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信号【产生-保存-处理】

目录

前言:

1、进程信号基本概念

1.1、什么是信号?

1.2、信号的作用

2、键盘键入

2.1、ctrl+c 终止前台进程

2.1.1、signal 注册执行动作

3、系统调用

3.1、kill 函数

3.2、模拟实现 myKill

3.3、raise 函数

3.4、abort 函数

4、软件条件信号产生(发送)的第三种方式:软件条件

4.1、alarm 设置闹钟

5、硬件异常

5.1、除 0 导致异常

5.2、状态寄存器

5.3、野指针导致异常

6.核心转储 

6.2、打开与关闭核心转储

6.3、核心转储的作用

 总结:



前言:

在 Linux 中,进程具有独立性,进程在运行后可能 “放飞自我”,这是不利于管理的,于是需要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来控制进程的运行,这就是 进程信号,本文将会从什么是进程信号开篇,讲述各种进程信号的产生方式及作用

正文:

1、进程信号基本概念

1.1、什么是信号?

信号 是信息传递的承载方式,一种信号往往代表着一种执行动作,比如:

  • 鸡叫 => 天快亮了
  • 闹钟 => 起床、完成任务
  • 红绿灯 => 红灯停,绿灯行

当然这些都是生活中的 信号,当产生这些 信号 时,我们会立马想到对应的 动作 ,这是因为 我们认识并能处理这些信号

我们能进行处理是因为受过教育,学习了执行动作,但对进程来说,它可没有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

于是程序员们给操作系统植入了一批 指令,一个指令表示一种特殊动作,而这些指令就是 信号(进程信号)

kill -l

 

这些就是当前系统中的 进程信号,一共 62 个,其中 1~31 号信号为 普通信号(学习目标),用于 分时操作系统;剩下的 34~64 号信号为 实时信号,用于 实时操作系统

  • 分时操作系统:根据时间片实行公平调度,适用于个人电脑
  • 实时操作系统:高响应,适合任务较少、需要快速处理的平台,比如汽车车机、火箭发射控制台
1.2、信号的作用

早在 《Linux进程学习【进程状态】》 我们就已经使用过 信号 了,比如:

  • kill -9 pid 终止进程运行
  • kill -19 pid 暂停进程运行
  • kill -18 pid 恢复进程运行

就连常用的 ctrl+c 和 ctrl+d 热键本质上也是 信号

这么多信号,其对应功能是什么呢?

  • 可以通过 man 7 signal 进行查询
man 7 signal

 

 简单总结一下,1~31 号信号对应的功能如下(表格内容引用自 2021dragon Linux中的31个普通信号

 

 注意: 其中的 9 号 和 19 号信号是非常特殊的,不能修改其默认动作

1.3、信号的基本认知
进程信号由 信号编号 + 执行动作 构成,一个信号对应一种动作,对于进程来说,动作无非就这几种:终止进程、暂停进程、恢复进程,3 个信号就够用了啊,为什么要搞这么多信号?

  • 创造信号的目的不只是控制进程,还要便于管理进程,进程的终止原因有很多种,如果一概而论的话,对于问题分析是非常不友好的,所以才会将信号细分化,搞出这么多信号,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定位、分析、解决问题
  • 并且 普通信号 就 31 个,这就是意味着所有普通信号都可以存储在一个 int 中,表示是否收到该信号(信号的保存)

所以信号被细化了,不同的信号对应不同的执行动作,虽然大部分最终都是终止进程

进程的执行动作是可修改的,默认为系统预设的 默认动作

  1. 默认动作
  2. 忽略
  3. 自定义动作

所以我们可以 更改信号的执行动作(后面会专门讲信号处理相关内容)

信号有这么多个,并且多个进程可以同时产生多个信号,操作系统为了管理,先描述、再组织,在 PCB 中增加了 信号相关的数据结构:signal_struct,在这个结构体中,必然存在一个 位图结构 uint32_t signals 存储 1~31 号信号的有无信息

 

//信号结构体源码(部分)
struct signal_struct {
	atomic_t		sigcnt;
	atomic_t		live;
	int			nr_threads;

	wait_queue_head_t	wait_chldexit;	/* for wait4() */

	/* current thread group signal load-balancing target: */
	struct task_struct	*curr_target;

	/* shared signal handling: */
	struct sigpending	shared_pending;

	/* thread group exit support */
	int			group_exit_code;
	/* overloaded:
	 * - notify group_exit_task when ->count is equal to notify_count
	 * - everyone except group_exit_task is stopped during signal delivery
	 *   of fatal signals, group_exit_task processes the signal.
	 */
	int			notify_count;
	struct task_struct	*group_exit_task;

	/* thread group stop support, overloads group_exit_code too */
	int			group_stop_count;
	unsigned int		flags; /* see SIGNAL_* flags below */

	/*
	 * PR_SET_CHILD_SUBREAPER marks a process, like a service
	 * manager, to re-parent orphan (double-forking) child processes
	 * to this process instead of 'init'. The service manager is
	 * able to receive SIGCHLD signals and is able to investigate
	 * the process until it calls wait(). All children of this
	 * process will inherit a flag if they should look for a
	 * child_subreaper process at exit.
	 */
	unsigned int		is_child_subreaper:1;
	unsigned int		has_child_subreaper:1;

	//……
};

1.信号是执行的动作的信息载体,程序员在设计进程的时候,早就已经设计了其对信号的识别能力
2.信号对于进程来说是异步的,随时可能产生,如果信号产生时,进程在处理优先级更高的事情,那么信号就不能被立即处理,此时进程需要保存信号,后续再处理
3.进程可以将 多个信号 或 还未处理 的信号存储在 signal_struct 这个结构体中,具体信号编号,存储在 uint32_t signals 这个位图结构中
4.所谓的 “发送” 信号,其实就是写入信号,修改进程中位图结构中对应的比特位,由 0 置为 1,表示该信号产生了
5.signal_struct 属于内核数据结构,只能由 操作系统 进行同一修改,无论信号是如何产生的,最终都需要借助 操作系统 进行发送
6.信号并不是立即处理的,它会在合适的时间段进行统一处理

 

本文讲解的就是 信号产生 部分相关知识,下面正式开始学习 信号产生 


2、键盘键入

信号产生(发送)的第一种方式:键盘键入

通俗来说就是命令行操作

2.1、ctrl+c 终止前台进程

系统卡死遇到过吧?程序死循环遇到过吧?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当发生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 键盘键入 ctrl + c 发出 2号信号终止前台进程的运行

 下面是一段死循环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unistd.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while(true)
    {
        cout << "我是一个进程,我正在运行…… PID: " << getpid() << endl;
        sleep(1);
    }

    return 0;
}

运行程序后,会一直循环打印,此时如果想要终止进程,可以直接按 ctrl + c 发出 2 号信号,终止前台进程 

此时发出了一个 2 号信号 SIGINT 终止了该进程的运行

如何证明呢?如何证明按 ctrl + c 发出的是 2 号信号呢?

证明自有方法,前面说过,一个信号配有一个执行动作,并且执行动作是可以修改的,需要用到 signal 函数(属于 信号处理 部分的内容,这里需要提前用一下)

2.1.1、signal 注册执行动作

signal 函数可以用来 修改信号的执行动作,也叫注册自定义执行动作

signal 调用成功返回上一个执行方法的值(其实就是下标,后面介绍),失败则返回 SIG_ERR,并设置错误码

返回值可以不用关注,重点在于 signal 的参数

参数1 待操作信号的编号
参数2 待注册的新方法
参数1 就是信号编号,为 int,单纯地传递 信号名也是可以的,因为信号名其实就是信号编号的宏定义

 

参数2 是一个函数指针,意味着需要传递一个 参数为 int,返回值为空的函数对象 

  • 参数 int 是执行动作的信号编号
void handler(int)	//其中的函数名可以自定义

显然,signal 函数是一个 回调函数,当信号发出时,会去调用相应的函数,也就是执行相应的动作

我们先对 2 号信号注册新动作,在尝试按下 ctrl + c,看看它发出的究竟是不是 2 号信号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ignal.h>
#include <unistd.h>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handler(int signo)
{
    cout << "当前 " << signo << " 号信号正在尝试执行相应的动作" << endl;
}

int main()
{

    //给 2 号信号注册新方法
    signal(2, handler);

    while(true)
    {
        cout << "我是一个进程,我正在运行…… PID: " << getpid() << endl;
        sleep(1);
    }

    return 0;
}

 

当我们修改 2 号信号的执行动作后,再次按下 ctrl + c 尝试终止前台进程,结果失败了!执行动作变成了我们注册的新动作

这足以证明 ctrl + c 就是在给前台进程发出 2 号信号,ctrl + c 失效后,可以通过 ctrl + \ 终止进程,发出的是 3 号信号(3 号信号在发出后,会生成 核心转储 文件)

普通信号只有 31 个,如果把所有普通信号的执行动作都改了,会发生什么呢?难道会得到一个有着 金刚不坏 之身的进程吗?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ignal.h>
#include <unistd.h>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handler(int signo)
{
    cout << "当前 " << signo << " 号信号正在尝试执行相应的动作" << endl;
}

int main()
{

    //给所有普通信号注册新方法

    for(int i = 1; i < 32; i++)
        signal(i, handler);

    while(true)
    {
        cout << "我是一个进程,我正在运行…… PID: " << getpid() << endl;
        sleep(1);
    }

    return 0;
}

 

大部分信号的执行动作都被修改了,但 9 号信号没有,因为 9 号信号是 SIGKILL,专门用于杀死进程,只要是进程,他都能干掉

19 号信号 SIGSTOP 也无法修改执行动作,所以前面说过,9 号 SIGKILL 和 19 号 SIGSTOP 信号是很特殊的,经过特殊设计,不能修改其执行动作!

 

2.2、硬件中断
当我们从键盘按下 ctrl + c 时,发生了这些事:CPU 获取到键盘 “按下” 的信号,调用键盘相应的 “方法” ,从键盘中读取数据,读取数据后解析,然后发出 3 号信号

其中 CPU 捕获键盘 “按下” 信号的操作称为 硬件中断

CPU 中有很多的针脚,不同的硬件对应着不同的针脚,每一个针脚都有自己的编号,硬件与针脚一对一相连,并通过 中断控制器(比如 8259)进行控制,当我们按下键盘后

中断控制器首先给 CPU 发送信息,包括键盘对应的针脚号
然后 CPU 将获取到的针脚号(中断号)写入 寄存器 中
最后根据 寄存器 里的 中断号,去 中断向量表 中查表,找到对应硬件的方法,执行它的读取方法就行了
这样 CPU 就知道是 键盘 发出的信号,然后就会去调用 键盘 的执行方法,通过键盘的读取方法,读取到 ctrl + c 这个信息,转化后,就是 2 号信号,执行终止前台进程的动作

键盘被按下 和 键盘哪些位置被按下 是不一样的

首先键盘先按下,CPU 确定对应的读取方法
其次才是通过 读取方法 从键盘中读取数据
注:键盘读取方法如何进行读取,这是驱动的事,我们不用关心

硬件中断 的流程与 进程信号 的流程雷同,同样是 先检测到信号,然后再去执行相应的动作,不过此时发送的是 中断信号,执行的是 调用相应方法罢了

信号 与 动作 的设计方式很实用,操作系统只需要关注是否有信号发出,发出后去中断向量表中调用相应的方法即可,不用管硬件是什么样、如何变化,做到了 操作系统 与 硬件 间的解耦


3、系统调用

除了可以通过 键盘键入 发送信号外,还可以通过直接调用 系统接口 发送信号,毕竟 bash 也是一个进程,本质上就是在进行程序替换而已

3.1、kill 函数

信号的发送主要是通过 kill 函数进行发送

返回值:成功返回 0,失败返回 -1 并设置错误码

参数1:待操作进程的 PID

参数2:待发送的信号

下面来简单用一下(程序运行 5 秒后,自己把自己杀死)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ignal.h>
#include <unistd.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n = 1;
    while (true)
    {

        cout << "我是一个进程,已经运行了 " << n << " 秒 PID: " << getpid() << endl;
        sleep(1);
        n++;

        if (n > 5)
            kill(getpid(), SIGKILL);
    }

    return 0;
}

kill 函数当然也可以发送其他信号,这里就不一一展示了,其实命令行中的 kill 命令就是对 kill 函数的封装,kill -信号编号 -PID 其中的参数2、3不正是 kill 函数所需要的参数吗?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自己搞一个 myKill 命令

3.2、模拟实现 myKill

这里就直接利用 命令行参数 简单实现了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include <signal.h>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Usage(string proc)
{
    // 打印使用信息
    cout << "\tUsage: \n\t";
    cout << proc << " 信号编号 目标进程" << endl;
    exit(2);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参数个数要严格限制
    if (argc != 3)
    {
        Usage(argv[0]);
    }

    //获取两个参数
    int signo = atoi(argv[1]);
    int pid = atoi(argv[2]);

    //执行信号发送
    kill(pid, signo);

    return 0;
}

下面随便跑一个进程,然后用自己写的 myKill 命令给进程发信号

我们可以把这个程序改造下,改成进程替换的方式,让后将自己写的命令进行安装,就能像 kill 一样直接使用了

3.3、raise 函数

发送信号的还有一个 raise 函数,这个函数比较奇怪,只能 自己给自己发信号

返回值:成功返回 0,失败返回 非0

就只有一个参数:待发送的信号

可以这样理解:raise 是对 kill 函数的封装,每次传递的都是自己的 PID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ignal.h>
#include <unistd.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n = 1;
    while (true)
    {

        cout << "我是一个进程,已经运行了 " << n << " 秒 PID: " << getpid() << endl;
        sleep(1);
        n++;

        if (n > 5)
            raise(SIGKILL); //自己杀死自己    
    }
	return 0;
}

3.4、abort 函数

abort 是 C 语言提供的一个函数,它的作用是 给自己发送 6 号 SIGABRT 信号

没有返回值,也没有参数

值得一提的是,abort 函数即使在修改执行动作后,最后仍然会发送 6 号信号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ignal.h>
#include <unistd.h>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handler(int signo)
{
    cout << "收到了 " << signo << " 号信号,已执行新动作" << endl;
}

int main()
{
    signal(6, handler);
    // signal(SIGABRT, handler);    //这种写法也是可以的

    int n = 1;
    while (true)
    {

        cout << "我是一个进程,已经运行了 " << n << " 秒 PID: " << getpid() << endl;
        sleep(1);
        n++;

        if (n > 5)
            abort();
    }
    return 0;
}

即使执行了我们新注册的方法,abort 最后仍然会发出 6 号信号终止进程

同样是终止进程,C语言 还提供了一个更好用的函数:exit(),所以 abort 用的比较少,了解即可

总的来说,系统调用中举例的这三个函数关系是:kill 包含 raise,raise 包含 abort,作用范围是在逐渐缩小的

4、软件条件信号产生(发送)的第三种方式:软件条件

 

其实这种方式我们之前就接触过了:管道读写时,如果读端关闭,那么操作系统会发送信号终止写端,这个就是 软件条件 引发的信号发送,发出的是 13 号 SIGPIPE 信号

4.1、alarm 设置闹钟


系统为我们提供了 闹钟(报警):alarm,这个 闹钟 可不是用来起床的,而是用来 定时 的

返回值:如果上一个闹钟还有剩余时间,则返回剩余时间,否则返回 0
参数:想要设定的时间,单位是秒

当时间到达闹钟中的预设时间时,闹钟会响,并且发送 14 号 SIGALRM 信号

比如这样: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ignal.h>
#include <unistd.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alarm(5);   //设定一个五秒后的闹钟

    int n = 1;
    while (true)
    {

        cout << "我是一个进程,已经运行了 " << n << " 秒 PID: " << getpid() << endl;
        sleep(1);
        n++;
    }
    return 0;
}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ignal.h>
#include <unistd.h>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handler(int signo)
{
    cout << "收到了 " << signo << " 号信号,已执行新动作" << endl;
    int n = alarm(10);
    cout << "上一个闹钟剩余时间: " << n << endl;
}

int main()
{
    signal(SIGALRM, handler);
    alarm(10);   //设定一个十秒后的闹钟

    while(true)
    {
         cout << "我是一个进程,我正在运行…… PID: " << getpid() << endl;
         sleep(1);
    };

    return 0;
}

系统中不止一个闹钟,所以 OS 需要 先描述,再组织,将这些闹钟管理起来

可以借助闹钟,简单测试一下当前服务器的算力

 

5、硬件异常

最后一种产生(发送)信号的方式是:硬件异常

所谓 硬件异常 其实就是我们在写程序最常遇到的各种报错,比如 除 0、野指针

5.1、除 0 导致异常

先来看一段简单的错误代码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n = 10;
    n /= 0;

    return 0;
}

显然是会报错的是,毕竟 0 不能作为常数 

 

根据报错信息,可以推测出此时发送的是 8 号 SIGFPE 信号(浮点异常)

让我们通过 signal 更改 8 号信号的执行动作,尝试逆天改命,让 除 0 合法?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ignal.h>
#include <unistd.h>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handler(int signo)
{
    cout << "虽然除 0 了,但我不终止进程" << endl;
}

int main()
{
    signal(SIGFPE, handler);
    int n = 10;
    n /= 0;

    return 0;
}

结果:一直在死循环似的发送信号,明明只发生了一次 除 0 行为

想要明白背后的原理,需要先认识一下 状态寄存器

5.2、状态寄存器

在 CPU 中,存在很多 寄存器,其中大部分主要用来存储数据信息,用于运算,除此之外,还存在一种特殊的 寄存器 =》 状态寄存器,这个 寄存器 专门用来检测当前进程是否出现错误行为,如果有,就会把 状态寄存器(位图结构)中对应的比特位置 1,意味着出现了 异常

当操作系统检测到 状态寄存器 出现异常时,会根据其中的值,向出现异常的进程 轮询式 的发送信号,目的就是让进程退出

比如上面的 除 0 代码,发生异常后,CPU 将 状态寄存器 修改,变成 异常状态,操作系统检测到 异常 后会向进程发送 8 号信号,即使我们修改了 8 号信号的执行动作,但 因为状态寄存器仍然处于异常状态,所以操作系统才会不断发送 8 号信号,所以才会死循环式的打印

能让 状态寄存器 变为 异常 的都不是小问题,需要立即终止进程,然后寻找、解决问题

毕竟如果让 除 0 变为合法,那最终的结果是多少呢?所以操作系统才会不断发送信号,目的就是 终止进程的运行

5.3、野指针导致异常

除了 除 0 异常外,还有一个 臭名昭著 的异常:野指针问题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ptr = nullptr;
    *ptr = 10;

    return 0;
}

 

Segmentation fault 段错误 这是每个 C/C++ 程序猿都会遇到的问题,因为太容易触发了,出现段错误问题时,操作系统会发送 11号 SIGSEGV 信号终止进程,可以通过修改执行动作验证,这里不再演示

那么 野指针 问题是如何引发的呢?

借用一下 共享内存 中的图~

野指针问题主要分为两类:

  1. 指向不该指向的空间
  2. 权限不匹配,比如只读的区域,偏要去写

共识:在执行 *ptr = 10 这句代码时,首先会进行 虚拟地址 -> 真实(物理)地址 之间的转换

指向不该指向的空间:这很好理解,就是页表没有将 这块虚拟地址空间 与 真实(物理)地址空间 建立映射关系,此时进行访问时 MMU 识别到异常,于是 MMU 直接报错,操作系统识别到 MMU 异常后,向对应的进程发出终止信号

权限不匹配:页表中除了保存映射关系外,还会保存该区域的权限情况,比如 是否命中 / RW 等权限,当发生操作与权限不匹配时,比如 nullptr 只允许读取,并不允许其他行为,此时解引用就会触发 MMU 异常,操作系统识别到后,同样会对对应的进程发出终止信号

页表中的属性

  • 是否命中
  • RW 权限
  • UK 权限(不必关心

 

注:MMU 是内存管理单元,主要负责 虚拟地址 与 物理地址 间的转换工作,同时还会识别各种异常行为

一旦引发硬件层面的问题,操作系统会直接发信号,立即终止进程

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很多信号,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情况,其中有些信号还反映了异常信息,所以将信号进行细分,还是很有必要的

6.核心转储 

 对于某些信号来说,当终止进程后,需要进行 core dump,产生核心转储文件

 比如:3号 SIGQUIT4号 SIGILL5号 SIGTRAP6号 SIGABRT7号 SIGBUS8号 SIGFPE11号 SIGSEGV24号 SIGXCPU25号 SIGXFSZ31号 SIGSYS 都是可以产生核心转储文件的

不同信号的动作(Action

  • Trem -> 单纯终止进程
  • Core -> 先发生核心转储,生成核心转储文件(前提是此功能已打开),再终止进程

但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用过 36811 号信号,都没有发现 核心转储 文件啊

难道是我们的环境有问题吗?

确实,当前环境确实有问题,因为它是 云服务器,而 云服务器 中默认是关闭核心转储功能的

6.2、打开与关闭核心转储

通过指令 ulimit -a 查看当前系统中的资源限制情况

ulimit -a

可以看到,当前系统中的核心转储文件大小为 0,即不生成核心转储文件

通过指令手动设置核心转储文件大小

ulimit -c 1024

 

现在可以生成核心转储文件了

就拿之前的 野指针 代码测试,因为它发送的是 11 号信号,会产生 core dump 文件

 

 核心转储文件是很大的,而有很多信号都会产生核心转储文件,所以云服务器一般默认是关闭的

云服务器上是可以部署服务的,一般程序发生错误后,会立即重启
如果打开了核心转储,一旦程序 不断挂掉、又不断重启,那么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核心转储文件,当文件足够多时,磁盘被挤满,导致系统 IO 异常,最终会导致整个服务器挂掉的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 core 文件中可能包含用户密码等敏感信息,不安全

关闭核心转储很简单,设置为 0 就好了

ulimit -c 0

6.3、核心转储的作用

如此大的核心转储文件有什么用呢?

答案是 调试

没错,核心转储文件可以调试,并且直接从出错的地方开始调试

这种调试方式叫做 事后调试

调试方法:

  1. gcc / g++ 编译时加上 -g 生成可调试文件
  2. 运行程序,生成 core-dump 文件
  3. gdb 程序 进入调试模式
  4. core-file core.file 利用核心转储文件,快速定位至出错的地方

 

之前在 进程创建、控制、等待 中,我们谈到了 当进程异常退出时(被信号终止),不再设置退出码,而是设置 core dump 位 及 终止信号

也就是说,父进程可以借此判断子进程是否产生了 核心转储 文件

 

 总结:

信号产生部分就到此,下一篇信号保存

  • 21
    点赞
  • 2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本书共分五部分,详细介绍了shell编程技巧,各种UNIX命令及语法,还涉及了UNIX下的文字处理以及少量的系统管理问题。本书内容全面、文字简洁流畅,适合Shell编程人员学习、参考。 目 录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shell 第1章 文件安全与权限 1 1.1 文件 1 1.2 文件类型 2 1.3 权限 2 1.4 改变权限位 4 1.4.1 符号模式 4 1.4.2 chmod命令举例 5 1.4.3 绝对模式 5 1.4.4 chmod命令的其他例子 6 1.4.5 可以选择使用符号模式或绝对模式 7 1.5 目录 7 1.6 suid/guid 7 1.6.1 为什么要使用suid/guid 8 1.6.2 设置suid/guid的例子 8 1.7 chown和chgrp 9 1.7.1 chown举例 9 1.7.2 chgrp举例 9 1.7.3 找出你所属于的用户组 9 1.7.4 找出其他用户所属于的组 10 1.8 umask 10 1.8.1 如何计算umask值 10 1.8.2 常用的umask值 11 1.9 符号链接 12 1.9.1 使用软链接来保存文件的多个映像 12 1.9.2 符号链接举例 12 1.10 小结 13 第2章 使用find和xargs 14 2.1 find命令选项 14 2.1.1 使用name选项 15 2.1.2 使用perm选项 16 2.1.3 忽略某个目录 16 2.1.4 使用user和nouser选项 16 2.1.5 使用group和nogroup选项 16 2.1.6 按照更改时间查找文件 17 2.1.7 查找比某个文件新或旧的文件 17 2.1.8 使用type选项 17 2.1.9 使用size选项 18 2.1.10 使用depth选项 18 2.1.11 使用mount选项 18 2.1.12 使用cpio选项 18 2.1.13 使用exec或ok来执行shell命令 19 2.1.14 find命令的例子 20 2.2 xargs 20 2.3 小结 21 第3章 后台执行命令 22 3.1 cron和crontab 22 3.1.1 crontab的域 22 3.1.2 crontab条目举例 23 3.1.3 crontab命令选项 23 3.1.4 创建一个新的crontab文件 24 3.1.5 列出crontab文件 24 3.1.6 编辑crontab文件 24 3.1.7 删除crontab文件 25 3.1.8 恢复丢失的crontab文件 25 3.2 at命令 25 3.2.1 使用at命令提交命令或脚本 26 3.2.2 列出所提交的作业 27 3.2.3 清除一个作业 27 3.3 &命令 27 3.3.1 向后台提交命令 28 3.3.2 用ps命令查看进程 28 3.3.3 杀死后台进程 28 3.4 nohup命令 29 3.4.1 使用nohup命令提交作业 29 3.4.2 一次提交几个作业 29 3.5 小结 30 第4章 文件名置换 31 4.1 使用* 31 4.2 使用? 32 4.3 使用[...]和[!...] 32 4.4 小结 33 第5章 shell输入与输出 34 5.1 echo 34 5.2 read 35 5.3 cat 37 5.4 管道 38 5.5 tee 39 5.6 标准输入、输出和错误 40 5.6.1 标准输入 40 5.6.2 标准输出 40 5.6.3 标准错误 40 5.7 文件重定向 40 5.7.1 重定向标准输出 41 5.7.2 重定向标准输入 42 5.7.3 重定向标准错误 42 5.8 结合使用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 43 5.9 合并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 43 5.10 exec 44 5.11 使用文件描述符 44 5.12 小结 45 第6章 命令执行顺序 46 6.1 使用&& 46 6.2 使用|| 46 6.3 用()和{ }将命令结合在一起 47 6.4 小结 48 第二部分 文本过滤 第7章 正则表达式介绍 49 7.1 使用句点匹配单字符 50 7.2 在行首以^匹配字符串或字符序列 50 7.3 在行尾以$匹配字符串或字符 51 7.4 使用*匹配字符串中的单字符或其重复 序列 51 7.5 使用\屏蔽一个特殊字符的含义 52 7.6 使用[]匹配一个范围或集合 52 7.7 使用\{\}匹配模式结果出现的次数 53 7.8 小结 55 第8章 grep家族 56 8.1 grep 57 8.1.1 双引号引用 57 8.1.2 grep选项 57 8.1.3 查询多个文件 57 8.1.4 行匹配 57 8.1.5 行数 58 8.1.6 显示非匹配行 58 8.1.7 精确匹配 58 8.1.8 大小写敏感 58 8.2 grep和正则表达式 58 8.2.1 模式范围 59 8.2.2 不匹配行首 59 8.2.3 设置大小写 59 8.2.4 匹配任意字符 59 8.2.5 日期查询 59 8.2.6 范围组合 60 8.2.7 模式出现机率 60 8.2.8 使用grep匹配“与”或者“或”模式 61 8.2.9 空行 61 8.2.10 匹配特殊字符 61 8.2.11 查询格式化文件名 61 8.2.12 查询IP地址 61 8.3 类名 62 8.4 系统grep命令 62 8.4.1 目录 63 8.4.2 passwd文件 63 8.4.3 使用ps命令 63 8.4.4 对一个字符串使用grep 64 8.5 egrep 64 8.6 小结 65 第9章 AWK介绍 66 9.1 调用awk 66 9.2 awk脚本 67 9.2.1 模式和动作 67 9.2.2 域和记录 67 9.2.3 awk中正则表达式及其操作 70 9.2.4 元字符 70 9.2.5 条件操作符 70 9.2.6 awk内置变量 73 9.2.7 NF、NR和FILENAME 74 9.2.8 awk操作符 75 9.2.9 内置的字符串函数 78 9.2.10 字符串屏蔽序列 80 9.2.11 awk输出函数printf 81 9.2.12 printf修饰符 81 9.2.13 awk数组 86 9.3 小结 88 第10章 sed 用法介绍 89 10.1 sed怎样读取数据 89 10.2 调用sed 89 10.2.1 保存sed输出 90 10.2.2 使用sed在文件中查询文本的方式 90 10.2.3 基本sed编辑命令 90 10.3 sed和正则表达式 91 10.4 基本sed编程举例 91 10.4.1 使用p(rint)显示行 91 10.4.2 打印范围 91 10.4.3 打印模式 92 10.4.4 使用模式和行号进行查询 92 10.4.5 匹配元字符 92 10.4.6 显示整个文件 92 10.4.7 任意字符 92 10.4.8 首行 92 10.4.9 最后一行 93 10.4.10 打印行号 93 10.4.11 附加文本 93 10.4.12 创建sed脚本文件 94 10.4.13 插入文本 94 10.4.14 修改文本 95 10.4.15 删除文本 96 10.4.16 替换文本 96 10.5 使用替换修改字符串 97 10.6 将sed结果写入文件命令 97 10.7 从文件中读文本 98 10.8 匹配后退出 98 10.9 显示文件中的控制字符 99 10.10 使用系统sed 99 10.10.1 处理控制字符 99 10.10.2 处理报文输出 101 10.10.3 去除行首数字 101 10.10.4 附加文本 102 10.10.5 从shell向sed传值 102 10.10.6 从sed输出中设置shell变量 102 10.11 快速一行命令 102 10.12 小结 103 第11章 合并与分割 104 11.1 sort用法 104 11.1.1 概述 104 11.1.2 sort选项 104 11.1.3 保存输出 105 11.1.4 sort启动方式 105 11.1.5 sort对域的参照方式 105 11.1.6 文件是否已分类 105 11.1.7 基本sort 106 11.1.8 sort分类求逆 106 11.1.9 按指定域分类 106 11.1.10 数值域分类 106 11.1.11 唯一性分类 107 11.1.12 使用k的其他sort方法 108 11.1.13 使用k做分类键排序 108 11.1.14 指定sort序列 108 11.1.15 pos用法 108 11.1.16 使用head和tail将输出分类 109 11.1.17 awk使用sort输出结果 109 11.1.18 将两个分类文件合并 110 11.2 系统sort 110 11.3 uniq用法 111 11.4 join用法 112 11.5 cut用法 114 11.5.1 使用域分隔符 115 11.5.2 剪切指定域 115 11.6 paste用法 116 11.6.1 指定列 116 11.6.2 使用不同的域分隔符 116 11.6.3 paste命令管道输入 117 11.7 split用法 117 11.8 小结 118 第12章 tr用法 119 12.1 关于tr 119 12.1.1 字符范围 119 12.1.2 保存输出 120 12.1.3 去除重复出现的字符 120 12.1.4 删除空行 120 12.1.5 大写到小写 121 12.1.6 小写到大写 121 12.1.7 删除指定字符 121 12.1.8 转换控制字符 122 12.1.9 快速转换 122 12.1.10 匹配多于一个字符 123 12.2 小结 123 第三部分 登录环境 第13章 登录环境 125 13.1 /etc/profile 125 13.2 用户的$HOME.profile 128 13.3 stty用法 129 13.4 创建.logout文件 131 13.5 小结 131 第14章 环境和shell变量 132 14.1 什么是shell变量 132 14.2 本地变量 132 14.2.1 显示变量 133 14.2.2 清除变量 133 14.2.3 显示所有本地shell变量 133 14.2.4 结合变量值 134 14.2.5 测试变量是否已经设置 134 14.2.6 使用变量来保存系统命令参数 135 14.2.7 设置只读变量 135 14.3 环境变量 136 14.3.1 设置环境变量 136 14.3.2 显示环境变量 136 14.3.3 清除环境变量 137 14.3.4 嵌入shell变量 137 14.3.5 其他环境变量 139 14.3.6 set命令 140 14.3.7 将变量导出到子进程 140 14.4 位置变量参数 141 14.4.1 在脚本中使用位置参数 142 14.4.2 向系统命令传递参数 142 14.4.3 特定变量参数 143 14.4.4 最后的退出状态 144 14.5 小结 145 第15章 引号 146 15.1 引用必要性 146 15.2 双引号 146 15.3 单引号 147 15.4 反引号 147 15.5 反斜线 148 15.6 小结 149 第四部分 基础shell编程 第16章 shell脚本介绍 151 16.1 使用shell脚本的原因 151 16.2 脚本内容 151 16.3 运行一段脚本 152 16.4 小结 153 第17章 条件测试 154 17.1 测试文件状态 154 17.2 测试时使用逻辑操作符 155 17.3 字符串测试 155 17.4 测试数值 156 17.5 expr用法 157 17.5.1 增量计数 158 17.5.2 数值测试 158 17.5.3 模式匹配 158 17.6 小结 159 第18章 控制流结构 160 18.1 退出状态 160 18.2 控制结构 160 18.2.1 流控制 161 18.2.2 循环 161 18.3 if then else语句 161 18.3.1 简单的if语句 162 18.3.2 变量值测试 162 18.3.3 grep输出检查 163 18.3.4 用变量测试grep输出 163 18.3.5 文件拷贝输出检查 164 18.3.6 当前目录测试 164 18.3.7 文件权限测试 165 18.3.8 测试传递到脚本中的参数 165 18.3.9 决定脚本是否为交互模式 165 18.3.10 简单的if else语句 166 18.3.11 变量设置测试 166 18.3.12 检测运行脚本的用户 166 18.3.13 将脚本参数传入系统命令 167 18.3.14 null:命令用法 167 18.3.15 测试目录创建结果 168 18.3.16 另一个拷贝实例 169 18.3.17 多个if语句 169 18.3.18 测试和设置环境变量 169 18.3.19 检测最后命令状态 170 18.3.20 增加和检测整数值 171 18.3.21 简单的安全登录脚本 172 18.3.22 elif用法 173 18.3.23 使用elif进行多条件检测 173 18.3.24 多文件位置检测 174 18.4 case语句 175 18.4.1 简单的case语句 175 18.4.2 对匹配模式使用| 176 18.4.3 提示键入y或n 177 18.4.4 case与命令参数传递 177 18.4.5 捕获输入并执行空命令 178 18.4.6 缺省变量值 179 18.5 for循环 180 18.5.1 简单的for循环 181 18.5.2 打印字符串列表 181 18.5.3 对for循环使用ls命令 181 18.5.4 对for循环使用参数 182 18.5.5 使用for循环连接服务器 183 18.5.6 使用for循环备份文件 183 18.5.7 多文件转换 183 18.5.8 多sed删除操作 184 18.5.9 循环计数 184 18.5.10 for循环和本地文档 184 18.5.11 for循环嵌入 185 18.6 until循环 186 18.6.1 简单的until循环 186 18.6.2 监视文件 187 18.6.3 监视磁盘空间 187 18.7 while循环 188 18.7.1 简单的while循环 188 18.7.2 使用while循环读键盘输入 188 18.7.3 用while循环从文件中读取数据 189 18.7.4 使用IFS读文件 189 18.7.5 带有测试条件的文件处理 190 18.7.6 扫描文件行来进行数目统计 191 18.7.7 每次读一对记录 193 18.7.8 忽略#字符 193 18.7.9 处理格式化报表 194 18.7.10 while循环和文件描述符 196 18.8 使用break和continue控制循环 197 18.8.1 break 197 18.8.2 跳出case语句 197 18.8.3 continue 197 18.8.4 浏览文件行 198 18.9 菜单 199 18.10 小结 201 第19章 shell函数 202 19.1 在脚本中定义函数 203 19.2 在脚本中使用函数 203 19.3 向函数传递参数 203 19.4 从调用函数中返回 203 19.5 函数返回值测试 204 19.6 在shell中使用函数 204 19.7 创建函数文件 204 19.8 定位文件 205 19.9 检查载入函数 205 19.10 执行shell函数 205 19.10.1 删除shell函数 206 19.10.2 编辑shell函数 206 19.10.3 函数举例 207 19.10.4 将函数集中在一起 219 19.11 函数调用 219 19.11.1 在脚本中调用函数 219 19.11.2 从函数文件中调用函数 220 19.12 定位文件不只用于函数 222 19.13 小结 223 第20章 向脚本传递参数 224 20.1 shift命令 225 20.1.1 shift命令简单用法 225 20.1.2 命令行输入的最后一个参数 225 20.1.3 使用shift处理文件转换 226 20.2 getopts 229 20.2.1 getopts脚本实例 229 20.2.2 getopts使用方式 231 20.2.3 使用getopts指定变量取值 231 20.2.4 访问取值方式 232 20.2.5 使用getopts处理文件转换 233 20.3 小结 235 第21章 创建屏幕输出 236 21.1 tput用法 236 21.1.1 字符串输出 236 21.1.2 数字输出 237 21.1.3 布尔输出 237 21.2 tput用法 237 21.2.1 设置tput命令 237 21.2.2 使用布尔输出 237 21.2.3 在脚本中使用tput 237 21.2.4 产生转义序列 238 21.2.5 光标位置 239 21.2.6 在屏幕中心位置显示文本 240 21.2.7 查找终端属性 240 21.2.8 在脚本中使用功能键 241 21.2.9 使用颜色 242 21.2.10 产生颜色 243 21.2.11 创建精致菜单 246 21.3 小结 251 第22章 创建屏幕输入 252 22.1 增加记录 252 22.2 删除记录 262 22.3 修改记录 266 22.4 查看记录 270 22.5 小结 273 第23章 调试脚本 274 23.1 一般错误 274 23.1.1 循环错误 274 23.1.2 典型的漏写引号 274 23.1.3 测试错误 274 23.1.4 字符大小写 275 23.1.5 for循环 275 23.1.6 echo 275 23.2 set命令 275 23.3 小结 276 第24章 shell嵌入命令 277 24.1 shell嵌入命令完整列表 277 24.1.1 pwd 277 24.1.2 set 278 24.1.3 times 278 24.1.4 type 278 24.1.5 ulimit 279 24.1.6 wait 279 24.2 小结 279 第五部分 高级shell编程技巧 第25章 深入讨论<< 281 25.1 快速创建一个文件 281 25.2 快速创建打印文档 281 25.3 自动选择菜单 282 25.4 自动ftp传输 283 25.5 访问数据库 286 25.6 小结 288 第26章 shell 工具 289 26.1 创建保存信息的文件 289 26.1.1 使用date命令创建日志文件 289 26.1.2 创建唯一的临时文件 290 26.2 信号 291 26.2.1 杀死一个进程 292 26.2.2 检测信号 293 26.3 trap 294 26.3.1 捕获信号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294 26.3.2 捕获信号并采取行动的另 一个例子 295 26.3.3 锁住终端 297 26.3.4 忽略信号 298 26.4 eval 300 26.4.1 执行含有字符串的命令 300 26.4.2 给每个值一个变量名 301 26.5 logger命令 302 26.5.1 使用logger命令 303 26.5.2 在脚本中使用logger命令 303 26.6 小结 305 第27章 几个脚本例子 306 27.1 pingall 306 27.2 backup_gen 306 27.3 del.lines 312 27.4 access.deny 313 27.5 logroll 316 27.6 nfsdown 317 27.7 小结 317 第28章 运行级别脚本 318 28.1 怎么知道系统中是否含有运行 级别目录 318 28.2 确定当前的运行级别 319 28.3 快速熟悉inittab 319 28.4 运行级别 320 28.4.1 各种运行级别 321 28.4.2 运行级别脚本的格式 321 28.4.3 安装运行级别脚本 322 28.5 使用inittab来启动应用程序 323 28.6 启动和停止服务的其他方法 324 28.7 小结 324 第29章 cgi脚本 325 29.1 什么是Web页面? 325 29.2 cgi 325 29.3 连接Web服务器 326 29.4 cgi和HTM脚本 326 29.4.1 基本cgi脚本 326 29.4.2 显示shell命令输出 328 29.4.3 使用SSI 330 29.4.4 访问计数器 330 29.4.5 使用一个链接来显示当前Web 环境变量 332 29.4.6 其他常用的环境变量 334 29.5 get和post方法简介 335 29.5.1 get方法 335 29.5.2 post方法 340 29.5.3 填充列表项 347 29.5.4 自动刷新页面 348 29.6 小结 349 附录 常用shell命令 350
本书共分五部分,详细介绍了shell编程技巧,各种UNIX命令及语法,还涉及了UNIX下的文字处理以及少量的系统管理问题。本书内容全面、文字简洁流畅,适合Shell编程人员学习、参考。 目 录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shell 第1章 文件安全与权限 1 1.1 文件 1 1.2 文件类型 2 1.3 权限 2 1.4 改变权限位 4 1.4.1 符号模式 4 1.4.2 chmod命令举例 5 1.4.3 绝对模式 5 1.4.4 chmod命令的其他例子 6 1.4.5 可以选择使用符号模式或绝对模式 7 1.5 目录 7 1.6 suid/guid 7 1.6.1 为什么要使用suid/guid 8 1.6.2 设置suid/guid的例子 8 1.7 chown和chgrp 9 1.7.1 chown举例 9 1.7.2 chgrp举例 9 1.7.3 找出你所属于的用户组 9 1.7.4 找出其他用户所属于的组 10 1.8 umask 10 1.8.1 如何计算umask值 10 1.8.2 常用的umask值 11 1.9 符号链接 12 1.9.1 使用软链接来保存文件的多个映像 12 1.9.2 符号链接举例 12 1.10 小结 13 第2章 使用find和xargs 14 2.1 find命令选项 14 2.1.1 使用name选项 15 2.1.2 使用perm选项 16 2.1.3 忽略某个目录 16 2.1.4 使用user和nouser选项 16 2.1.5 使用group和nogroup选项 16 2.1.6 按照更改时间查找文件 17 2.1.7 查找比某个文件新或旧的文件 17 2.1.8 使用type选项 17 2.1.9 使用size选项 18 2.1.10 使用depth选项 18 2.1.11 使用mount选项 18 2.1.12 使用cpio选项 18 2.1.13 使用exec或ok来执行shell命令 19 2.1.14 find命令的例子 20 2.2 xargs 20 2.3 小结 21 第3章 后台执行命令 22 3.1 cron和crontab 22 3.1.1 crontab的域 22 3.1.2 crontab条目举例 23 3.1.3 crontab命令选项 23 3.1.4 创建一个新的crontab文件 24 3.1.5 列出crontab文件 24 3.1.6 编辑crontab文件 24 3.1.7 删除crontab文件 25 3.1.8 恢复丢失的crontab文件 25 3.2 at命令 25 3.2.1 使用at命令提交命令或脚本 26 3.2.2 列出所提交的作业 27 3.2.3 清除一个作业 27 3.3 &命令 27 3.3.1 向后台提交命令 28 3.3.2 用ps命令查看进程 28 3.3.3 杀死后台进程 28 3.4 nohup命令 29 3.4.1 使用nohup命令提交作业 29 3.4.2 一次提交几个作业 29 3.5 小结 30 第4章 文件名置换 31 4.1 使用* 31 4.2 使用? 32 4.3 使用[...]和[!...] 32 4.4 小结 33 第5章 shell输入与输出 34 5.1 echo 34 5.2 read 35 5.3 cat 37 5.4 管道 38 5.5 tee 39 5.6 标准输入、输出和错误 40 5.6.1 标准输入 40 5.6.2 标准输出 40 5.6.3 标准错误 40 5.7 文件重定向 40 5.7.1 重定向标准输出 41 5.7.2 重定向标准输入 42 5.7.3 重定向标准错误 42 5.8 结合使用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 43 5.9 合并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 43 5.10 exec 44 5.11 使用文件描述符 44 5.12 小结 45 第6章 命令执行顺序 46 6.1 使用&& 46 6.2 使用|| 46 6.3 用()和{ }将命令结合在一起 47 6.4 小结 48 第二部分 文本过滤 第7章 正则表达式介绍 49 7.1 使用句点匹配单字符 50 7.2 在行首以^匹配字符串或字符序列 50 7.3 在行尾以$匹配字符串或字符 5
深入分析Linux内核源码 前言 第一章 走进linux 1.1 GNU与Linux的成长 1.2 Linux的开发模式和运作机制 1.3走进Linux内核 1.3.1 Linux内核的特征 1.3.2 Linux内核版本的变化 1.4 分析Linux内核的意义 1.4.1 开发适合自己的操作系统 1.4.2 开发高水平软件 1.4.3 有助于计算机科学的教学和科研 1.5 Linux内核结构 1.5.1 Linux内核在整个操系统中的位置 1.5.2 Linux内核的作用 1.5.3 Linux内核的抽象结构 1.6 Linux内核源代码 1.6.1 多版本的内核源代码 1.6.2 Linux内核源代码的结构 1.6.3 从何处开始阅读源代码 1.7 Linux内核源代码分析工具 1.7.1 Linux超文本交叉代码检索工具 1.7.2 Windows平台下的源代码阅读工具Source Insight 第二章 Linux运行的硬件基础 2.1 i386的寄存器 2.1.1通用寄存器 2.1.2段寄存器 2.1.3状态和控制寄存器 2.1.4 系统地址寄存器 2.1.5 调试寄存器和测试寄存器 2.2 内存地址 2.3 段机制和描述符 2.3.1 段机制 2.3.2 描述符的概念 2.3.3系统段描述符 2.3.4 描述符表 2.3.5 选择符与描述符表寄存器 2.3.6 描述符投影寄存器 2.3.7 Linux中的段 2.4 分页机制 2.4.1 分页机构 2.4.2页面高速缓存 2.5 Linux中的分页机制 2.5.1 与页相关的数据结构及宏的定义 2.5.2 对页目录及页表的处理 2.6 Linux中的汇编语言 2.6.1 AT&T与Intel汇编语言的比较 2.6.2 AT&T汇编语言的相关知识 2.6.3 Gcc嵌入式汇编 2.6.4 Intel386汇编指令摘要 第三章中断机制 3.1 中断基本知识 3.1.1 中断向量 3.1.2 外设可屏蔽中断 3.1.3异常及非屏蔽中断 3.1.4中断描述符表 3.1.5 相关汇编指令 3.2中断描述符表的初始化 3.2. 1 外部中断向量的设置 3.2.2中断描述符表IDT的预初始化 3.2.3 中断向量表的最终初始化 3.3异常处理 3.3.1 在内核栈中保存寄存器的值 3.3.2 中断请求队列的初始化 3.3.3中断请求队列的数据结构 3.4 中断处理 3.4.1中断和异常处理的硬件处理 3.4.2 Linux对异常和中断的处理 3.4.3 与堆栈有关的常量、数据结构及宏 3.4.4 中断处理程序的执行 3.4.5 从中断返回 3.5中断的后半部分处理机制 3.5.1 为什么把中断分为两部分来处理 3.5.2 实现机制 3.5.3数据结构的定义 3.5.4 软中断、bh及tasklet的初始化 3.5.5后半部分的执行 3.5.6 把bh移植到tasklet 第四章 进程描述 4.1 进程和程序(Process and Program) 4.2 Linux中的进程概述 4.3 task_struct结构描述 4.4 task_struct结构在内存中的存放 4.4.1 进程内核栈 4.4.2 当前进程(current宏) 4.5 进程组织的方式 4.5.1哈希表 4.5.2双向循环链表 4.5.3 运行队列 4.5.4 等待队列 4.6 内核线程 4.7 进程的权能 4.8 内核同步 4.8.1信号量 4.8.2原子操作 4.8.3 自旋锁、读写自旋锁和大读者自旋锁 4.9 本章小节 第五章进程调度 5.1 Linux时间系统 5.1.1 时钟硬件 5.1.2 时钟运作机制 5.1.3 Linux时间基准 5.1.4 Linux的时间系统 5.2 时钟中断 5.2.1 时钟中断的产生 5.2.2.Linux实现时钟中断的全过程 5.3 Linux的调度程序-Schedule( ) 5.3.1 基本原理 5.3.2 Linux进程调度时机 5.3.3 进程调度的依据 5.3.4 进程可运行程度的衡量 5.3.5 进程调度的实现 5.4 进程切换 5.4.1 硬件支持 5.4.2 进程切换 第六章 Linux内存管理 6.1 Linux的内存管理概述 6.1.1 Linux虚拟内存的实现结构 6.1.2 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 6.1.3 虚拟内存实现机制间的关系 6.2 Linux内存管理的初始化 6.2.1 启用分页机制 6.2.2 物理内存的探测 6.2.3 物理内存的描述 6.2.4 页面管理机制的初步建立 6.2.5页表的建立 6.2.6内存管理区 6.3 内存的分配和回收 6.3.1 伙伴算法 6.3.2 物理页面的分配和释放 6.3.3 Slab分配机制 6.4 地址映射机制 6.4.1 描述虚拟空间的数据结构 6.4.2 进程的虚拟空间 6.4.3 内存映射 6.5 请页机制 6.5.1 页故障的产生 6.5.2 页错误的定位 6.5.3 进程地址空间中的缺页异常处理 6.5.4 请求调页 6.5.5 写时复制 6.6 交换机制 6.6.1 交换的基本原理 6.6.2 页面交换守护进程kswapd 6.6.3 交换空间的数据结构 6.6.4 交换空间的应用 6.7 缓存和刷新机制 6.7.1 Linux使用的缓存 6.7.2 缓冲区高速缓存 6.7.3 翻译后援存储器(TLB) 6.7.4 刷新机制 6.8 进程的创建和执行 6.8.1 进程的创建 6.8.2 程序执行 6.8.3 执行函数 第七章 进程间通信 7.1 管道 7.1.1 Linux管道的实现机制 7.1.2 管道的应用 7.1.3 命名管道(FIFO) 7.2 信号(signal) 7.2.1 信号种类 7.2.2 信号掩码 7.2.3 系统调用 7.2.4 典型系统调用的实现 7.2.5 进程与信号的关系 7.2.6 信号举例 7.3 System V 的IPC机制 7.3.1 信号量 7.3.2 消息队列 7.3.3 共享内存 第八章 虚拟文件系统 8.1 概述 8.2 VFS中的数据结构 8.2.1 超级块 8.2.2 VFS的索引节点 8.2.3 目录项对象 8.2.4 与进程相关的文件结构 8.2.5 主要数据结构间的关系 8.2.6 有关操作的数据结构 8.3 高速缓存 8.3.1 块高速缓存 8.3.2 索引节点高速缓存 8.3.3 目录高速缓存 8.4 文件系统的注册、安装与拆卸 8.4.1 文件系统的注册 8.4.2 文件系统的安装 8.4.3 文件系统的卸载 8.5 限额机制 8.6 具体文件系统举例 8.6.1 管道文件系统pipefs 8.6.2 磁盘文件系统BFS 8.7 文件系统的系统调用 8.7.1 open 系统调用 8.7.2 read 系统调用 8.7.3 fcntl 系统调用 8 .8 Linux2.4文件系统的移植问题 第九章 Ext2文件系统 9.1 基本概念 9.2 Ext2的磁盘布局和数据结构 9.2.1 Ext2的磁盘布局 9.2.2 Ext2的超级块 9.2.3 Ext2的索引节点 9.2.4 组描述符 9.2.5 位图 9.2.6 索引节点表及实例分析 9.2.7 Ext2的目录项及文件的定位 9.3 文件的访问权限和安全 9.4 链接文件 9.5 分配策略 9.5.1 数据块寻址 9.5.2 文件的洞 9.5.3 分配一个数据块 第十章 模块机制 10.1 概述 10.1.1 什么是模块 10.1.2 为什么要使用模块? 10.2 实现机制 10.2.1 数据结构 10.2.2 实现机制的分析 10.3 模块的装入和卸载 10.3.1 实现机制 10.3.2 如何插入和卸载模块 10.4 内核版本 10.4.1 内核版本与模块版本的兼容性 10.4.2 从版本2.0到2.2内核API的变化 10.4.3 把内核2.2移植到内核2.4 10.5 编写内核模块 10.5.1 简单内核模块的编写 10.5.2 内核模块的Makefiles文件 10.5.3 内核模块的多个文件 第十一章 设备驱动程序 11.1 概述 11.1.1 I/O软件 11.1.2 设备驱动程序 11.2 设备驱动基础 11.2.1 I/O端口 11.2.2 I/O接口及设备控制器 11.2.3 设备文件 11.2.4 VFS对设备文件的处理 11.2.5 中断处理 11.2.6 驱动DMA工作 11.2.7 I/O 空间的映射 11.2.8 设备驱动程序框架 11.3 块设备驱动程序 11.3.1 块设备驱动程序的注册 11.3.2 块设备基于缓冲区的数据交换 11.3.3 块设备驱动程序的几个函数 11.3.4 RAM 盘驱动程序的实现 11.3.5 硬盘驱动程序的实现 11.4 字符设备驱动程序 11.4.1 简单字符设备驱动程序 11.4.2 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的注册 11.4.3 一个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的实例 11.4.4 驱动程序的编译与装载 第十二章 网络 12.1 概述 12.2 网络协议 12.2.1 网络参考模型 12.2.2 TCP/IP 协议工作原理及数据流 12.2.3 Internet 协议 12.2.4 TCP协议 12.3 套接字(socket) 12.3.1 套接字在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 12.3.2 套接字接口的种类 12.3.3 套接字的工作原理 12.3.4 socket 的通信过程 12.3.5 socket为用户提供的系统调用 12.4 套接字缓冲区(sk_buff) 12.4.1 套接字缓冲区的特点 12.4.2 套接字缓冲区操作基本原理 12.4.3 sk_buff数据结构的核心内容 12.4.4 套接字缓冲区提供的函数 12.4.5 套接字缓冲区的上层支持例程 12.5 网络设备接口 12.5.1 基本结构 12.5.2 命名规则 12.5.3 设备注册 12.5.4 网络设备数据结构 12.5.5 支持函数 第十三章 启动系统 13.1 初始化流程 13.1.1 系统加电或复位 13.1.2 BIOS启动 13.1.3 Boot Loader 13.1.4 操作系统的初始化 13.2 初始化的任务 13.2.1 处理器对初始化的影响 13.2.2 其他硬件设备对处理器的影响 13.3 Linux 的Boot Loarder 13.3.1 软盘的结构 13.3.2 硬盘的结构 13.3.3 Boot Loader 13.3.4 LILO 13.3.5 LILO的运行分析 13.4 进入操作系统 13.4.1 Setup.S 13.4.2 Head.S 13.5 main.c中的初始化 13.6 建立init进程 13.6.1 init进程的建立 13.6.2 启动所需的Shell脚本文件 附录: 1 Linux 2.4内核API 2.1 驱动程序的基本函数 2.2 双向循环链表的操作 2.3 基本C库函数 2.4 Linux内存管理中Slab缓冲区 2.5 Linux中的VFS 2.6 Linux的连网 2.7 网络设备支持 2.8 模块支持 2.9 硬件接口 2.10 块设备 2.11 USB 设备 2 参考文献
信号处理Linux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处理进程间通信和异常情况。信号是由操作系统或其他进程发送给进程的通知,用于通知进程发生了某个事件或异常情况。信号可以被进程捕获和处理,也可以被忽略或使用默认处理方式。 在Linux中,信号可以由多种情况触发,比如按下CTRL+C键产生的SIGINT信号,非法内存访问产生信号,硬件故障产生信号,以及环境切换等。进程可以通过调用signal函数来注册信号处理函数,以捕获和处理特定的信号。 signal函数的原型如下: ```c typedef void (*sighandler)(int); sighandler signal(int signum, sighandler handler); ``` 其中,signum是需要处理信号编号,handler是信号处理函数。处理函数可以是用户自定义的函数,也可以是预定义的常量SIG_IGN表示忽略该信号,或者SIG_DFL表示使用默认的信号处理方式。 在信号处理函数中,可以执行一些特定的操作来处理信号,比如打印日志、保存数据、发送信号给其他进程等。处理函数可以是空函数,表示仅仅捕获信号但不做任何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一个进程可以屏蔽掉大多数的信号,除了SIGSTOP和SIGKILL这两个信号是无法被屏蔽的。信号有优先级,当一个进程有多个未决信号时,内核将按照发送的顺序来递送信号。值越小的信号越先被递送。 在Linux中,可以通过编写信号处理程序来处理不同的信号,并根据需要执行特定的操作。通过信号处理,可以实现进程间通信、优雅地关闭进程或处理异常情况等功能。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