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协调组件zookeeper

1. zookeeper介绍

  Zookeeper是一个分布式协调服务;就是为用户的分布式应用程序提供协调服务

  1. zookeeper是为别的分布式程序服务的
  2. Zookeeper本身就是一个分布式程序(只要有半数以上节点存活,zk就能正常服务)
  3. Zookeeper所提供的服务涵盖:主从协调、服务器节点动态上下线、统一配置管理、分布式共享锁、统一名称服务……
  4. 虽然说可以提供各种服务,但是zookeeper在底层其实只提供了两个功能:
    ①.管理(存储,读取)用户程序提交的数据;
    ②.并为用户程序提供数据节点监听服务;

2. zookeeper应用场景

3. zookeeper的安装

  半数机制:集群中半数以上机器存活,集群可用。
  zookeeper适合装在奇数台机器上!!!

3.1 上传zk安装包

3.2 解压

3.3 配置(先在一台节点上配置)

3.3.1 添加一个zoo.cfg配置文件

		# $ZOOKEEPER是安装zookeeper的根目录
		cd $ZOOKEEPER/conf
		mv zoo_sample.cfg zoo.cfg

3.3.2 修改配置文件(zoo.cfg)

		#/bigdata/zookeeper-3.4.5/为zooleeper的安装跟目录
		dataDir=/usr/zookeeper-3.4.5/data
		#配置形式 server.*=ip01:2888:3888     第一个*为数字,可以自己起,但不要重复,ip01是节点ip,后面是两个端口,不要改变
		server.5=bigdata05:2888:3888
		server.6=bigdata06:2888:3888
		server.7=bigdata07:2888:3888

3.3.3 在(dataDir=/bigdata/zookeeper-3.4.5/data)创建一个myid文件,里面内容是server.N中的N(server.2里面内容为2)

echo "5" > myid

3.3.4 将配置好的zk拷贝到其他节点

注意改成自己的路径 例如可以是 scp -r /usr/zookeeper slave1:/usr/

scp -r /bigdata/zookeeper-3.4.5/ bigdata06:/bigdata/
scp -r /bigdata/zookeeper-3.4.5/ bigdata07:/bigdata/

3.5注意:在其他节点上一定要修改myid的内容

在bigdata06应该讲myid的内容改为6 (echo "6" > myid)
在bigdata07应该讲myid的内容改为7 (echo "7" > myid)

3.4.启动集群

分别启动zk
$ZOOKEEPER/bin/Server.sh start

3.5.查看启动情况

$ZOOKEEPER/bin/Server.sh status

启动的有一个leader 多个flower就说明zookeeper集群安装好了

3.6 脚本快速启动集群

#!/bin/bash
echo 'start zookeeper'
for ip in hadoop01 hadoop02 hadoop03
do
        ssh $ip "source /etc/profile;/usr/local/zookeeper-3.4.6/bin/zkServer.sh ${1}"
done

4. zookeeper结构

4.1 zookeeper特性

  1. Zookeeper:一个leader,多个follower组成的集群
  2. 全局数据一致:每个server保存一份相同的数据副本,client无论连接到哪个server,数据都是一致的
  3. 分布式读写,更新请求转发,由leader实施
  4. 更新请求顺序进行,来自同一个client的更新请求按其发送顺序依次执行
  5. 数据更新原子性,一次数据更新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6. 实时性,在一定时间范围内,client能读到最新数据

4.2 zookeeper数据结构

  1. 层次化的目录结构,命名符合常规文件系统规范(见下图)
  2. 每个节点在zookeeper中叫做znode,并且其有一个唯一的路径标识
  3. 节点Znode可以包含数据和子节点(但是EPHEMERAL类型的节点不能有子节点,下一页详细讲解)
  4. 客户端应用可以在节点上设置监视器(后续详细讲解)

4.3 数据结构的图:

zookeeper结构图

4.4 节点类型

  1. Znode有两种类型:
    短暂(ephemeral)(断开连接自己删除)
    持久(persistent)(断开连接不删除)
  2. Znode有四种形式的目录节点(默认是persistent )
    PERSISTENT
    PERSISTENT_SEQUENTIAL(持久序列/test0000000019 )
    EPHEMERAL
    EPHEMERAL_SEQUENTIAL
  3. 创建znode时设置顺序标识,znode名称后会附加一个值,顺序号是一个单调递增的计数器,由父节点维护
  4. 在分布式系统中,顺序号可以被用于为所有的事件进行全局排序,这样客户端可以通过顺序号推断事件的顺序

5. zookeeper shell

使用 zkCli.sh 进入客户端
zkcli.sh的帮助文档

  1. 使用 ls 命令来查看当前 ZooKeeper 中所包含的内容: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1] ls /

  2. 创建一个新的 znode ,使用 create /zk myData 。这个命令创建了一个新的 znode 节点“ zk ”以及与它关联的字符串: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2] create /zk “myData”
    其中:-s或-e分别指定节点特性:顺序或临时节点。默认情况下,即不添加-s或-e参数的,创建的是持久节点。data代表节点的数据内容。acl是进行权限控制,缺省情况下,不做任何权限控制。

  3. 我们运行 get 命令来确认 znode 是否包含我们所创建的字符串: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3] get /zk
    #监听这个节点的变化,当另外一个客户端改变/zk时,它会打出下面的
    #WATCHER::
    #WatchedEvent state:SyncConnected type:NodeDataChanged path:/zk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4] get /zk watch

  4. 下面我们通过 set 命令来对 zk 所关联的字符串进行设置: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4] set /zk “zsl”

  5. 下面我们将刚才创建的 znode 删除: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5] delete /zk

  6. 删除节点:rmr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5] rmr /zk

6. zookeeper java api

代码略。。。。。。

Zookeeper的监听器工作机制

  监听器是一个接口,我们的代码中可以实现Wather这个接口,实现其中的process方法,方法中即我们自己的业务逻辑。

  监听器的注册是在获取数据的操作中实现:
getData(path,watch?)监听的事件是:节点数据变化事件
getChildren(path,watch?)监听的事件是:节点下的子节点增减变化事件

7. 案例

7.1 节点感知

某分布式系统中,主节点可以有多台,可以动态上下线
任意一台客户端都能实时感知到主节点服务器的上下线
原理图:
节点感知原理图
代码略。。。。。。

8. zookeeper选举算法

  Zookeeper虽然在配置文件中并没有指定master和slave,但是,zookeeper工作时,是有一个节点为leader,其他则为follower,Leader是通过内部的选举机制临时产生的。

8.1 zookeeper的选举机制(全新集群)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整个选举的过程.
假设有五台服务器组成的zookeeper集群,它们的id从1-5,同时它们都是最新启动的,也就是没有历史数据,在存放数据量这一点上,都是一样的.假设这些服务器依序启动,来看看会发生什么.

  1. 服务器1启动,此时只有它一台服务器启动了,它发出去的报没有任何响应,所以它的选举状态一直是LOOKING状态
  2. 服务器2启动,它与最开始启动的服务器1进行通信,互相交换自己的选举结果,由于两者都没有历史数据,所以id值较大的服务器2胜出,但是由于没有达到超过半数以上的服务器都同意选举它(这个例子中的半数以上是3),所以服务器1,2还是继续保持LOOKING状态.
  3. 服务器3启动,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服务器3成为服务器1,2,3中的老大,而与上面不同的是,此时有三台服务器选举了它,所以它成为了这次选举的leader.
  4. 服务器4启动,根据前面的分析,理论上服务器4应该是服务器1,2,3,4中最大的,但是由于前面已经有半数以上的服务器选举了服务器3,所以它只能接收当小弟的命了.
  5. 服务器5启动,同4一样,当小弟.

8.2 非全新集群的选举机制(数据恢复)

  那么,初始化的时候,是按照上述的说明进行选举的,但是当zookeeper运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有机器down掉,重新选举时,选举过程就相对复杂了。
需要加入数据id、leader id和逻辑时钟。
数据id:数据新的id就大,数据每次更新都会更新id。
Leader id:就是我们配置的myid中的值,每个机器一个。
逻辑时钟:这个值从0开始递增,每次选举对应一个值,也就是说: 如果在同一次选举中,那么这个值应该是一致的 ; 逻辑时钟值越大,说明这一次选举leader的进程更新.
选举的标准就变成:
1、逻辑时钟小的选举结果被忽略,重新投票
2、统一逻辑时钟后,数据id大的胜出
3、数据id相同的情况下,leader id大的胜出
根据这个规则选出leader。


附录:

zookeeper的一些配置说明:

zookeeper的默认配置文件为zookeeper/conf/zoo_sample.cfg,需要将其修改为zoo.cfg。其中各配置项的含义,解释如下:

1.tickTime:CS通信心跳时间
Zookeeper 服务器之间或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维持心跳的时间间隔,也就是每个 tickTime 时间就会发送一个心跳。tickTime以毫秒为单位。
tickTime=2000

2.initLimit:LF初始通信时限
集群中的follower服务器(F)与leader服务器(L)之间初始连接时能容忍的最多心跳数(tickTime的数量)。
initLimit=5

3.syncLimit:LF同步通信时限
集群中的follower服务器与leader服务器之间请求和应答之间能容忍的最多心跳数(tickTime的数量)。
syncLimit=2

4.dataDir:数据文件目录
Zookeeper保存数据的目录,默认情况下,Zookeeper将写数据的日志文件也保存在这个目录里。
dataDir=/home/michael/opt/zookeeper/data

5.clientPort:客户端连接端口
客户端连接 Zookeeper 服务器的端口,Zookeeper 会监听这个端口,接受客户端的访问请求。
clientPort=2181

6.服务器名称与地址:集群信息(服务器编号,服务器地址,LF通信端口,选举端口)
这个配置项的书写格式比较特殊,规则如下:
server.N=YYY:A:B

server.1=bigdata05:2888:3888
server.2=bigdata06:2888:3888
server.3=bigdata07:2888:3888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