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应用技巧之利用DEM鞍部提取

本文介绍了鞍部点的定义及其在地形分析中的重要性。通过提取正地形、山脊线和山谷线,进而计算鞍部点,为地形特征点线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提取过程包括正负地形的判断、山脊和山谷的识别以及鞍部点的筛选,最终得到可用于数字地形分析的鞍部点矢量数据。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前言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叫鞍部?相邻两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凹部分称为鞍部。此外提取出的鞍部可以做什么分析?鞍部点是重要的地形控制点,它和山顶点、山谷点及山脊线、山谷线等构成地形特征点线,对地形具有很强的控制作用。因此,对这些地形特征点、线的分析研究在数字地形分析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正地形、等高线和晕染图的提取

同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提取一样,由于鞍部点的整体位置是处于山脊上的,需要提取正地形以过滤那些在负地形上的错误的点。正地形的提取方法为:先用焦点统计算出DEM的平均meandem,再使用栅格计算器计算平均meandem和dem的差值,使用重分类将其分为两级,分级界线为 0,将大于 0 的区域赋值为1(即为正地形),小于 0 的区域赋值为0,命名为zhengdixing;另一次将小于0的区域赋值为1(即为负地形),大于0的赋值为0,命名负地形。利用【Spatial Analyst】|【表面分析】|【等值线】和【Spatial Analyst】|【表面分析】|【山体阴影】分别提取样区等高距为40m的等高线数据ctour和样区的晕染图hillshade。

          正地形                                                      负地形

等值线与山体阴影

2、山脊的提取

山脊的提取与下网页上山脊线的提取一样。分别是进行洼地填充、水流方向提取、汇流累积量的计算、汇流累积量等于0的提取。

3、反地形山脊的提取

反地形山脊的提取与下网页上山谷的提取过程完全相同。分别是基于原始DEM计算出反地形DEM数据(计算中是利用原始DEM减去3000);基于反地形DEM数据提取水流方向数据;基于水流方向数据进行汇流累积量的计算;提取汇流累积量为0的栅格。

4、鞍部点的提取

(1)利用【Spatial Analyst 工具】|【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工具将提取出的山脊线数据和山谷线数据相乘,结果为鞍部区。

(2)利用同样的方法将鞍部区和正地形相乘,就得到了鞍部点的栅格数据anbudian。

(3)重分类鞍部点栅格数据,将所有0值赋为NODATA数据,属性为一的保持不变,得到Reanbudian

(4)将栅格数据Reanbudian转换成矢量数据鞍部点,配合等高线和晕染图对矢量形式的鞍部点数据进行编辑,剔除那些处于样区边缘以及内部的伪鞍部点。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端木宛白的GIS课堂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