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经常会听到有人讨论,某某一个月发现了500多条bug,还有谁一天发现了100多条bug,公司的绩效是根据bug量多量少来衡量等问题,但是,我们能仅从bug量上就看出来一个人的工作质量吗?显而易见,这样太过片面了。
首先,bug量显示了哪些问题,代表了什么?在这里我们认为bug多的软件质量可能不好,为什么说是可能,而不是肯定,因为这里面缺少了参照点,下面将从bug量配合查看的因素来进行分析。
一、Bug等级
bug量多需要配合bug等级来看,如果1、2级别的bug很多,那明显就是版本质量差了,开发缺少自测流程。一般来说,1、2级别的bug比例应该占4%以下最好,具体根据不同项目组来。同时3、4级别的bug也要看下比例,具体要看对bug等级的定义。
二、有效bug率
bug量需要配合有效bug率来看,不然一大堆无效bug,只是为了增加数量,其实一点用处也没有。bug有效率低,不仅降低了测试效率,也会造成测试开发配合满意度降低,造成整体项目进度滞后,所以bug有效率很关键,常规测试的bug有效率在92%以上最好。对应优化率,也需要控制比例,以此来判断是否是产品需求问题还是对软件理解度不够问题。
三、Bug激活率
bug量多也要配合bug激活率来看,bug激活多了,需要找找原因是测试描述不清晰,还是开发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