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实战3:索引


前言

索引的常见模型:

  1. 哈希表这种结构适用于只有等值查询的场景,比如 Memcached 及其他一些 NoSQL 引擎。
  2. 有序数组在等值查询和范围查询场景中的性能就都非常优秀。有序数组索引只适用于静态存储引擎。索引不止存在内存中,还要写到磁盘上。
  3. 搜索树
    InnoDB的索引:
    根据叶子节点的内容,索引类型分为主键索引非主键索引

一、主键索引和非主键索引

主键索引的叶子节点存的是整行数据。在 InnoDB 里,主键索引也被称为聚簇索引(clustered index)。

非主键索引的叶子节点内容是主键的值。在 InnoDB 里,非主键索引也被称为二级索引(secondary index)。

根据上面的索引结构说明,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基于主键索引和普通索引的查询有什么区别?

如果语句是 select * from T where ID=500,即主键查询方式,则只需要搜索 ID 这棵 B+ 树;
如果语句是 select * from T where k=5,即普通索引查询方式,则需要先搜索 k 索引树,得到 ID 的值为 500,再到 ID 索引树搜索一次。这个过程称为回表

二、覆盖索引

索引已经“覆盖了”我们的查询需求,我们称为覆盖索引,不需要回表。

三、最左前缀原则

不只是索引的全部定义,只要满足最左前缀,就可以利用索引来加速检索。这个最左前缀可以是联合索引的最左 N 个字段,也可以是字符串索引的最左 M 个字符。

关于联合索引比如一个联合索引(a,b,c),其实质是按a,b,c的顺序拼接成了一个二进制字节数组,索引记录是按该字节数组逐字节比较排序的,所以其是先按a排序,再按b排序,再按c排序的,至于其为什么是按最左前缀匹配的也就显而易见了

四、索引下推

在索引遍历过程中,对索引中包含的字段先做判断,直接过滤掉不满足条件的记录,减少回表次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没有应用索引下推时,在 (name,age) 索引里面我特意去掉了 age 的值,这个过程 InnoDB 并不会去看 age 的值,只是按顺序把“name 第一个字是’张’”的记录一条条取出来回表。因此,需要回表 4 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nnoDB 在 (name,age) 索引内部就判断了 age 是否等于 10,对于不等于 10 的记录,直接判断并跳过。在我们的这个例子中,只需要对 ID4、ID5 这两条记录回表取数据判断,就只需要回表 2 次。

五、唯一索引和普通索引

普通索引可重复,唯一索引和主键一样不能重复。

1.数据查询过程:

InnoDB 的数据是按数据页为单位来读写的。也就是说,当需要读一条记录的时候,并不是将这个记录本身从磁盘读出来,而是以页为单位,将其整体读入内存。在 InnoDB 中,每个数据页的大小默认是 16KB。

因为引擎是按页读写的,所以说,当找到 k=5 的记录的时候,它所在的数据页就都在内存里了。那么,对于普通索引来说,要多做的那一次“查找和判断下一条记录”的操作,就只需要一次指针寻找和一次计算。

当然,如果 k=5 这个记录刚好是这个数据页的最后一个记录,那么要取下一个记录,必须读取下一个数据页,这个操作会稍微复杂一些。

2.数据更新过程

当需要更新一个数据页时,如果数据页在内存中就直接更新,而如果这个数据页还没有在内存中的话,在不影响数据一致性的前提下,InooDB 会将这些更新操作缓存在 change buffer 中,这样就不需要从磁盘中读入这个数据页了。在下次查询需要访问这个数据页的时候,将数据页读入内存,然后执行 change buffer 中与这个页有关的操作。通过这种方式就能保证这个数据逻辑的正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名字叫作 change buffer,实际上它是可以持久化的数据。也就是说,change buffer 在内存中有拷贝,也会被写入到磁盘上。
将 change buffer 中的操作应用到原数据页,得到最新结果的过程称为 merge。除了访问这个数据页会触发 merge 外,系统有后台线程会定期 merge。在数据库正常关闭(shutdown)的过程中,也会执行 merge 操作。
那么,什么条件下可以使用 change buffer 呢?

对于唯一索引来说,所有的更新操作都要先判断这个操作是否违反唯一性约束。比如,要插入 (4,400) 这个记录,就要先判断现在表中是否已经存在 k=4 的记录,而这必须要将数据页读入内存才能判断。如果都已经读入到内存了,那直接更新内存会更快,就没必要使用 change buffer 了。
如果要在这张表中插入一个新记录 (4,400) 的话,InnoDB 的处理流程是怎样的。

第一种情况是

这个记录要更新的目标页在内存中。这时,InnoDB 的处理流程如下:

对于唯一索引来说,找到 3 和 5 之间的位置,判断到没有冲突,插入这个值,语句执行结束;
对于普通索引来说,找到 3 和 5 之间的位置,插入这个值,语句执行结束。
这样看来,普通索引和唯一索引对更新语句性能影响的差别,只是一个判断,只会耗费微小的 CPU 时间。

但,这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第二种情况是

这个记录要更新的目标页不在内存中。这时,InnoDB 的处理流程如下:

对于唯一索引来说,需要将数据页读入内存,判断到没有冲突,插入这个值,语句执行结束;
对于普通索引来说,则是将更新记录在 change buffer,语句执行就结束了。
将数据从磁盘读入内存涉及随机 IO 的访问,是数据库里面成本最高的操作之一。change buffer 因为减少了随机磁盘访问,所以对更新性能的提升是会很明显的。

总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条更新语句做了如下的操作(按照图中的数字顺序):

Page 1 在内存中,直接更新内存;

Page 2 没有在内存中,就在内存的 change buffer 区域,记录下“我要往 Page 2 插入一行”这个信息

将上述两个动作记入 redo log 中(图中 3 和 4)。

redo log 主要节省的是随机写磁盘的 IO 消耗(转成顺序写),而 change buffer 主要节省的则是随机读磁盘的 IO 消耗。
merge 的过程是否会把数据直接写回磁盘,这是个好问题。这里,我再为你分析一下。

merge 的执行流程是这样的:

  1. 从磁盘读入数据页到内存(老版本的数据页);
  2. 从 change buffer 里找出这个数据页的 change buffer 记录 (可能有多个),依次应用,得到新版数据页;
  3. 写 redo log。这个 redo log 包含了数据的变更和 change buffer 的变更。
    到这里 merge 过程就结束了。这时候,数据页和内存中 change buffer 对应的磁盘位置都还没有修改,属于脏页,之后各自刷回自己的物理数据,就是另外一个过程了。

六、Flush

当内存数据页跟磁盘数据页内容不一致的时候,我们称这个内存页为“脏页”。内存数据写入到磁盘后,内存和磁盘上的数据页的内容就一致了,称为“干净页”。
MySQL 偶尔“抖”一下的那个瞬间,可能就是在刷脏页(flush)。
那么,什么情况会引发数据库的 flush 过程呢?

第一种场景是 redo log 写满了。

这时候系统会停止所有更新操作,把 checkpoint 往前推进,redo log 留出空间可以继续写。

第二种场景是,系统内存不足。

当需要新的内存页,而内存不够用的时候,就要淘汰一些数据页,空出内存给别的数据页使用。如果淘汰的是“脏页”,就要先将脏页写到磁盘。

第三种场景是, MySQL 认为系统“空闲”的时候。

第四种场景是,MySQL 正常关闭的情况。

这时候,MySQL 会把内存的脏页都 flush 到磁盘上,这样下次 MySQL 启动的时候,就可以直接从磁盘上读数据,启动速度会很快。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