素理论与动量理论两部分。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计算风机的推力和扭矩,两种方法计算的扭矩(或推力)是相等的,那么通过迭代,就能得到诱导系数,从而获得推力和扭矩,等式为

\frac{a}{1-a_b}=\frac{\sigma_{r}}{4 \sin ^{2} \phi} C_{x} \frac{1-a_b}{1-a}

\frac{a^{\prime}}{1+a_b^{\prime}}=\frac{\sigma_{r}}{4 \sin \phi \cos \phi} C_{y} \frac{1-a_b}{1-a}

其中

\begin{aligned} &a_b=a/f,\ a'_b=a'/f\\ &C_{x}=C_{l} \cos \phi+C_{d} \sin \phi \\ &C_{y}=C_{l} \sin \phi-C_{d} \cos \phi \end{aligned}

注意,f 为叶尖损失因子,a 为轴向诱导系数,a‘ 为切向诱导系数。

通常,风机的初步设计不考虑叶尖损失,f 设为1。另外需要注意,动量理论是针对圆环上平均的作用力建立的方程,而叶素理论是根据有限叶片局部的受力建立的方程,因此,叶素上的诱导系数需要使用叶尖损失f 来修正,下标b 表示的就是这一概念,见下图。

轴向诱导系数[1]

 一、动量理论

把旋转的风机想象成一个圆盘,转速越大,通过圆盘的气流越少。

结合伯努利方程,考虑两种极端情况:风机转速无穷大和风机转速趋近于0。

当风机转速无穷大时,没有风穿过圆盘,此时U_D=0,即叶轮面没有风速,风的功率是:

\\Thrust\times U_D=Thrust\times 0=0

风机转速趋近于 0 时,风全部穿过叶轮,此时p_{D}^{+}=p_{D}^{-}=p_{\infty},即叶轮面没有压差,风的功率是:

\\Thrust\times U_D=0\times U_D=0

动量理论

那么,何时风做功的功率能达到最大?给出结论公式,风对叶轮做功功率是:

\\power=2\rho A_D U_\infty ^3 a(1-a)^2\

功率系数是:

\\C_P=\frac{Power}{\frac{1}{2}\rho U_{\infty}^3 A_D }=4a(1-a)^2

可见,当诱导系数 a=1/3 时,Cp 最大,是 16/27,即贝茨极限。诱导系数,就是圆盘(叶轮)对流场的影响程度,a 等于 1 和 0 ,分别对应上述两种极端情况。

根据动量理论,距离叶轮中心r处的圆环上的推力和扭矩分别是

\delta T=2 \rho \cdot\delta A_{D} \cdot U_{\infty}^{2} \cdot a(1-a)

\delta Q=\rho \cdot \delta A_{D} \cdot U_{\infty} \cdot(1-a) \cdot 2 \cdot \Omega \cdot a^{\prime} \cdot r^{2}

二、叶素理论

叶素

距离叶轮中心r处的圆环上的推力和扭矩分别是

\delta T=\frac{1}{2} \cdot \rho \cdot W^{2} \cdot N \cdot c \cdot\left(C_{l} \cos (\phi)+C_{d} \sin (\phi)\right) \cdot \delta r

\delta Q=\frac{1}{2} \cdot \rho \cdot W^{2} \cdot N \cdot c \cdot r \cdot\left(C_{l} \cdot \sin (\phi)-C_{d} \cos (\phi)\right) \cdot \delta r

由于动量理论和叶素理论在一个圆环上计算的推力和扭矩是相等的,可以得到诱导系数。

参考文献

[1] Burton T , Sharpe D , Bossanyi E , et al. Wind energy handbook[J]. 2011.

如有咨询/合作/招聘,欢迎邮件交流,Email: 17265356623@163.com

  • 4
    点赞
  • 1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叶素动量理论是指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叶绿素分子的叶绿体通过电子传递和光能转换来维持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该理论由根据跃迁矩阵元计算和实验结果推导得出,并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和相关领域。 叶素动量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叶绿素分子在光合色素复合体中互相传递能量,从而实现整个光合作用系统之间的能量传递和光能转换。这种能量传递是通过共振能级跃迁实现的,即当一个叶绿素分子吸收光子能量后,该能量可以传递给其他相邻的叶绿素分子,使其激发到高能态,最终能够驱动光合作用中的化学反应。 叶素动量理论对于光合作用的研究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光合色素分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机制以及光能转换的效率。在实际应用中,该理论还被用于解释光能转换的效率差异和调控机制,以及光合作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变化。 总之,叶素动量理论为解释光合作用的机制和性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它不仅对于植物生物学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在能源、农业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回答2: Matlab叶素动量理论是指利用Matlab软件处理植被水分含量和动态过程的数学模型。该理论主要是通过计算植物叶片的动态过程和水分蒸散量来推断植被的水分状况。 Matlab叶素动量理论的核心是基于植物叶片的水分含量与植物内部及周围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关系来分析植被的水分状况。通过测量植物叶片的光谱特征和气孔导度等参量,利用Matlab编程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植被的水分含量变化情况。 Matlab叶素动量理论的具体步骤包括:获取植物叶片光谱数据,通过光谱分析得到植物叶片的反射率和吸收率;测量植物叶片的气孔导度等参数,以反映植物的气体交换关系;利用Matlab编程进行数据处理和建模,根据所得数据计算植物的水分含量和水分蒸散量,进而分析植被的水分状况和动态过程。 Matlab叶素动量理论在植被资源管理、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通过该理论,可以对植被的水分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为农业灌溉和林业水资源管理等提供决策支持。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植被水分变化的研究,了解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以及不同气候条件下植被的适应性和脆弱性,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回答3: 叶素动量理论是一种描述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方式的理论。它是由南京大学郁文贤教授提出的,在光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叶素动量理论基于充分模拟和分析光的传播行为,利用计算机模拟和数值计算方法。它描述了光束中每个光子的叶素动量,即光子传递的动量分布和变化情况。光束的光强和相位信息也包含在其中。 利用matlab编程语言进行叶素动量理论的研究,可以实现光的传输和传播过程的精确模拟。首先,我们需要定义和设置光源的参数,如波长、光强、相位等。然后,使用matlab中的光速传播算法,模拟光束的传递过程。在传播过程中,光子的叶素动量信息被计算和更新,同时可以观察到光束的光强分布和传播方向的变化。 利用matlab进行叶素动量理论的研究可以得到大量的数据和图像结果。这些结果可以用于分析光的传播特性、光学元件的设计和优化,以及光的相互作用过程等。同时,通过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可以验证和改进理论模型,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利用matlab进行叶素动量理论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方式,推动光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