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多号”的几种变化,你造不?


“一卡多号”的几种变化,你造不? 文 | 宁宇


  如今一个客户拥有多个号码的情况并不罕见。从开始的“双枪将”,到后来应运而生的双卡双待手机,都是满足一个客户同时拥有几张卡的需求。那么有没有一张卡支持多个号码的业务呢?


  运营商回答:“我有!”


  运营商曾经基于STK推出过一卡多号业务,将多张SIM卡的数据集成在一张SIM卡上。使用方式与目前的双卡双待手机类似,在终端上选择哪个号码发起短信、呼叫或者上网。


  这个业务虽然在是一张卡,但业务特性还是两个号分别使用,占用了多个号码资源,本质上与双卡客户没什么差别。因此在优化之后,运营商推出了新的业务形态,称之为“副号码”。


  所谓副号码,就是客户在自己的号码之外还有一个号,用户使用副号码发起主叫或者短信时,需要在对端号码前加拨一组数字,这样在对端手机上显示的就是副号码。做被叫时,来电前面也会有一串数字,表示这是打给副号码的电话。


  这个业务,在阿里通信那里,叫亲心小号。


  在使用场景方面,副号码是对付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的有效手段:当需要提供移动号码,但又觉得对方不可完全信任时,可以留下副号码作为联系方式,这样即使泄露出去也不会受太多骚扰,再烦还可以换一个新的副号码。比如我在淘宝购物时留的号码就是副号码,如果没有购物,而副号码又有来电,基本就确定是骚扰电话了。


  副号码业务比原来的一卡多号或者双卡双待有一定好处,比如月使用费比较低廉、副号码可以更换等,所以未来的一卡多号会与副号码业务合一,业务名称还叫一卡多号。劣势在于:这一业务目前只开放话音和短信功能,并不支持上网流量业务,这么看起来,还是话音时代的业务。


  还有一种国际漫游一卡多号业务,是运营商与部分国际漫游合作伙伴协商开发的。如果用户申请了国际一卡多号业务,当他漫游到这些合作伙伴的网络时,系统自动识别并给他分配一个国外的号码,因此他发起的呼叫和短信,计费按照漫游地的本地资费来计算,费用则由国内运营商向该用户统一收取。


  国际漫游一卡多号最大的优势是:在用户无感知的情况下,给客户分配了价格较优的本地号码。但不足之处在于:用户变更为漫游地的当地号码后,原号码就接不到电话和短信了。而且,与副号码存在同样的业务限制,国际漫游一卡多号只支持话音和短信业务,不支持流量上网。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问题出现了:国际漫游一卡多号是漫游双方协作开发的业务,资费相对比较固化;而运营商之间激烈的竞争导致资费快速下滑,因此国际漫游一卡多号并不一定是当地最优惠的资费。


  正是由于存在这些问题,所以虽然国际漫游业务需求不断增长,但国际漫游一卡多号业务的覆盖范围和业务量并未见有长足发展。


  如今,终端厂商举手发言:“一卡多号业务,我也有。”


  说到终端企业的解决方案,就要从“机卡分离”说起。最早的模拟移动电话里,手机号码是固化在终端里的,换手机就必须同时更换号码,用户觉得很不方便。


  最开始实现“机卡分离”的是GSM,后来在中国运营商的推动下,CDMA网络也实现了“机卡分离”,这在改善客户体验的同时,打消了用户更换终端的顾虑。终端与卡之间是标准规范的,任何一家生产的卡和任何一家终端都能配得上。


  而今,部分终端企业创新性取消了卡槽,调整了SIM卡与终端的鉴权配合模式。苹果和华为通过软件或芯片把SIM卡信息写进终端里,而且还可以重复擦写。这样,用户就可以从终端提供的众多运营商选项中,选择其中之一作为自己的归属地。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企业获得的SIM卡信息是运营商提供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很类似于虚拟运营商,因此并不存在“颠覆”一说。终端企业提供的解决方案,非常适合于漫游的场景,能够让用户快速设置为当地用户;而且这种方式可以支持话音、短信、流量等运营商的多种业务。运营商与终端企业合作,将明星终端作为渠道,用户更加便利地使用自己的业务,也是乐在其中。


  (本文首发于2015年4月16号)


0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