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计算机理论模型与工作原理


一、现代计算机理论模型与工作方式

现代计算机模型是基于-冯诺依曼计算机模型

计算机在运行时,先从内存中取出第一条指令,通过控制器的译码,按指令的要求,从存 储器中取出数据进行指定的运算和逻辑操作等加工,然后再按地址把结果送到内存中去。接下 来,再取出第二条指令,在控制器的指挥下完成规定操作。依此进行下去。直至遇到停止指 令。

程序与数据一样存贮,按程序编排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取出指令,自动地完成指令规定的 操作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模型。这一原理最初是由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于1945年提 出来的,故称为冯.诺依曼计算机模型。

1.1计算机五大核心组成部分

  1. 控制器(Control): 是整个计算机的中枢神经,其功能是对程序规定的控制信息进行解 释,根据其要求进行控制,调度程序、数据、地址,协调计算机各部分工作及内存与外设的访 问等。
  2. 运算器(Datapath): 运算器的功能是对数据进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即对数据进 行加工处理
  3. 存储器(Memory): 存储器的功能是存储程序、数据和各种信号、命令等信息,并在需 要时提供这些信息。
  4. 输入(Input system): 输入设备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合你为 外部设备,简称外设,输入设备的作用是将程序、原始数据、文字、字符、控制命令或现场采 集的数据等信息输入到计算机。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光电输入机、磁带机、磁盘 机、光盘机等。
  5. 输出(Output system): 输出设备与输入设备同样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外算 机的中间结果或最后结果、机内的各种数据符号及文字或各种控制信号等信息输出出来。微机 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终端CRT、打印机、激光印字机、绘图仪及磁带、光盘机等

现代计算机硬件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1CPU内部结构划分

  1. 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是整个CPU的指挥控制中心,由指令寄存器IR(Instruction Register)、指令 译码器ID(Instruction Decoder)和 操作控制器OC(Operation Controller) 等组成, 对协调整个电脑有序工作极为重要。它根据用户预先编好的程序,依次从存储器中取出各条指 令,放在指令寄存器IR中,通过指令译码(分析)确定应该进行什么操作,然后通过操作控制 器OC,按确定的时序,向相应的部件发出微操作控制信号。操作控制器OC中主要包括:节拍 脉冲发生器、控制矩阵、时钟脉冲发生器、复位电路和启停电路等控制逻辑。

  2. 运算单元

    运算单元是运算器的核心。可以执行算术运算(包括加减乘数等基本运算及其附加运算) 和逻辑运算(包括移位、逻辑测试或两个值比较)。相对控制单元而言,运算器接受控制单元 的命令而进行动作,即运算单元所进行的全部操作都是由控制单元发出的控制信号来指挥的, 所以它是执行部件

  3. 存储单元
    存储单元包括 CPU 片内缓存Cache和寄存器组,是 CPU 中暂时存放数据的地方,里面 保存着那些等待处理的数据,或已经处理过的数据,CPU 访问寄存器所用的时间要比访问内 存的时间短。 寄存器是CPU内部的元件,寄存器拥有非常高的读写速度,所以在寄存器之间 的数据传送非常快。采用寄存器,可以减少 CPU 访问内存的次数,从而提高了 CPU 的工作 速度。寄存器组可分为专用寄存器和通用寄存器。专用寄存器的作用是固定的,分别寄存相应 的数据;而通用寄存器用途广泛并可由程序员规定其用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2多CPU

一个现代计算机通常由两个或者多个CPU,如果要运行多个程序(进程)的话,假如只有 一个CPU的话,就意味着要经常进行进程上下文切换,因为单CPU即便是多核的,也只是多个 处理器核心,其他设备都是共用的,所以 多个进程就必然要经常进行进程上下文切换,这个代 价是很高的。

1.1.3CPU多核

一个现代CPU除了处理器核心之外还包括寄存器、L1、L2、L3缓存这些存储设备、浮点运算 单元、整数运算单元等一些辅助运算设备以及内部总线等。一个多核的CPU也就是一个CPU上 有多个处理器核心,这样有什么好处呢?比如说现在我们要在一台计算机上跑一个多线程的程 序,因为是一个进程里的线程,所以需要一些共享一些存储变量,如果这台计算机都是单核单 线程CPU的话,就意味着这个程序的不同线程需要经常在CPU之间的外部总线上通信,同时还 要处理不同CPU之间不同缓存导致数据不一致的问题,所以在这种场景下多核单CPU的架构就 能发挥很大的优势,通信都在内部总线,共用同一个缓存。

CPU寄存器
每个CPU都包含一系列的寄存器,它们是CPU内内存的基础。CPU在寄存器上执行操作的 速度远大于在主存上执行的速度。这是因为CPU访问寄存器的速度远大于主存。

CPU缓存
即高速缓冲存储器,是位于CPU与主内存间的一种容量较小但速度很高的存储器。由于 CPU的速度远高于主内存,CPU直接从内存中存取数据要等待一定时间周期,Cache中保存着
CPU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一部分数据,当CPU再次使用该部分数据时可从Cache中直接调用, 减少CPU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内存
一个计算机还包含一个主存。所有的CPU都可以访问主存。主存通常比CPU中的缓存大得 多

CPU读取存储器数据过程

  1. CPU要取寄存器XX的值,只需要一步:直接读取。
  2. CPU要取L1 cache的某个值,需要1-3步(或者更多):把cache行锁住,把某个数据拿 来,解锁,如果没锁住就慢了。
  3. CPU要取L2 cache的某个值,先要到L1 cache里取,L1当中不存在,在L2里,L2开始加 锁,加锁以后,把L2里的数据复制到L1,再执行读L1的过程,上面的3步,再解锁。
  4. CPU取L3 cache的也是一样,只不过先由L3复制到L2,从L2复制到L1,从L1到CPU。
  5. CPU取内存则最复杂:通知内存控制器占用总线带宽,通知内存加锁,发起内存读请求, 等待回应,回应数据保存到L3(如果没有就到L2),再从L3/2到L1,再从L1到CPU,之后解 除总线锁定

二.多线程环境下存的问题

1.缓存一致性问题

在多处理器系统中,每个处理器都有自己的高速缓存,而它们又共享同一主内存 (MainMemory)。基于高速缓存的存储交互很好地解决了处理器与内存的速度矛盾,但是 也引入了新的问题:缓存一致性(CacheCoherence)。当多个处理器的运算任务都涉及同一 块主内存区域时,将可能导致各自的缓存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况,那同步 回到主内存时以谁的缓存数据为准呢?为了解决一致性的问题,需要各个处理器访问缓存时都 遵循一些协议,在读写时要根据协议来进行操作,这类协议有MSI、 MESI(IllinoisProtocol)、MOSI、Synapse、Firefly及DragonProtocol,等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指令重排序问题

为了使得处理器内部的运算单元能尽量被充分利用,处理器可能会对输入代码进行乱序执 行(Out-Of-Order Execution)优化,处理器会在计算之后将乱序执行的结果重组,保证该 结果与顺序执行的结果是一致的,但并不保证程序中各个语句计算的先后顺序与输入代码中的 顺序一致。因此,如果存在一个计算任务依赖另一个计算任务的中间结果,那么其顺序性并不 能靠代码的先后顺序来保证。与处理器的乱序执行优化类似,Java虚拟机的即时编译器中也有 类似的指令重排序(Instruction Reorder)优化

  • 2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价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即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评价主体指参与评价的人的群体, 评价客体指评价的直接对象。在着手评价时,还需考虑评价环境,评价环境指评价系统以 外且与之联系较紧密的其他部分,它是评价系统的外部环境。评价主体、评价客体和评价 环境三者一起,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 评价系统就其本质来说,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开展评价的过程,是一个将无序信息 有序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所需处理的信息量非常大,只有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借助于现代 化的计算工具计算机才能实现。这样,评价主体便自然分成了两个子系统,即由专家 群体组成的智囊子系统和由领导集体组成的决断子系统。 智囊子系统的主要任务在“谋”。具体说来,一是要设计一套体现目的要求的指标体 系,二是要选择一种以上有代表性的评价方法,计算出几个评价结果(也叫评价方案),提 交决断子系统遴选。 决断子系统的主要任务在 案,详加利弊权衡,最终作出抉择。 综上所述,评价包含下面两个要素。 指标体系(属性集):指标是指描述评价对象功能的量。随着人们对世界认识的不 断深化,描述评价对象功能的指标往往不止一个,而是若干个,它们一起构成一个多指标 系统。 评价方法:对多指标系统中的不同对象,无法直接比较其优劣,
第 1 页 共 五 页第 1 页 共 五 页 第 1 页 共 五 页 第 1 页 共 五 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地专业基础课程,它地任务是以提高学生网络基础理论技能与基础实践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局域网与广域网地设计,组建,应用服务器地配置和管理等相关技术与技能。其前导课程是有关计算机相关专业基础方面地课程如《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其后续课程主要有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工程,信息安全技术等综合性专业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地教学目地是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与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初步设计与解答和网络应用相关地问题,能够举一反三;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与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与判断;要求学生能够一般地了解地所学内容。为培养网络安全管理员奠定理论基础与培养应用技能。 (三)课程设计思路 知道《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这门学科地性质,重要性与该学科和计算机科学中地其它学科地关系,知道这门课在整个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地地位,知道这门学科地研究范围,研究所用地方法与手段,知道计算机网络安全地相关概念与计算机网络安全地重要性,知道计算机网络各种接入技术,知道计算机网络地各种应用,知道信息保护方法与手段及网络攻击地手段与方法,知道学科进展及未来方向。 理解这门学科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重点理解网络地分层原理与分层策略。理解网络体系中各层地功能及实现这些功能所用地原理,方法,手段与策略。 二,课程目标 初步掌握数据通信地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中ISO/OSI地七层模型与TCP/IP地四层模型,初步掌握各层地基本功能与实现方法。初步掌握模型中地基本网络协议与网络应用层中地常用协议,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接入技术,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学会运用一些知识去理解现代计算机网络,使用计算机网络必须要做地安全防范措施以及计算机网络实现与现代网络应用地关系。 培养出学生发现计算机网络中问题与解决问题地能力。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全面而深入地认识。 养成学生以计算机网络原理为基础地对现代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进行理解与分析地意识,并为日后学习有关计算机网络地其它学科,开发计算机网络应用与研究计算机网络打下坚实地基础。 课程内容和要求 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教学内容 课时建议 教和学地方法建议 34课时 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地发展历史 1.2 计算机网络地定义与组成 1.3 计算机网络地类型 1.4 计算机网络地功能 1.5 计算机网络地拓扑结构 1.6 网络地计算模式 2课时 讲述,演示,实训 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2.2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2.3 TCP/IP体系结构 2课时 讲述,演示,实训 3 数据通信基础 3.1 数据通信系统 3.2 数据通信方式 3.3 数据交换技术 3.4 差错控制技术 2课时 讲述,演示,实训 4 TCP/IP协议簇 4.1 网际协议 4.2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2课时 讲述,演示,实训 4.3 用户数据报协议 4.4 传输控制协议 2课时 讲述,演示,实训 4.5 IPv6 4.6 TCP/IP实用工具 2课时 讲述,演示,实训 5 局域网组网技术 5.1 局域网概述 5.2 局域网地组成 5.3 局域网体系结构 2课时 讲述,演示,实训 5.4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5.5 以太网技术 2课时 讲述,演示,实训 6 交换式以太网和虚拟局域网 6.1 交换式以太网地提出 6.2 以太网交换机地工作原理 6.3 以太网交换机地工作过程 2课时 讲述,演示,实训 6.4 VLAN 6.5 组建VLAN 2课时 讲述,演示,实训 7 无线局域网 7.1 无线局域网基础 7.2 WLAN标准 7.3 无线网络接入设备 7.4 WLAN地配置方式 7.5 组建Ad-Hoc模式地WLAN 7.6 组建Infrastructure模式地WLAN 2课时 讲述,演示,实训 8 局域网互连 8.1 划分子网 8.2 无类别域间路由 2课时 讲述,演示,实训 8.3 路由 8.4 路由选择协议 8.5 路由器 2课时 讲述,演示,实训 9 广域网技术 9.1 广域网基本概念 9.2 HDLC协议 9.3 PPP 9.4 X.25 9.5 FR 9.6 常见地Inter与接入方式 2课时 讲述,演示,实训 10 网络应用 10.1 与概述 10.2 Inter与地域名系统 10.3 DHCP配置实例 10.4 DNS配置实例 2课时 讲述,演示,实训 10.3 DHCP配置实例 10.4 DNS配置实例 2课时 讲述,演示,实训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因为本课程基本上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 前言: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面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 业开设,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依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由计算机 应用技术专业教研室赵阔执笔起草本课程的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说明: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领域,是当今计算机 界公认的主流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作为信息类学生应该了解并掌握一定水准的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的知识及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原 理等基础上,对网络技术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基 本原理,尤其是TCP/IP协议簇和IEEE 802系列,培养实际动手水平,使学生能充分使用并掌握科学的现代化网络管理方法和手 段,为本专业服务,为今后能够迅速地适合社会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需要服务,为Intern et开发与管理和局域网的组建、规划和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现 代化信息管理人材 学习本课程需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并能够为后续课程——网站建设、网络 组建与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等积累相对应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教学总时数为64学 时(其中理论学时为54学时,实验学时为8学时,参观2学时),另外自学4学时,共分1 0章。 附课内总学时讲授主要知识点及课内学时分配表: "章 "内 容 "理论 "实践 "自学 "参观 " "1 "引论 "4 " " " " "2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8 " " " " "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6 " " " " "4 "计算机局域网络 "8 "4 " " " "5 "计算机广域网技术 "4 " " "2 " "6 "网络操作系统 "2 " "2 " " "7 "常用网络设备 "4 "2 " " " "8 "网络互联与因特网基础 "10 " " " " "9 "因特网的应用 "6 "2 " " " "10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2 " "2 " " "总计 "64+4课时 "54 "8 "4 "2 " 二、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了解计算机 网络的基本概念,了解网络新技术的新发展,从网络层次结构模型的应用层到物理层来 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实行描述,掌握计算机网络各层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所采用 的技术,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学会计算机 网络的一些基本设计方法,对典型计算机网络(Internet)的特点和具体实现有基本印象 ,初步培养在 TCP/IP协议工程和LAN上的实际工作水平,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和日常管理和维护的最基 本方法,为后续各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课程在全面讲述计算机网络及数据通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考虑到现今Internet的普 及,本课程放弃绝大部分书籍以ISO/OSI来讲解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的做法,而采用以I nternet的TCP/IP体系结构来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同时,本课程还以IEEE 802系列为线索详述了局域网的相关技术和协议。最后,介绍了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硬件 及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及技术。 本课程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 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使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理解"的内容要求 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 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四、课内教学内容: 第一章 引论(4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组成 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及应用 主要教学内容: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4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1.5 计算机网络分类 1.6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第二章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8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数据通信的一般概念 2.了解信道的概念及其主要特性 3.掌握数据编码与调制方法 4.掌握多路复用技术的原理与方法 5.掌握各种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明确其优缺点。 6.了解差错检测与控制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 2.1 数据通信基本概念 2.2 信息及其主要特性 2.3 传输介质 2.4 数据编码 2.5 多路复用技术 2.6 数据交换技术 2.7 差错控制及检错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6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定义 2.理解通信协议的基本概念及其组成要素 3.掌握OSI参考模型的体系结构、分层原则及各层的功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技术发展状况与趋势 1 引言 90年代以来,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柱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逐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一体化市场,经济循环加大、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 时,工业产品由传统的机械产品向机电一体化产品、信息电子产品方向发展,技术含量 大为增高;社会的消费观念也不断发生变化,产品的功能已不再是消费者决定购买的最 主要因素.产品的创新性、外观造型、宜人性、环保性等因素愈来愈受到重视,在竞争中 占据突出地位. 这种趋势促使企业在着手进行新产品开发时把面向产品的创新性、外观造型、人机工程 等的设计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也迫切要求对工业设计的研究能有进一步的突破,以 提高企业形象、产品设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正因如此,对于工业设计领域的研究逐渐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特别是近几年来,随 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多媒体、虚拟现实 等技术的发展和CAD/CAM应用的逐步深入,现代工业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 步,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omputer Aided Industrial Design,CAID)技术已成为CAD/CAM、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 2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内涵 2.1 CAID基本内涵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即在计算机及其相应的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的支持下 ,进行工业设计领域的各类创造性活动.它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柱的信息时代环境下的产 物.与传统的工业设计相比,CAID在设计方法、设计过程、设计质量和效率等各方面都发 生了质的变化.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技术,是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的内部支撑技术.由于工业设 计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性学科,涉及到诸多学科领域,因而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技术也 涉及到了CAD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优化技术、模糊技术、 人机工程学等信息技术领域.广义上,CAID是CAD的一个分支,许多CAD领域的方法和技术 都可加以借鉴和引用. 2.2 CAID与创新设计 创新是工业设计的灵魂. 以知识为基础的产品创新竞争是21世纪初全球制造业竞争的核心.一个新产品在功能、原 理、布局、形状、结构、人机、色彩、材质、工艺等任一方面的创新,都会直接影响产 品的整体特性,影响产品的最终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当前,关于产品创新原理、创新设计技术等的研究已成为CAD、CIMS领域的一个研究焦点 .创新设计是CAID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在创新设计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才能 使CAID的研究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3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技术发展状况 当前,国内外CAI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计算机辅助造型技术、CAID中的人机交互技术、智 能技术以及新兴技术的应用研究等方面.以下分别对这4个方面作一综述,并介绍当前一 些著名的CAD/CAM/CAPP商品化软件中的工业设计模块. 3.1 计算机辅助造型技术的研究 计算机辅助造型技术经过20多年的探索,已发展到特征造型和参数化、变量化设计阶段 ,为实体模型向产品模型的转化铺平了道路.同时,CIMS、并行工程、虚拟制造等设计制 造模式的发展,使得产品模型必须实现全生命周期中的信息共享、各种模型数据的转换 和网络传输等问题.这些都对计算机辅助造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CAID技术领域,计算机辅助造型技术的研究主要体现在造型的自由曲面设计和草图 设计等方面. 自由曲面设计 产品外形自由曲面设计的研究是CAID的一个重要内容.采用曲面特征设计[1,2](Sur face Feature Design)是自由曲面设计的一个重要发展.曲面特征设计包括了3部分,即基本表面、移 动特征和串通图形. 草图设计 草图设计技术是随着实体造型技术的发展,为满足工业设计师传统的手绘习惯而发展起 来的造型技术.它是用来弥补传统CAD系统与工业设计之间鸿沟[3]的有效手段.该技术 的重点在于2个方面:一是设计过程中的人机交互技术,即设计系统如何有效地模拟设计 手绘;二是草图重建技术.当前,国内外已建立了一些基于草图的CAD系统[4-6]. 3.2 CAID中人机交互技术的研究 人机工程技术研究的真正兴起、并有组织地进行仅为数十年的历史.当前,人体标准数据 库、三维人体模型以及一些人机设计系统、评估系统已得到广泛应用.在CAID技术领域, 人机交互技术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人机界面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等方面. 人机界面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的界面已发生了巨大 变化.当前,人机界面模型[7]、虚拟界面[8]、多用户界面[9]、多感官界面[10 ]是人机界面技术的几个重要研究方向. 虚拟仿真技术 通过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虚拟仿真,可以有效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