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物理,我很难想象我的生活中没有物理会怎样。这是一种非常亲密的爱,就好像爱一个对我帮助很多的人一样。”
—— 莉泽·迈特纳
194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颁发给了因发现核裂变现象的德国物理学家 - 奥托·哈恩
然而,哈恩的发现并非独一无二
第一次为核裂变提出了理论基础的,却是另一位女性物理学家 - 莉泽·迈特纳
迈特纳的理论才是划时代的关键
可她却未被提名,成果皆归于哈恩名下
类似这样,在科学中女性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被称为“玛蒂尔达效应”
「考察科学史上的玛蒂尔达效应现象,可将被历史遗忘的女性科学家及其科学成就分为三种类型, 即女性的科学成就被贬低;女性的科学成就被忽视;女性的科学成就被归于男性。」
而迈特纳就是在这样的不公环境中,
无畏偏见,坚持前行,一生投入于科研。
莉泽·迈特纳
叛逆女孩 反抗教育不公,从中专到女博士
1878年,迈特纳出生于奥地利,当时的高等中学是完全不接受女生的,因此她只能在一个市民学校(相当于中专)读书。
然而她不甘心于此,于是她通过自学准备高中毕业考试,1901年在维也纳科学院高中获得毕业证书。也因此得以幸运地进入了维也纳大学,学习物理、数学和哲学。
1902年,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的消息传到了迈特纳的耳中。在居里夫人的鼓舞下,1906年迈特纳成为了维也纳大学的第二名女博士。此后一年中她在维也纳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
求知若渴 赴柏林深造,踏上艰辛求学之路
然而大学的研究工作并不能满足她对物理的追求,于是在1907年,迈特纳赴柏林深造。她出众的才华打动了保守的普朗克,同意迈特纳到他的实验室做科研,她以“无薪客席”的身份与哈恩在柏林大学化学研究所的实验室里工作。
当时在普鲁士(德国)妇女还不准接受高等教育,而且不准进入教堂和学生实验室,因此迈特纳只能从后门进入研究所。
哈恩和迈特钠在实验室工作
最初几年,迈特纳只能与奥托·哈恩一起,在一个狭小的地下实验室里工作。
由于普朗克不愿意在办公室里看到女性的身影(注解:受到社会舆论影响,普朗克不赞成妇女参与科学活动),迈特纳在工作时不能进入主楼,上厕所需要跑到附近的餐馆。
苦尽甘来 成为柏林大学第一位女教授
备受歧视、偏见的迈特纳,并没有被现实社会打倒,而是更加努力做科研,五年之后,她已经在科学界做出了傲人的成果。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她不得不暂时放弃科研,在战地医院做起了一名X射线护士。1918年一战结束后,她出任了柏林大学的第一位物理学教授。
女教授上课在当时非常罕见的,所以迈特纳的第一节课就有一大批记者涌入围观,她的名气也随之大涨,没人再敢轻视这个才华出众的女子。
迈特纳和男物理学家们合影
原子能奠基者 第一位提出核裂变理论的人
1933年,希特勒上台以后,开始大搞种族主义迫害犹太人,迈特纳作为一名犹太裔女性成为了弱势中的弱势。已经快60岁的迈特纳不得不开始了逃亡生活,途经荷兰、丹麦,最后在位于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研究所谋得了一个职位。但当时她的上司马内·西格班(Manne Siegbahn)歧视她,将她隔离在科学研究的基础设施之外。此时,曾经的同事哈恩写信告诉她,自己发现了用中子作用于铀得到的产物具有钡的放射性这一事实。
于是在1939年,迈特纳立刻与合作者奥托·弗里施在瑞典一起发表了一份题为《中子导致的铀的裂体:一种新的核反应》的文章。
在这篇论文中他们提出了哈恩的“破裂”的理论解释,第一次为核裂变提出了理论基础,也因此被誉为“原子弹之母”。而后她断然拒绝了美国研制原子弹“曼哈顿计划”的邀请,毕生致力于和平利用由她发现的核裂变物理成果。
“作为物理学家,我没有一丁点愧对良心的地方。”
—— 莉泽·迈特纳
后人也在她的墓碑刻上悼唁:“一个从来都没有失去她自己人性的物理学家”。
命名致敬 PIX 以迈特纳命名,向反叛者致敬
迈特纳去世以后,科学家们将月亮和金星上的土坑以迈特纳命名,太阳系第 6999 号小行星也有了自己名字迈特纳。
致敬无畏偏见的反叛者,PIX 超级底盘矩阵的平台之一也将被命名为迈特纳 Meitner。此前的底盘平台也分别以著名物理学家命名,比如胡克、波尔、普朗克等。
PIX 金属3D打印制造的超级底盘 – 迈特纳 Meitner
直至现在,随着女权运动的深入和社会的进步,阻止女性进入科学这个职业的明显的、正式的障碍已经被消除,但很多非正式的和结构性的障碍依然存在,它们从多方面综合地制约着女性科学家的发展。无意识的社会偏见仍然阻碍着女性进入所谓男性的职业,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和偏见也仍然弥漫于我们的文化中。
但纵观世界科学发展历史,女性的光芒从不暗淡
▼
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员 —— 阿达·洛芙莱斯
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 —— 玛丽·居里
第一位做出玉米遗传图谱、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 —— 芭芭拉 · 麦克林托克
开发了用于治疗艾滋病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Z —— 格特鲁德B·埃利昂
……
在一个女权保护不足,
到处充满偏见的社会环境中,
她们凭借智慧与勇敢,
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成就。
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科研界,
她们靠实力向世人宣告了,科研领域并非男性独有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