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决定放弃只读名著
0. 目录
-
-
我为什么决定放弃
-
-
-
盲目自信,以偏概全
-
-
-
在舒适区没有进步
-
-
-
和主人公经历了太知故事,产生倦意
-
-
-
得不到非虚构类书籍的力量
-
-
-
以后的阅读名著计划
-
1. 我为什么决定放弃
在我最近的 10 年阅读生涯里,虚构类书籍(小说)占了 95%,虽然多半读的是名著这一点能给我带来些许安慰,但最近突然意识到:自己本质上只是一个爱看小说的、没有处理事情能力的巨婴,然后就突然觉察、觉醒了和非虚构类的书籍的缘分。于是我求知若渴、迫不及待。但在此之前,我要先做个重要决定:我决定放弃只读名著。
但也是我读过的名著养成了今天的我,我很感激它们,我只是生病了,要去寻良方、良药、良书,我想学会更多知识,带着更好的状态,以后能用更多维、多面的阅读名著。
2. 盲目自信,以偏概全
我知道,和真正的爱书者比,我读得书籍也不算多,近 10 年来读过的国内外名著合计约 100 本,这些书滋养了我却也让我盲目。
我目空一切,颇有看破红尘之意:
我读过太多关于爱情的名著:有真挚热烈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也清醒又热爱的《面纱》;
还阅读过不少人生失意但主角内心坚强的小说:有内核强大的《乱世佳人》,有复仇爽文《基督山伯爵》;
还阅读了不少四大皆空的小说,有“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红楼梦》,有“这片土地什么也没留下”的《百年孤独》。
……
说起它们,简直如数家珍,它们是我最宝贵的财富,也正因为有它们,我自以为度过了千百种不同的人生,因此对现实生活产生了透彻、了悟、甚至轻蔑。所有的人性我皆能在书中找到类似的故事,人情冷暖、光怪陆离、荒诞不经、大起大落,这些事发生在我身上,不说宠辱不惊,至少也是见怪不怪了。所以这就导致了我的盲目自信,自以为掌握了人生真谛,其实只是读了很多别人的故事。
3. 在舒适区没有进步
100 本虚构作品,提升了我读小说的能力,我能很快的做出人物关系图、思维导图、情节解析,发在网络上也帮助了不少人。我不是自媒体博主,也没有用心去经营文章和粉丝,更多的是以个人电子笔记的形式发表,全网大概有 500 粉丝。有他们的肯定,我做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但近 10 年我几乎没有阅读技能类、工具类书籍,近日随意读一本书都能给我带来巨大改变,兴奋的同时,也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一直在舒适区固步自封、坐井观天。
无论是心理类、育儿类、教育类,还是技能类,对我说都是之前从未深涉的领域,因为这些都需要用心去学、去践行。工作时分身乏术,只能看点轻松的小说,最近两年没有上班,但心未沉静下来,只能看小说来安慰自己阅读了、进步了。
4. 和主人公经历了太知故事,产生倦意
每读一本小说,我就和主人公们一同经历一遭他们的人生境遇,我经历了 100 回,如今己是“百毒不侵”,阅读怎样境遇的故事,内心都没有波澜(当然,未免有些纸上谈兵,我未曾亲历,也许任一打击对我来说都是灭顶之灾),所以我产生了倦意,他们的起承转合大都相似,名著也是有共通性的。
和主人公经历了太知故事,产生倦意,如今很难再有能引起我共鸣、流泪的故事,这也是坏处之一。
5. 得不到非虚构类书籍的力量
它们带我走出了无数黑夜,也治愈我多次。写阅读笔记时,我常发现我懈于思考和输出,我常常胸有万千笔墨,却无法泼墨挥毫、输出为文字,急得我团团转,却又不思改变,下次仍旧如此,生生咽下了许多灵感,妙笔生花对我来说只是个成语。
不仅没有写作能力,我还缺少沟通力、共情力、教育能力、亲密关系能力,甚至我都缺少爱自己的能力。我缺少太多太多能力,只读名著,我得不到非虚构类书籍的力量。
6. 以后的名著阅读计划
我是放弃只读小说,不是不读了,以后会多读更多非虚构类的作品,以它们为主线,小说为辅线,它们仍能带给我很多力量。
希望 29 岁才做这个决定还不晚。
感谢对它们陪我走过的路和未来仍要走的路,是我还需要它们。
完。
-
2025.4.12 定稿 -
2025.4.17 修稿
本文由 mdnice 多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