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
定义:保障性住房是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旨在解决这部分群体的住房问题。
性质:保障性住房是政府住房保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多种类型,如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公租房)、定向安置房、两限商品房等。
公租房
全称公共租赁住房,是指由国家提供政策支持,限定建设标准和租金水平,面向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出租的保障性住房。公租房属于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政府承担兜底保障责任。
保障对象
保障性住房:
保障对象:主要为中低收入家庭,包括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旨在解决他们的住房困难问题。保障性住房的类型不同,保障对象也有所差异,例如经济适用房主要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廉租房则针对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或个人。
公租房:
保障对象:更为具体,主要面向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的常住人口,包括新就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有稳定收入并居住一定年限的外来务工人员,以及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等。
申请
保障性住房:一般来说,申请人需要符合中低收入标准,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低于当地平均水平,且无自有产权住房或未享受其他住房保障政策。
公租房:
本市户籍:申请人需具有本市城镇户籍,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在15平方米(含)以下,3口及以下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含)以下,4口及以上家庭年收入在13万元(含)以下。
外地户籍:需来京连续稳定工作一定年限,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稳定收入,能够提供同期暂住证明、缴纳住房公积金证明或社会保险证明,且本人及家庭成员在本市均无住房。
租金与租期
保障性住房:一般来说,保障性住房的租金标准低于市场价
公租房:实行政府指导价,租金标准根据地段、房屋类型等因素确定,并动态调整。一般来说,公租房的租金低于市场价,但承租人需承担水费、电费等生活费用。
租期: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期限由双方约定,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租赁合同期满后承租人需要续租的,应在合同期满前60日向原申请所在地区县住房保障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复核仍符合公共租赁住房申请条件的,产权单位办理续租手续;不符合的不再续租,承租人应退出住房。
保障性住房:
类型多样: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等多种类型,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
政策支持:政府通过土地划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支持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运营。
公租房:
只租不售:公租房是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只租不售,承租人对房屋没有产权。
动态调整:公租房的申请条件、租金标准等会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住房保障需求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