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虚拟机类加载机制

虚拟机类加载

1.类加载的时机

一个类型从被加载到虚拟机内存中开始,到卸载出内存开始,它的整个生命周期将会经历加载、验证、准备、解析、初始化、使用和卸载七个阶段,其中验证、准备和解析三个部分统称为连接。

其中加载、验证、准备、初始化和卸载这五个阶段的顺序是确定的,类型的加载过程必须按照这种顺序按部就班地开始,而解析阶段则不一定:它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在初始化阶段之后再开始,这是为了支持Java语言的动态时绑定特性(也称为动态绑定或晚期绑定)。
对于初始化阶段,有且只有六种情况必须立即对类进行“初始化”:
   (1):遇到new、getstatic、putstatic或invokestatic这四条字节码指令时,如果类型没有进行过初始化,则需要先出发初始化阶段。能够生成这四条指令的典型Java代码场景有:使用new关键字实例化对象的时候;读取或设置一个类型的静态字段的时候(被final修饰、已在编译期把结果放入常量池的静态字段除外);调用一个类型的静态方法的时候;
   (2):使用java.lang.reflect包的方法对类型进行反射调用的时候,如果类型没有进行过初始化,则需要先触发其初始化;
   (3):当初始化类的时候,如果发现其父类还没有进行过初始化,则需要先触发其父类的初始化;
   (4):当虚拟机启动时,用户需要指定一个要执行的主类(包含main()方法的那个类),虚拟机会先初始化这个主类;
   (5):当使用JDK新加入的动态语言支持的时候,如果一个java.lang.invoke.MethodHandle实例最后的解析结果为REF_getStatic、REF_putStatic、REF_invokeStatic、REF_newInvokeSpecial四种类型的方法句柄,并且这个方法句柄对应的类没有进行过初始化,则需要先触发其初始化;
   (6):当一个接口中定义了JDK8新加入的默认方法(被default关键字修饰的接口方法)时,如果有这个接口的实现类发生了初始化,那该接口要在其之前被初始化。这六种场景中的行为称为对一个类型进行主动引用。除此之外,所有引用类型的方式都不会触发初始化,称为被动引用。

1.1 类加载的过程

类加载的全过程:加载、验证、准备、解析和初始化。

1.1.1 加载

在加载阶段,Java虚拟机需要完成以下三件事情:

   (1)通过一个类的全限定名来获取定义此类的二进制字节流。

   (2)将这个字节流所代表的静态存储结构转化为方法区的运行时数据结构

   (3)在内存中生成一个代表这个类的java.lang.Class对象,作为方法区这个类的各种数据的访问入口。

1.1.2 验证
验证是连接阶段的第一步,这一阶段的目的是确保Class文件的字节流中包含的信息符合《Java虚拟机规范》的全部约束要去,保证这些信息被当做代码运行后不会危害虚拟机自身的安全。验证阶段大致上会完成下面四个阶段的检验动作:文件格式验证、元数据验证、字节码验证和符号引用验证。

1.1.3 准备
准备阶段是正式为类中定义的变量(即静态变量,被static修饰的变量)分配内存并设置类变量初始值的阶段,从概念上讲,这些变量所使用的内存都应当在方法去中进行分配。注意

	public static int value = 123;

那变量value在准备阶段过后的初始值是0而不是123;因为这时尚未开始执行任何方法。(赋值为123的putstatic指令是程序被编译后,存放于类构造器<clinint>())。当然,如果类字段的字段属性表中存在ConstantValue属性,拿在准备阶段变量值就会被初始化为ConstantValue属性所指定的初始值,例如上面的代码如果被final修饰了,编译时Javac将会为value生成ConstantValue属性,在准备阶段虚拟机就会根据ConstantValue的设置将value赋值为123。

1.1.4 解析

解析阶段是Java虚拟机将常量池内的符号引用替换为直接引用的过程。解析动作主要针对类或接口、字段、类方法、接口方法、方法类型、方法句柄和调用点限定符这7类符号引用进行。

1.1.5 初始化

类的初始化阶段是类加载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前面的阶段在在加载阶段用户应用程序可以通过自定义类加载器的方式局部参与外,其余动作都完全由Java虚拟机来主导控制。直到初始化阶段,Java虚拟机才真正开始执行类中编写的Java程序代码,将主导权移交给应用程序。
进行准备阶段时,变量已经赋过一次初始零值,而在初始化阶段,会根据程序员编码制定的主观计划去初始化类变量和其他资源,更形式化的表达:初始化阶段就是执行类构造器<clinit>()方法的过程。<clinint>()并不是程序员在Java代码中直接编写的方法,它是Javac编译器的自动生成物。<clinit>()方法的细节如下:
   (1)<clinit>()方法是由编译器自动手机类中的所有类变量的赋值动作和静态语句块(static{}块)中的语句合并产生的,编译器收集的顺序是由语句在源文件中出现的顺序决定的,静态语句块中只能访问到定义在静态语句块之前的变量,定义在它之后的变量,在前面的静态语句块可以赋值,但是不能访问;
   (2)<clinit>()方法与类的构造构造函数(即在虚拟机视角中的实例构造器()方法)不同,它不需要显式地调用父类构造器,Java虚拟机会保证在子类的<clinit>()方法执行前,父类的<clinit>()方法已经执行完毕。一次在Java虚拟机中第一个被执行的<clinit>()方法的类型肯定是java.lang.Object;
   (3)由于父类的<clinit>()方法限制性,也就意味父类中定义的静态语句块要优于子类的变量赋值操作;
   (4)<clinit>()方法对于类或接口来说并不是必需的,如果一个类中没有静态语句块,也没有对变量的赋值操作,那么编译器可以不为这个类生成<clinit>()方法;
   (5)Java虚拟机必须保证一个的<clinit>()方法在多线程环境中被正确地加锁同步,如果多个线程同时初始化一个类,那么只会有其中一个线程去执行这个类的<clinit>()方法方法,其他线程都需要阻塞等待,直到活动线程执行完毕<clinit>()方法。

1.2 类加载器

1.2.1 类与类加载器

类加载器虽然只用于实现类的加载动作,但它在Java程序中起到的作用却远超类加载阶段。对于任意一个类,都必须由加载它的类加载器和这个类本身一起共同确立其在Java虚拟机中的唯一性,每一个类加载器,都拥有一个独立的类命名空间。

1.2.2 双亲委派模型

如果一个类加载器收到了类加载的请求,它首先不会自己去尝试加载这个类,而是把这个请求委派给父类加载器去完成,每一个层次的类加载器都是如此,因此所有的加载请求最终都应该传送到最顶层的启动类加载器中,只有当父加载器反馈自己无法完成这个加载请求(它的搜索范围中没有找到所需的类)时,子加载器才会尝试自己去完成加载。

1.2.3 破坏双亲委派模型

没看懂,看完再来更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