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跳槽?
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我该不该跳槽?
我们跳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黑心老板、996、拖欠工资、倒挂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选择跳槽的理由,一般这些时候我们都会有明确的跳槽意向,这些意向来自于我们对当前的不满。
因为不满而跳槽是最常见的,但是也是最容易从一个坑跳到另外一个坑,我一直记得一句 PUA :“正确的跳槽并不是因为对公司的不满跑路,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这句话听起来有些 PUA ,但是也很真实,我参加工作快9年了,也去过不少公司,曾经在某些坑里面呆过,也经历过“及时止损”的跳槽,但是这一路走来,我也发现了其实每个企业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问题,如果光因为有问题就跳槽,很容易就是在坑里反复横跳。
当然,我不是说不能“止损“,而是要区分底线矛盾和对比心理。
底线矛盾是什么?比如长期 996、 拖欠工资、恶意扣薪等都是底线矛盾,一旦遇到这些问题都应该考虑如何及时止损,举个典型例子,我有一个朋友,之前他们公司是弹性工作制,具体表现为:
1、晚上经常加班到凌晨,但是早上迟到会被扣 50 ,有一天“难得”他8点半下班,却被领导打电话质问这么早下班去干嘛?不务正业····
2、同时公司的工资发放也经常不定时拖延,甚至当他提出辞职时,老板还质问他:“公司对你这么好,你就这样一走了之,良心过得去吗?” 后来他从其他人口中才得知,所谓的这么好,其实就是每次加班公司时不时给他们点的 15 块钱的外卖。
所以一旦你职场里遭遇的是底线矛盾,那坚持就会变得很廉价。
但是另一种因为对比心理所产生的落差,就需要真的衡量是不是真的需要跳槽,因为这种落差很可能是到了哪个公司都无法避免,例如:
- 去了 A 公司工资涨了,包三餐,但是因为一些保密制度,电脑不能联网,企业文化传统死板,午休才一个小时;
- 去了 B 公司弹性工作,不打卡,但是节假日从来不发礼品,逢年过节节假日也不多放几天;
- 去了 C 公司,节假日礼品从不缺席,团建旅游也不落下,但是使用技术落后,工作氛围一般,团队老化;
- 去了 D 公司,不需要加班,食堂班车都是配套齐全,待遇稍涨,但是项目比较边缘,没有奖金,不受重视;
类似的问题相信大家可能或多或少遭遇过,这些不触及底线的问题也是职场中我们需要正视的,面对这些问题所产生的落差心理,可能会导致我们只盯着眼前的问题难以释怀 ,比如:
过年你只放了 7 天,而你的小伙伴放了 14 天,你可能开始觉得公司不够人性化,没有人文关怀;中秋节日你大学同学领了 1000 购物卷,而你只有一盒不知名的月饼,可能你开始觉得公司的福利只有开水····
面对这些问题,我觉得可能就需要回归到前面那句 PUA :“正确的跳槽并不是因为对公司的不满跑路,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不是说遇到这些问题都要忍着,而是需要考虑跳槽的成本,并且思考去了新的公司会不会也有类似的问题 ,所以在这方面,我觉得选择跳槽是因为有了更好的待遇、更好的工作环境、更好的发展前景而去跳,这样的心理对于职业生涯来说或者更稳妥一些。
举个例子:比如你觉得当前公司技术老旧,你想去一个技术发展迭代更快的公司学习,那就要考虑这种节奏切换的成本,新公司是不是需要更多的加班,项目会不会边缘化,符不符合自己未来的技术路线,行业背景和业务方向变化大不大等等。
换工作很多时候除了需要适应新的环境预期之外,还有需要放弃你在原公司的一些积累,例如人脉关系、业务背景、奖金绩效等等,跳槽可能这一些都需要继续从零开始。
所以总结起来就是:如果是底线矛盾问题,那就需要尽快止损;如果是细枝末节的落差,那更多需要考虑的是成本问题。
职场内卷
内卷其实也是大家跳槽的原因之一,过度内卷会导致职场体验急剧下滑,那究竟是什么导致内卷?
企业内卷的问题,其中最多的就是在和大家闲聊的过程中都提到过的:领导能力不行,只会 PUA ,带领团队内卷诸如此类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总是会在职场遇到能力不行的管理层,或者说为什么总会有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首先举一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你觉得在路上开车如何成为“头车”带领车队?如果按照我的经验,最容易的方式就是龟速行驶,因为当路上出现多几台龟速车并排后,接下来的车就会被迫跟在后面一起龟速。
如果开过车的应该会遇到,正常你按照道路限速在高速或者快速路行驶时,经常会发现被一些龟速车给挡住了道路,从而导致路上的车流是一块一块扎堆的情况,当你超越了龟速车队之后,会发现前方豁然开朗,但是让你继续行驶到前方时,又会遇到新的车块在慢行。
这其实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一种典型,车队的缓行并不是因为前面堵车,而是前面的“头车”在慢悠悠龟速行驶,同时它开在你前面并不是因为它技术有多好,仅仅因为它出发你比早。
很多时候一些制度不健全的公司就会出现这类情况,一些管理层的存在,靠的是在红利期出发得较早,后期可能自身能力已经跟不上节奏了,所以出现了“龟速”的情况。
但是当他熬下来之后,不满于现状的都“超车”走了,而接受现状或者被迫接受现状的人,就变成留在“龟速”的队伍里一起缓行,这就形成了 “劣币驱逐良币” 的氛围,领导者为了保住自己“头车”的地位,自然而然就需要阻碍其他人开的太快,从而形成了局部内卷的情况。
所有在工作中出现内卷,第一种情况可能就是你们公司的管理层在“龟速行驶”,判断这一点主要依据在于,你每天的加班是不是重复的无意义内容,例如:
- 不停改定好的需求;
- 拍脑袋出产品,毫无规划追热点,敏捷迭代但是用户量毫无增长;
- 过度细节控,关注的不是产品竞争力,而是字体大小、字体颜色、背景深浅
可能大家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类似的问题,我也有类似的经历:
当年我还做美妆海淘电商时,老板就整天扣 App 上标题布局合不合理,应用页面颜色是否足够吸引眼球,页面动画炫不炫酷等····当时我的内心就觉得这产品力不行,因为他开会总说着要改变国内的美妆格局,但是行动上却只是在原地踏步。
当我推荐这个 App 给身边的朋友使用时,她们第一关心的主要是产品本身是不是正品,第二是价格合不合理,毫无意外没有人在意前面那些不停加班修改的细节,再高大上的视觉效果和用户体验,不如核心正品和价格竞争力来的重要。
类似如此的情况,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说明一切,当你无法在核心竞争力上进步时,就会开始在一些毫无意义的地方内卷,这就是企业内卷的由来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内卷文化带来的习惯性加班,间接也导致了效率更低, 因为既然都要加班了,那上班就没必要做得那么快,反而摸鱼更为盛行,所以当一个公司正处于这种情况的内卷下的话,你就可能需要考虑跳槽了。
过度的 “内卷” KPI 考核会带来什么?举一个常见的例子,比如项目测试时,QA 发现了设置里一个“关于我们”的 Url 点开后 404,这时候测试开始上报问题:
- BUG 给了 App 开发,App开发说这个我没动,404 是前端的问题,你不要给我提 BUG ,把 BUG 转给了前端;
- 前端发现未处理 BUG 后表示,这个是后端重构时调整了静态资源路径导致,和我没关系,所以把 BUG 转给了后端;
- 后端发现未处理 BUG 后表示,这是整个系统重构所以全部路径都调整了,让 App 调整下 URL 就可以了,所以把 BUG 转给了 App ;
- App 表示这个之前需求没提,凭什么你的重构要把 BUG 给我,然后把 BUG 提回去给 QA ;
其实很简单的一个问题 ,但是因为一个简单的 BUG 关于到考核和责任,所以这就是 “内卷” 时人人自保的典型体现。
当然,有时候内卷可能来源于身边想搏出位的同事,举个例子,这是一个网友遇到的卷王:
- 1、经常自己加班超过12点,直接在群里艾特领导,说自己加班到12点,明天晚到;
- 2、主动给自己增加技术需求,哪怕这个技术团队内没得人用,但依旧会写okr;
- 3、主动承担非工作之外的需求,如各种琐碎的事,但是涉及到真正的技术研究,就不会了;
- 4、每次okr,能写一大堆,阅读理解满分;
这位网友表示被正在准备跳槽了,事实上这也是一种另类的“龟速行驶”,通过降低你的职场体验,把你“恶心”走了,对方就出头了。
当然如果是赛道问题,就更为明显,同样是以开车举例,如果开车的时候整条路都是大堵车,那无论你的车技有多好,驾驶技术多牛逼,但都很难从这条赛道上马上超脱出来,有的人选择顺其自然,有的人选择挣扎,但赛道阻塞的时候,内卷自然而然就成了主导。
这个问题相信去年大家都感受过了,教育行业 K12 一开始是多么火热的赛道,结果因为减负政策,现如今都在谋求其他生路。
所以这里说了这么多废话,主要还是给大家提供一些观点,帮助大家判断你现状是属于健康内卷还是非健康内卷,最终决定是否需要跳槽,引用一段反 PUA “名言”:
老板发工资给我,不是因为我为公司所做的事,而是因为我为了这份工做,我没有为自己做点什么。
不是因为公司得到了什么,而是因为我失去了什么,所以公司给我的那份薪水,严格来说不是工资,是赔偿。其中分别就是:你出粮给我,我要多谢你,而你赔偿给我,你要加多一句“对不起”。
去什么样的公司?
这里主要讲三个关键词:大厂、小厂、外包。
这个话题其实也很难讲,因为每个人的情况差异化很大,比如讨论这个话题之前,首先是“有得选”的情况下才能继续讨论。
所以在讨论去什么公司之前,我们可能需要讨论下去什么城市?因为城市和机会目前看起来是挂钩的,例如前段时候过年,亲戚的孩子面临毕业,我的建议其实很简单:
回老家考公务员,或者去大城市找机会。
当然不出意外意气风发的应届生拒绝了公务员选项,那为什么要选择去大城市呢?其实也很简单,小城市容易“庙小妖风大”,能提供的机会的更少而能卷的更多。
或者你会觉得先回小城市做一段时间,不行了再回大城市拼搏,也不是不行,但是从我见到过的经历来看,更多的是小城市的这段空档期,会逐渐让人跟不上技术节奏,最终难以回归,也就是**“走回去容易,走出来难”**。
回到主题上,大家在聊到工作选择的时候,都基本会有“大厂、小厂、外包”这三个关键词,其中为什么外包会被拿出来单独讲?因为互联网里对于外包基本都不管你是大厂小厂,都按“外包处理”的潜在习惯。
外包一般分为人力资源外包(驻场开发)和项目外包,为什么外包公司在大家找工作时会有所抵触?这其实和外包本身的性质有关系。
举个例子,以前我刚进一个创业公司负责移动开发团队的时候,虽然那时候公司属于刚创业,但是其实公司规模不算小,有北京、杭州、大连、珠海几个分公司,面试完进去接手团队才发现,App 和 UI 设计基本都是之前都是外包在开发,当时接手后的重构就耗费了不少精力,但是对于老板来说,只是必要的 “风险平摊” 。
其实不管是大厂还是小厂,都会有需要做一些尝试的时候,比如:
- 试水某个新兴领域;
- 开发某些业内已经十分成熟的功能(例如 IM),但是自己不擅长;
- 某些边缘业务;
这些对于企业来说,最低的风险就是通过外包实现,然后试探下市场反馈,然后在考虑是否接手维护。如果效益或者反馈都不是特别好,那对于公司角度来说直接停止项目,也不会出现因为有一堆开发人员而造成尾大不掉的情况。
那这对于外包企业的员工来说,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不稳定,抛开福利待遇不谈,最大的问题是你不知道项目何时会被停止,一旦停止你是继续去新项目还是被辞退,而对于外包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人是盈利资源,所以这个前提下,人文关怀不能说没有,只能说可有可无的状态。
例如我一个朋友,之前他们是在 A 企业给工行做外包,后来因为工行换成了外包企业 B,他们就跟着和另外一个 B 企业续签了合同,而去年因为企业 B 没有继续成功中标工行的外包,所以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去留问题。
类似问题掘金沸点也看到过:
当然,虽然外包企业存在压榨和不稳定问题,但是如果你吃饭都是问题,那能不能去,肯定去啊。一般情况下外包企业的工资可能还会高一些,因为相比较会缺少其他福利,但是比起所谓的去外包工作的“污点”,更可怕的是长时间找不到工作的空白期。
如下所示,是来自公众号 的一段调查,看大家的选择,只要钱到位大家都不会很抗拒去外包:
最后说说大厂和小厂问题,不谈待遇方面,正如大家常见那样:
- 小厂是整体的能力锻炼,基本上很多东西你都可以直接接触到,相对自由;
- 大厂是则是可以提供规范的流程和丰富的业务场景;
从个人发展上,我都是建议如果刚毕业,有能力和机会的话,肯定是要先去大厂更好,因为不管是履历还是经验,大平台都是更好的保证,并且坑也相对比较少。
有时候大家可能会说,某些大厂的开发就只是螺丝钉,工作996,确实之前我也面试过类似的情况:
曾经面试过一位某手机厂的 App 开发,他们是一个记事本 App 项目,团队我记得是有 8 个 成员,每个人只负责很细的模块,每天主要工作比起开发更多是开会。
但是这只是一小部分的“偏见”,更多的其实是快速的成长,一位朋友做开发的,在去了得物从事 Flutter 相关内容之后,经历了各种场景打磨之后,虽然有一段时间需要不停加班,但是他得到的反馈是正向的,个人技术和业务能力成长速度很快,这就是一般小厂难以提供的需求场景。
当然,去大厂的门槛更高,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不想去的问题,所以也有很多人奋斗在小厂,从我个人角度出发,小厂确实可以提供整体的能力锻炼,例如你可能会更多参与到产品规划、交互设计、运营推广相关的业务中,但是往往都缺乏深入的技术场景,例如:
视频播放中,某些特殊音视频编码排列“不合理”,几乎前面都是音频,后面都是视频,导致解码播放过程中一直“跳跃”,导致一直出现 buffer的情况 ····
这种编解码优化问题在小厂很多时候就会被归纳为:视频源不兼容略过,因为用户基数并不需要特别是解决这种小问题,而产品遇到这种问题的概率也小,从而不需要去支持。
很多开发的同学也有类似经历,那就是想学 framework 的内容,但是不知道该学什么,怎么去学,其实这也是大厂应用提供的平台和场景,给予开发有这部分条件去深入学习,因为大量的用户场景,导致了App 必然会经历更多奇奇怪怪的场景,这些场景都需要你深入去了解 framework 之后才知道如何解决。
所以在小厂更多需要自我驱动,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所以会需要一些外部的东西来刺激,如果你项目压力和 KPI 刺激不了你,那就只能通过其他途径,比如写作、开源、做技术分享等等,小厂的优势在于更自由,你可以更激进去尝试在大厂里不能随便使用的技术,这是属于小厂独有的优势,而重点就在于你能否实现自我驱动去做这些事情。
分享技术
Python发展得尤其迅猛,这就意味着需要不断地去学习新的知识,同时也要对自己主打的专业深造。
对于学习和提升,一定要去投资,切记!投资自己才是刚工作或者是工作不久的小白最好的副业。
学好 Python 不论是就业还是做副业赚钱都不错,但要学会 Python 还是要有一个学习规划。
如果你有需要,领取python学习资料尝试一下 ,文末有领取方式。
Python学习路线汇总
Python所有方向的技术点做的整理,形成各个领域的知识点汇总,它的用处就在于,你可以按照上面的知识点去找对应的学习资源,保证自己学得较为全面。
Python视频合集
看视频学习是最快捷也是最有效果的方式,跟着视频中老师的思路,从基础到深入,还是很容易入门的。
精品Python学习书籍
当我学到一定基础,有自己的理解能力的时候,会去阅读一些前辈整理的书籍或者手写的笔记资料,这些笔记详细记载了他们对一些技术点的理解,这些理解是比较独到,可以学到不一样的思路。
实战案例
光学理论是没用的,要学会跟着一起敲,要动手实操,才能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当中去,这时候可以搞点实战案例来学习。
面试资料
我们学习Python必然是为了找到高薪的工作,下面这些面试题是来自阿里、腾讯、字节等一线互联网大厂最新的面试资料,并且有阿里大佬给出了权威的解答,刷完这一套面试资料相信大家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最后
总结起来:
- 如果你自我驱动能力不是很强,或者说很迷茫,那么多坚持努力去大厂,去业务丰富的项目组,短时间的压力能够帮助你快速提升;
- 如果自我驱动能力很强,那你也可以选择去小厂,尝试以更快的方式实现带领团队的技术路线;
当然,最终这一切都是要以健康的身体条件为基础,记住一句口诀:加班不健身,健身不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