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接着上次的栅格数据空间分析的讲,上次说了三维晕渲图原理和正射三维影像原理,上次还没说完,现在接着讲。
表面距离、面积和体积原理—表面距离用来计算栅格表面距离,即计算在栅格数据集拟合的三维曲面上沿指定的线段或折线段的曲面距离。表面量算所量算的距离是曲面上的,因而要比平面上的值要大。
表面距离、面积和体积原理—表面面积用来计算栅格表面面积,即计算所选多边形区域内的栅格数据集拟合的曲面的总的表面面积。表面距离、面积和体积原理—表面体积用来计算栅格表面体积,即计算所选多边形区域内的栅格数据集拟合的三维曲面与一个基准平面之间的空间上的体积。
填挖方分析应用场景—地表经常由于沉积和侵蚀等作用引起表面物质的迁移,表现为地表某些区域的表面物质增加,而某些区域的表面物质减少。在工程中,通常将表面物质的减少称为“挖方”,将表面物质的增加称为“填方”,将一种情况变为另一种情况时需要填/挖的面积和大小。 填挖方分析原理—填挖方描述两个栅格数据集(填挖方前和填挖方 后栅格数据集)之间体积和面积的变化,“填方”表示表面区域物质的增加,“挖方”表示表面区域物质的减少。填挖方的计算结果由填挖方后的数据与填挖方前的数据相减得出。
填挖方分析原理—填挖方输入两个栅格数据集—填挖方前的栅格数据集和填挖方后的栅格数据集,生成的结果数据集的每个像元值为这两个输入数据集对应像元值的变化值。像元值为正,表示该像元处的表面物质减少;像元值为负,表示该像元处的表面物质增加。
填挖方分析原理—面填挖方是栅格数据集与指定平面之间填挖方量的计算,且指定平面既可以是现有的矢量数据集,也可以是基于栅格数据集鼠标绘制的区域。 填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