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成像处理包括:信号生成、混频、发射、后向散射、接收信号、正交解调(得到复数信号)、采样和数字处理。下面将其分成两部分分别介绍。
1 信号到复数数据-原始数据是怎么来的
SAR原始数据、SAR信号数据或SAR相位历程是SAR系统通常记录的下传的信号。由于方位向信号常有一个非零的多普勒中心频率,该信号只在距离向上基带信号。
1.1 粗略的过程
雷达信号有许多,其中一种是线性调频信号:
u
(
t
)
=
e
j
2
π
(
f
t
+
0.5
a
t
2
)
u(t)=e^{j2\pi(ft+0.5at^2)}
u(t)=ej2π(ft+0.5at2)
或者表示为:
u
(
t
)
=
c
o
s
[
2
π
(
f
t
+
0.5
a
t
2
)
]
u(t)=cos[2\pi(ft+0.5at^2)]
u(t)=cos[2π(ft+0.5at2)]
该信号的相位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是时间的二次函数,该信号的频率,即相位的一阶导数,是时间的一次函数,即频率随着时间做线性变化,这正是其名字的由来。对于 a=2,f=1 ,信号的图形和自相关函数的图形分别为:
画出自相关函数图像是为了说明该信号的特点,这个信号经过自相关处理之后具有较大的带宽,即较高的时间分辨率.这对应了较高的距离向分辨率。
混频的目的是给信号加上一个较高的载频,这样可以减小其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混频的简单过程:信号乘上一个正弦或者余弦信号,然后再把结果通过高通滤波或者低通滤波器。这背后的机理是:
2
c
o
s
α
c
o
s
β
=
c
o
s
(
α
−
β
)
+
c
o
s
(
α
+
β
)
2cos\alpha cos\beta=cos(\alpha - \beta)+cos(\alpha + \beta)
2cosαcosβ=cos(α−β)+cos(α+β)
发射、后向散射、接收信号就不展开了,简单地说,后向散射会对信号带来一个一个系数σσ,最后接收到的信号里面有个跟距离成比例的时间延迟。
正交解调对信号进行频带搬移,去除之前添加上的载频,并获得一个复的基带信号。这个过程是:将接收到的信号一分为二,分别于正弦参考函数和余弦函数相乘,再通过低通滤波器,并进行模数转换得到数字信号,这两路独立信号分别表示复信号实部和虚部,或者叫同相(I)和正交(Q)通道。
主要公式如下
具有较高载频的低频调制实信号:
x
(
τ
)
=
c
o
s
(
2
π
f
0
τ
+
ϕ
(
τ
)
)
x(\tau)=cos(2 \pi f_0\tau+\phi(\tau))
x(τ)=cos(2πf0τ+ϕ(τ))
第一路信号的处理:
x
c
1
(
τ
)
=
1
/
2
c
o
s
(
ϕ
(
τ
)
)
+
1
/
2
c
o
s
(
4
π
f
0
τ
+
ϕ
(
τ
)
)
x_{c1}(\tau)=1/2cos(\phi(\tau))+1/2cos(4 \pi f_0\tau+\phi(\tau))
xc1(τ)=1/2cos(ϕ(τ))+1/2cos(4πf0τ+ϕ(τ))
x
c
1
(
τ
)
=
1
/
2
c
o
s
(
ϕ
(
τ
)
)
x_{c1}(\tau)=1/2cos(\phi(\tau))
xc1(τ)=1/2cos(ϕ(τ))
第二路信号的处理:
x
(
τ
)
=
c
o
s
(
2
π
f
0
τ
+
ϕ
(
τ
)
)
x(\tau)=cos(2 \pi f_0\tau+\phi(\tau))
x(τ)=cos(2πf0τ+ϕ(τ))
第一路信号的处理:
x
s
1
(
τ
)
=
1
/
2
s
i
n
(
ϕ
(
τ
)
)
+
1
/
2
s
i
n
(
4
π
f
0
τ
+
ϕ
(
τ
)
)
x_{s1}(\tau)=1/2sin(\phi(\tau))+1/2sin(4 \pi f_0\tau+\phi(\tau))
xs1(τ)=1/2sin(ϕ(τ))+1/2sin(4πf0τ+ϕ(τ))
x
s
2
(
τ
)
=
1
/
2
s
i
n
(
ϕ
(
τ
)
)
x_{s2}(\tau)=1/2sin(\phi(\tau))
xs2(τ)=1/2sin(ϕ(τ))
汇合后:
x
3
(
τ
)
=
x
c
2
(
τ
)
+
j
x
s
2
(
τ
)
x_3(\tau)= x_{c2}(\tau)+jx_{s2}(\tau)
x3(τ)=xc2(τ)+jxs2(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