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错题集锦

在网络分各个节点上,为了顺利实现OSI模型中国同一层次的功能,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叫做()
因特网用于文件传输的协议是TCP/IP协议
TCP/IP协议是目前网络所采用的一种框架协议,包括五层:
应用层:http协议,ftp协议等。
传输层:TCP或者UDP协议等,负责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网络层:IP协议等,解决局域网和局域网之间的通讯。
链路层:以太网协议等,解决局域网通讯。
物理层:也就是光纤等网络硬件设施。
FTP协议是TCP/IP协议的一部分,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应用层协议,它定义了本地登录户机与远程服务器之间的交互过程。
ping www.360.com使用到的协议有:
PING工作在应用层,直接使用网络层的ICMP,而未使用传输层的TCP、UDP
1、因为ping的话 后面跟的是地址,所以要先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即用到了DNS
2、获取到ip地址后,在数据链路层是根据MAC地址传输的,所以要用到ARP解析服务,获取到MAC地址
3、ping功能是测试另一台主机是否可达,程序发送一份ICMP回显请求给目标主机,并等待返回ICMP回显应答,(ICMP主要是用于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信息,控制信息是指网络通不通,主机是否可达)
4、TCP的话,不涉及数据传输,不会用到
OSI 分层模型中,每一层的功能是什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TCP/IP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浏览器和服务器在基于https进行请求链接到数据传输过程
HTTPS在传输数据之前需要客户端(浏览器)与服务端(网站)之间进行一次握手,在握手过程中将确立双方加密传输数据的密码信息。TLS/SSL协议不仅仅是一套加密传输的协议,更是一件经过艺术家精心设计的艺术品,TLS/SSL中使用了非对称加密,对称加密以及HASH算法。握手过程的简单描述如下:
1.浏览器将自己支持的一套加密规则发送给网站。
2.网站从中选出一组加密算法与HASH算法,并将自己的身份信息以证书的形式发回给浏览器。证书里面包含了网站地址,加密公钥,以及证书的颁发机构等信息。
3.获得网站证书之后浏览器要做以下工作:
a) 验证证书的合法性(颁发证书的机构是否合法,证书中包含的网站地址是否与正在访问的地址一致等),如果证书受信任,则浏览器栏里面会显示一个小锁头,否则会给出证书不受信的提示。
b) 如果证书受信任,或者是用户接受了不受信的证书,浏览器会生成一串随机数的密码,并用证书中提供的公钥加密。
c) 使用约定好的HASH计算握手消息,并使用生成的随机数对消息进行加密,最后将之前生成的所有信息发送给网站。
4.网站接收浏览器发来的数据之后要做以下的操作:
a) 使用自己的私钥将信息解密取出密码,使用密码解密浏览器发来的握手消息,并验证HASH是否与浏览器发来的一致。
b) 使用密码加密一段握手消息,发送给浏览器。
5.浏览器解密并计算握手消息的HASH,如果与服务端发来的HASH一致,此时握手过程结束,之后所有的通信数据将由之前浏览器生成的随机密码并利用对称加密算法进行加密。
这里浏览器与网站互相发送加密的握手消息并验证,目的是为了保证双方都获得了一致的密码,并且可以正常的加密解密数据,为后续真正数据的传输做一次测试。另外,HTTPS一般使用的加密与HASH算法如下:
非对称加密算法:RSA,DSA/DSS
对称加密算法:AES,RC4,3DES
HASH算法:MD5,SHA1,SHA256

SMTP是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是一种TCP协议支持的提供可靠且有效电子邮件传输的应用层协议;
HTTP协议是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从WWW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送协议;
HTML叫做超文本标记语言,是一种规范,也是一种标准,它通过标记符号来标记要显示的网页中的各个部分;
URL:用户输入的链接如www.baidu.com就是一个URL,也叫统一资源定位符;

如何判断IP地址是A类B类还是C类

简单的说:
A类网络的IP地址范围为:1.0.0.1-126.255.255.254;
B类网络的IP地址范围为:128.1.0.1-191.255.255.254;
C类网络的IP地址范围为:192.0.1.1-223.255.255.254

具体解释:
1.A类IP地址

一个A类IP地址由1字节(每个字节是8位)的网络地址和3个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即第一段数字范围为1~126。每个A类地址可连接16387064台主机,Internet有126个A类地址。

2.B类IP地址

一个B类IP地址由2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0”,即第一段数字范围为128~191。每个B类地址可连接64516台主机,Internet有16256个B类地址。

3.C类IP地址

一个C类地址是由3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1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ll0”,即第一段数字范围为192~223。每个C类地址可连接254台主机,Internet有2054512个C类地址。

4.D类地址用于多点播送。

第一个字节以“lll0”开始,第一个字节的数字范围为224~239,是多点播送地址,用于多目的地信息的传输,和作为备用。全零(“0.0.0.0”)地址对应于当前主机,全“1”的IP地址(“255.255.255.255”)是当前子网的广播地址。

5.E类地址

以“llll0”开始,即第一段数字范围为240~254。E类地址保留,仅作实验和开发用。

全零(“0.0.0.0”)地址对应于当前主机。全“1”的IP地址(“255.255.255.255”)是当前子网的广播地址。

在IP地址3种主要类型里,各保留了3个区域作为私有地址,常见于局域网中。

范围如下:

A类地址:10.0.0.0~10.255.255.255

B类地址:172.16.0.0~172.31.255.255

C类地址:192.168.0.0~192.168.255.255

分组传输过程中的几种延迟

下面几种:

(1).结点处理延迟:分组到达路由器,路由器要对这个分组进行处理,处理包括检查分组有没有错误(差错检测),根据分组携带的地址信息决定将分组在哪个链路发出去。这个延迟称为结点处理延迟。

结点处理,结点处理所花的时间称为结点处理时间,由于现在路由处理能力比较强,所以这个时间一般是毫米级。

(2).排队延迟:当分组确定从某一链路传出,但这一链路刚好在传输其他的分组,就要在结点排队等待,这个时间称为排队延迟。排队延迟很不确定。

(2).传输延迟:当某一链路开始传输分组时,从分组的第一个bit开始到最后一个bit发完,需要的时间称为传输延迟。排队延迟取决于分组长度和链路带宽,分组越长所需时间也越长,链路带宽表示能以怎样的速率发送。

(4).传播延迟:当分组从某一结点发出后,到达下一个结点所花的时间,传播延迟取决于物理链路的长度和信号的传播速度。

下列哪些地址将是一个有效的 IPV6 地址

表述和书写时,把长度为128个二进制位(bit)的IPv6地址分成8个16位的二进制段、每一个16位的二进制段用4位的16进制数表示,段间用“:”(冒号)隔开(其书写方法和IPv4的十进制数加“.”不同)。
例如:1000:0000:0000:0000:000A:000B:000C:000D就是每一个16位的二进制数的段用4位16进制数的段来表示、段间用“:”(冒号)隔开的一个IPv6地址;其中:各个4位16进制数的段中的高位0允许省略;因此,上面的IPv6地址也可以缩写成:1000:0:0:0:A:B:C:D。
为了更进一步简化,IPv6的地址规范中还规定,可以在一个IPv6地址中最多使用一次双冒号(::)来取代IPv6地址中紧密相连的多个全0的16进制数的段(因为如果允许在一个IPv6地址中使用一次以上的双冒号时将无法判断IPv6地址的长度,所以IPv6的地址规范中才规定:在一个IPv6地址中最多只能使用一次双冒号),这样上面的IPv6地址还可以缩写成:1000::A:B:C:D。
双冒号使用的地点可以在IPv6地址的前面、后面或者是中间;例如:对于1000:0:0:0:A:B:0:0这样的一个IPv6地址,可以写成1000::A:B:0:0,也可以写成1000:0:0:0:A:B::;但是不能写成1000::A:B::
IPv6地址可以将IPv4地址内嵌进去,并且写成IPv6形式和平常习惯的IPv4形式的混合体。
一种内嵌方式为IPv4映像地址,布局如下: | 80bits |16 | 32bits |
故fe08::5efe:172.16.18.3选项等价为:fe08:0000:0000:0000:0000:5efe:ac10:1203

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中的定义模式有

对虚拟网络成员的定义方法,有以下4种:①用交换机端口号定义虚拟局域网(最通用的办法)。②用MAC地址。③用网络层地址(例如用 IP地址来定义)。④IP广播组。

在因特网中能够提供任意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的协议是

www翻译过来是万维网,用Internet建立在客户机/服务器模型上方便通信交流的系统。本身不能称为协议。
FTP属于万维网使用的协议之一,文件传输协议。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型进行通信。所以符合题目,B正确。
TELNET远程登录服务协议,用于在本地操作远程计算机的实用场景。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它是一组用于由源地址到目的地址传送邮件的规则,由它来控制信件的中转方式

IANA定义的常用熟知端口:

FTP 21 SSH 22 TELNET 23 SMTP 25 TFTP 69 HTTP 80 SNMP 161 HTTPS 443

网络传递时延最小的是

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发送时延:路由器或者主机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又称传输时延。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线路信道所需花费的时间。

处理时延:主机或者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需要花一定时间进行处理,比如查找路由表,分析首部信息。

排队时延:当分组传输速率大于路由器转发处理速度,需要排队等待,称为排队时延。
电话交换会独占链路资源,时延较小(比如无排队时延等)

关于ICMP协议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ICMP是(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 报文 协议。它是 TCP/IP协议族 的一个子协议,用于在IP 主机 、 路由 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是指 网络通 不通、 主机 是否可达、 路由 是否可用等网络本身的消息

在IPv4协议中最常用的ICMP消息类型有以下几种:

• 回显应答(类型0)和回显请求(类型8):这是Ping程序发送的信息。

•目标不可达(类型3)

•源抑制(类型4):这是一种用于通知发送者路由器或者主机出现阻塞现象的ICMP消息,发送者需要降低发送速度。

•重定向(类型5):这个消息用来向可以访问两台路由器的主机说“请使用另一台路由器”。

•路由器信息应答(类型9)和路由器信息请求(类型10)

•超时(类型11):这个消息有两种用途。第一,当超过IP生存期时向发送系统发出错误信息。第二,如果分段的IP数据报没有在某种时限内重新组合,这个消息将通知发送系统。

交换机攻击主要有以下5 种类型

: 1.VLAN跳跃攻击 2.生成树攻击 3.MAC表洪水攻击 4.ARP攻击 5.VTP攻击

IP数据报的最大长度为(65535)B。

IP数据包的最大长度是64K字节(65535),因为在IP包头中用2个字节描述报文长度,2个字节所能表达的最大数字就是65535

虚电路的特点:

(1)在每次分组发送之前,必须在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建立一条逻辑连接。这是因为不需要真正去建立一条物理链路,连接发送方与接收方的物理链路已经存在;
(2)一次通信的所有分组都通过这条虚电路顺序传送,因此报文分组不必带目的地址、源地址等辅助信息。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不会出现丢失、重复与乱序的现象;
(3)分组通过虚电路上的每个结点时,结点只需要做差错检测,而不需要做路径选择;
(4)通信子网中每个结点可以和任何结点建立多条虚电路连接

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服务器端首先执行 LISTEN 原语进入被动打开状态( LISTEN ),等待客户端连接;

· 当客户端的一个应用程序发出 CONNECT 命令后,本地的 TCP 实体为其创建一个连接记录并标记为 SYN SENT 状态,然后给服务器发送一个 SYN 报文段;

· 服务器收到一个 SYN 报文段,其 TCP 实体给客户端发送确认 ACK 报文段同时发送一个 SYN 信号,进入 SYN RCVD 状态;

· 客户端收到 SYN + ACK 报文段,其 TCP 实体给服务器端发送出三次握手的最后一个 ACK 报文段,并转换为 ESTABLISHED 状态;

· 服务器端收到确认的 ACK 报文段,完成了三次握手,于是也进入 ESTABLISHED 状态。

在此状态下,双方可以自由传输数据。当一个应用程序完成数据传输任务后,它需要关闭 TCP 连接。假设仍由客户端发起主动关闭连接。

· 客户端执行 CLOSE 原语,本地的 TCP 实体发送一个 FIN 报文段并等待响应的确认(进入状态 FIN WAIT 1 );

· 服务器收到一个 FIN 报文段,它确认客户端的请求发回一个 ACK 报文段,进入 CLOSE WAIT 状态;

· 客户端收到确认 ACK 报文段,就转移到 FIN WAIT 2 状态,此时连接在一个方向上就断开了;

· 服务器端应用得到通告后,也执行 CLOSE 原语关闭另一个方向的连接,其本地 TCP 实体向客户端发送一个 FIN 报文段,并进入 LAST ACK 状态,等待最后一个 ACK 确认报文段;

· 客户端收到 FIN 报文段并确认,进入 TIMED WAIT 状态,此时双方连接均已经断开,但 TCP 要等待一个 2 倍报文段最大生存时间 MSL ( Maximum Segment Lifetime ),确保该连接的所有分组全部消失,以防止出现确认丢失的情况。当定时器超时后, TCP 删除该连接记录,返回到初始状态( CLOSED )。
· 服务器收到最后一个确认 ACK 报文段,其 TCP 实体便释放该连接,并删除连接记录,返回到初始状态( CLOSED )。

广域网的通信子网主要使用分组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在使用电路交换进行通话之前,必须先拨号建立一条连接,也就是一条专用的物理通路,这条通路在通话中只允许通话的两个用户使用,而不允许其他人使用。

优点:实现简单

缺点:建立大型网络时资源利用率不高,当用户比较多时,可能会出现通路短缺的情况。

报文交换:报文是通信链路中一次要发送的数据,报文交换就是把整个报文完整的发送到链路中,在某个节点存储下来之后再发送到下一个节点。

优点:相比电路交换,来说更加灵活。不需要事先建立连接之后再进行通信。

缺点:当每个报文的数据量较大时,每次在节点处转发再存储的话时延较大。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采用转发存储技术,将一个完整的报文,分成若干个分组,再进行转发,而且每个分组之间经过哪一个节点,与上一个分组完全没有关系,这一点在某些网络节点发生网络阻塞时会显得尤其重要。

优点:发送数据更加灵活,时延更下。

缺点: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就更加复杂。

IPv4地址与IPv6 地址长度

IPv4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通常被分割为4个“8位二进制数”(也就是4个字节)。IP地址通常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成(a.b.c.d)的形式,其中,a,b,c,d都是0~255之间的十进制整数。

IPv6 地址长度4倍于IPv4地址,表达起来的复杂程度也是IPv4地址的4倍。IPv6地址的基本表达方式是X:X:X:X:X:X:X:X,其中X是一个4位十六进制整数(16位)。每一个数字包含4位,每个整数包含4个数字,每个地址包括8个整数,共计128位(4×4×8=128)。

IP地址能够唯一地确定Internet上每台计算机与每个用户的网络位置

IP地址是按网段分配的,Internet上的每台主机(Host)都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IP协议就是使用这个地址在主机之间传递信息,这是Internet 能够运行的基础。
每个IP地址都包含两部分:网络ID和主机ID。网络ID标识在同一个物理网络上的所有宿主机,主机ID标识该物理网络上的每一个宿主机,于是整个Internet上的每个计算机都依靠各自唯一的IP地址来标识。
每一个节点都依靠唯一的IP地址互相区分和相互联系。
因此可以知道用户和计算机的位置。

ATM是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异步传输模式的缩写,它适用于局域网和广域网,它具有高速数据传输率和支持许多种类型如声音、数据、传真、实时视频、CD质量音频和图像的通信;FDDI是光钎分布式接口的缩写,它提供高速数据通信。

HTTP定义了与服务器交互的不同方法,最基本的方法有4种 ()

get 查看
post 创建
put 更新或创建
delete 删除

TCP 的服务器程序必须先于其客户程序运行?

因为运行在TCP之上的客户机/服务器应用程序在客户机运行后,它会尝试向服务器进程发起连接,而此时如果服务器进程没有运行,客户机进程就可能认为服务器不可达,从而返回错误信息;
对于UDP则没有这个要求,是因为运行在UDP之上的客户机/服务器应用程序在客户机进程运行之后不会向服务器进程发起连接,而是等待用户输入,因此客户程序可以先于服务器程序运行。

10.11.12.91/28处于同一个子网

前28位为网络号,故子网掩码为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 11110000(255.255.255.240)。
256-240=16,有16个子网,每一个子网段大小范围是16。
10.11.12.91/28中91可以表示为:01011011,前四位为网络号,后四位为主机号,
故包含10.11.12.91的子网范围是:0101000001011111(8095)。
去掉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和 10.11.12.91/28在一个网段的范围为: 10.11.12.81/28~ 10.11.12.94/28。

运输层的复用

:应用层的所有通过运输层在传送都IP层(网络层)
运输层的分用:运输层从IP层收到数据后必须交付指明的应用程序。这就需要给应用层的每个应用进程赋予一个非常明确地标志

(二)端口的作用:为了使运行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的应用程序能够互相通信,就必须用同一的方法对TCP/ip体系的进行标志这个方法就是在运输层使用协议端口号
(三)在协议栈层间的抽象的协议端口是软件端口,软件端口是应用层的各种协议进程与运输实体进行层间交互的一种地址
会话层是建立通信连接的
表示层是将应用层的信息格式化
传输层是向高层用户提供端到端的考考的透明传输服务(但传输的数据段不是文件)
应用层是对软件提供接口一使程序能使用网络服务,而这里的网络服务包括文件传输等

物理层的特性

(1) 机械特性
指明接口所用的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2) 电气特性
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3) 功能特性
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意。
(4)规程特性 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通信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信源:通信过程中产生和发送信息的设备或计算机。信源,理解成信息的源泉,英文是 feed 。信息发布网站将网站全部或者部分信息整合到一个RSS 文件中,这个文件就被称之为 feed 。信源中包含的数据都是标准的 XML 格式,不但能直接被其他站点调用,也能在其他的终端和服务中使用。
通信媒体又称传输媒介,如前所述,它是通信传输系统中发方与收方之间的物理路径,也是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某种意义上说,通信传输的特性和质量取决于信号本身和传输媒体的特性。
信宿是相对于信源而言的。信宿是信息动态运行一个周期的最终环节。其功能是接收情报信息,并选择对自身有用的信息加以利用,直接或间接地为某一目的服务。信宿可以把信息资源转化为人类的巨大物质财富,在信息的再生产过程中,还可以起到巨大的反馈作用。

结果发现访问的是同一个网站

在浏览器窗口分别输入 www.cnnic.net.cn 和 159.226.1.19,结果发现访问的是同一个网站,此工作是由 DNS服务器完成的。
WEB服务器:WEB服务器也称为WWW(WORLD WIDE WEB)服务器,主要功能是提供网上信息浏览服务。
DNS服务器:DNS(Domain Name Server,域名服务器)是进行域名(domain name)和与之相对应的IP地址 (IP address)转换的服务器。
FTP服务器:FTP是用来在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

What the message in NetworkLayer is called?

应用层——消息(message)
传输层——数据段(segment)
网络层——分组、数据包(packet,datagram)
链路层——帧(frame)
物理层——P-PDU(bit)

比特填充法

具体地说,发送端的数据链路层遇到数据比特流中出现5个连续“1”的时候,它就自动在输出比特流中插入一个“0”;接收端遇到5个输入比特为“1”,且后面紧接的是“0”时,自动将其删除。

友元函数

友元一般定义在类的外部,但需要在类体内进行声明,为了与该类的成员函数加以区分,在说明时前面加以关键字friend。友元函数不是成员函数,但它可以访问类的私有成员。友元的作用在于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但它破坏了类的封装性和隐藏性,使得非成员函数可以访问类的私有成员。
友元不是类的成员,不受类的声明区域public、private和protected的影响。

抽象类有一下几个特点:

(1)抽象类只能用作其他类的基类,不能建立抽象类对象。
(2)抽象类不能用作参数类型、函数返回类型或显式转换的类型。=
(3)可以定义指向抽象类的指针和引用,此指针可以指向它的派生类,进而实现多态性

下面的程序输出可能是什么

class Printer{
public:
Printer(std::string name) {std::cout << name;}
};
class Container{
public:
Container() : b(“b”), a(“a”) {}
Printer a;
Printer b;
};
int main(){
Container c;
return 0;
}
初始化列表要注意,这道题故意写成b(“b”), a(“a”) ,其实还是按类中声明变量的先后顺序来初始化,与初始化列表的顺序无关。

若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下列IP地址对中属于同一个子网的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子网掩码的 255.255.255
因为前面的都是1 我们只要看 俩个网络的前3个字节字节,一样不一样就可以了。
由此排除 A D 这比较好判断
接下来通过子网掩码的 192 即 1100 0000
可以看出最后一个字节的前两位是网络号
看B选项 88 大于64 小于 128 那么前面 一定 是 01 132大于128小于192 一定是 10 网络号不同
所以答案只能是C了 FDDI协议基于

令牌环协议

使用双环令牌传递网络拓扑结构

点对点协议(Point to Point Protocol)

的缩写为PPP,是TCP/IP网络协议包的一个成员。PPP是TCP/IP的扩展,它增加了两个额外的功能组:
(1)它可以通过串行接口传输TCP/IP包;
(2)它可以安全登录。 点对点协议可以提供连接认证、传输加密和压缩。
(3)PPP支持多种网络协议,比如TCP/IP、NetBEUI、NWLINK等

IP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如遇到一些差错与故障,一般会向源主机发送( DHCP )报文。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通常被应用在大型的局域网络环境中,主要作用是集中的管理、分配IP地址,使网络环境中的主机动态的获得IP地址、Gateway地址、DNS服务器地址等信息,并能够提升地址的使用率。

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反向地址转换协议,允许局域网的物理机器从网关服务器的 ARP 表或者缓存上请求其 IP 地址。

IMAP(Internet Mail Access Protocol,Internet邮件访问协议)以前称作交互邮件访问协议(Interactive Mail Access Protocol)。IMAP是斯坦福大学在1986年开发的一种邮件获取协议。它的主要作用是邮件客户端(例如MS Outlook Express)可以通过这种协议从邮件服务器上获取邮件的信息,下载邮件等。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它是TCP/IP协议簇的一个子协议,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是指网络通不通、主机是否可达、路由是否可用等网络本身的消息。这些控制消息虽然并不传输用户数据,但是对于用户数据的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

OSI模型各层的协议

第一层:物理层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802.2、802.3ATM、HDLC、FRAME RELAY
第三层:网络层 IP、IPX、APPLETALK、ICMP
第四层:传输层 TCP、UDP、SPX
第五层:会话层 RPC、SQL、NFS 、X WINDOWS、ASP
第六层:表示层 ASCLL、PICT、TIFF、JPEG、 MIDI、MPEG
第七层:应用层 HTTP,FTP,SNMP等

表示层的作用:对数据进行翻译、加密和压缩(表示协议数据单元PPDU);
网络层的作用:负责数据包从源到宿的传递和网际互联(包);
传输层的作用: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报文传递和错误恢复(段);
会话层的作用: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会话协议数据单元);
所以由上的各层作用就可以得道答案是表示层;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是一种争用型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CSMA/CD 协议中,LLC 帧是封装在 MAC 帧的数据单元部分进行传输的

适用于总线型网络

HTTP状态码含义:

HTTP请求状态码:

200:请求被正常处理
204:请求被受理但没有资源可以返回
206:客户端只是请求资源的一部分,服务器只对请求的部分资源执行GET方法,相应报文中通过Content-Range指定范围的资源。

3** 重定向,要进一步操作才能完成请求

301:永久性重定向
302:临时重定向
303:与302状态码有相似功能,只是它希望客户端在请求一个URI的时候,能通过GET方法重定向到另一个URI上
304:发送附带条件的请求时,条件不满足时返回,与重定向无关
307:临时重定向,与302类似,只是强制要求使用POST方法

4** 客户端错误

400:bad request 请求出现语法错误
401:unauthorized 未经授权
403:forbidden 服务器收到请求,但拒绝提供服务
404:not found 资源不存在

5** 服务器错误

500:internal server error 服务器出现错误
502:服务器挂了
503:service unavailable 服务器超负荷或停机维护,暂时不能处理客户端请求

计算机网络的3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①若干主机(host),它可以是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用来向用户提供服务;
②一个通信子网,它由一些通信电路和结点交换机组成,用于进行数据通信;
③一组通信协议,这些协议是为主机与主机、主机与通信子网或通信子网中各结点之间通信用的,协议是通信双方事先约定好的和必须遵守的规则,它是计算机网络不可缺少的部分。

ATM交换中的信元交换与电路交换中的 时隙交换 的根本区别要从各自交换的特征去区别:

ATM交换的特征有:

1)采用固定长度的短分组
2)采用 统计复用 方式,异步时分多路复用
3)采用面向连接并预约传输资源的方式工作
4)取消逐段链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5)ATM信头的功能被简化 信元交换是综合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综合发展而来的。

电路交换的特征有:
1)在通信开始时应首先建立连接;
2)一个连接在通信期间始终占用某一个固定的数字子信道;
3)建立连接以后,信息在系统中的传输时延基本上是一个恒定值;
4)交换节点对传输中出现的错误不进行校正,对节点的处理要求简单
5)同步时分复用

相同点:
1)时延抖动小
2)交换速率快
编辑于 2015-09-03 15:13:18
回复(0)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计算机网络考试获得高分的方法包括: 1. 理解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性的科学, 掌握基本的概念是获得高分的基础。 2. 动手实践: 多实验,多练习, 模拟网络环境, 加深对网络原理的理解。 3. 反复读书: 认真读,理解考试重点内容,读笔记,做笔记。 4. 多思考: 结合实际问, 思考网络原理的应用, 提高分析问和解决问的能力。 5. 时间安排: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保证充足的时间来学习考试重点内容。 ### 回答2: 要取得高分,在计算机网络考试中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首先,要吃透教材。仔细阅读教材,并确保对各个概念和原理有清晰的理解。要注意重点和难点内容,例如网络协议、子网划分、路由算法等。 其次,参加模拟考试。模拟考试能够帮助你熟悉考试形式和时间限制,并提前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模拟考试后,认真分析,找出知识盲点,并加以弥补。 此外,做要善于总结。在做过程中,不仅要正确理解目,还要思考解思路。如果遇到陌生型,可以参考课本和相关资料,了解解方法。在解过程中可先列出关键步骤和思路,确保解思路清晰明了。 还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实验和配置,并学习使用相关的网络工具和软件。通过实践,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多进行复习。考试前的最后一周,将教材内容进行复习,特别是一些常考的知识点。可以使用记忆点、思维导图等辅助工具,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加深记忆。 总结起来,要取得高分,需要仔细阅读教材,参加模拟考试,善于总结,培养实践能力,多进行复习。只有全面掌握知识,并加以实践和复习,才能在计算机网络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 回答3: 要取得高分,首先要深入学习和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这包括了网络体系结构、协议、路由、交换、安全性等方面的内容。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加课堂讲解和做相关练习来打牢基础。 其次,要做好复习准备工作。可以编写详细的笔记,把知识点整理清晰,方便复习和回顾。可以参考往年的试卷和习集,了解考试的形式和型,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此外,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实际操作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可以利用实验室设备,模拟网络环境,进行实际操作和调试,加深对网络技术的理解。 在考试前,可以进行模拟考试。找一套与实际考试相似的试卷,按照考试时间和考试环境的要求,进行模拟练习。这样可以提前熟悉考试的流程和时间分配,提高应对考试压力的能力。 最后,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注意休息和饮食,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只有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才能在考试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