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无线通信网(二)

二、无线局域网

1.WLAN 的基本概念

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分为两大阵营:IEEE 802.11标准体系和欧洲邮电委员会(CEPT)制定的HIPERLAN标准体系。

IEEE 802.11标准是由面向数据通信的计算机局域网发展而来,采用无连接的网络协议,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产品都是根据这个标准开发的;与之对抗的 HIPERLAN-2标准则是基于连接的无线局域网,致力于面向语音的蜂窝电话。

IEEE 802.11 标准的制定始于 1987 年,当初是在 802.4 L 小组作为令牌总线的一部分来研究的,其主要目的是用作工厂设备的通信和控制设施。1990年,IEEE802.11小组正式独立出来,专门从事制定 WLAN 的物理层和 MAC 层标准的工作。1997年颁布的 JEEE 802.11标准运行在 2.4GHz的 ISM 频段,采用扩频通信技术,支持 1Mbps和 2Mbps 数据速率。

随后又出现了两个新的标准:

  • 1998年推出的 IEEE 802.11b 标准也是运行在 ISM 频段,采用 CCK 调制技术,支持11Mbps 的数据速率。
  • 1999年推出的 IEEE 802.11a 标准运行在 U-NI 频段,采用 OFDM 调制技术,支持最高达54Mbps的数据速率。

2003年推出的 IEEE 802.11g 标准运行在 ISM 频段,与 IEEE802.11 b 兼容,数据速率提高到 54Mbps。

早期的 WLAN 标准主要有4种,如下表所示。

名称发布时间工作频段调制技术数据速度
802.111997年2.4GHz 的 ISM 频段DB/SK、DQPSK1Mbps、2Mbps
802.11b1998年2.4GHz 的 ISM 频段CCK5.5Mbps,11Mbps
802.11a1999年50GHz 的 U-NI 频段OFDM54Mbps
802.11g2003年2.4GHz 的 ISM 频段OFDM54Mbps

IEEE 802.11 定义了两种无线网络拓扑结构,一种是基础设施网络,另一种是特殊网络,如图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基础设施网络中,无线终端通过接入点(AP)访问骨干网设备。接入点如同一个网桥,它负责在802.11 和 802.3 MAC 协议之间进行转换。一个接入点覆盖的区域叫作一个基本服务区(BSA),接入点控制的所有终端组成一个基本服务集(BSS)。把多个基本服务集互相连接就形成了分布式系统(DS)。DS 支持的所有服务叫作扩展服务集(Extended ServiceSet,ESS),它由两个以上 BSS 组成,如图所示。

Ad Hoc 网络是 种点对点连接,不需要有线网络和接入点的支持,终端设备之间通过无线网卡可以直接通信。这种拓扑结构适合在移动情况下快速部署网络。 802.11 支持单跳的 Ad Hoc 网络,当一个无线终端接入时首先寻找来自 AP 或其他终端的信标信号,如果找到了信标,则AP 或其他终端就宣布新的终端加入了网络;如果没有检测到信标,该终端就自行宣布存在于网络之中。

2.WLAN 通信技术

无线网可以按照使用的通信技术分类。现有的无线网主要使用3种通信技术:红外线、扩展频谱和窄带微波技术。

(1)红外通信

红外线通信技术可以用来建立 WLAN。IR 通信相对千无线电微波通信有一些重要的优点。首先红外线频谱是无限的,因此有可能提供极高的数据速率。其次红外线频谱在世界范围内都不受管制,而有些微波频谱则需要申请许可证。

另外,红外线与可见光一样,可以被浅色的物体漫反射,这样就可以用天花板反射来覆整间房间。红外线不会穿透墙壁或其他的不透明物体,因此 IR 通信不易入侵,安装在大楼各个房间内的红外线网络可以互不干扰地工作。

红外线网络的另一个优点是它的设备相对简单而且便宜 红外线数据的传输技术基本上是采用强度调制,红外线接收器只需检测光信号的强弱,而大多数微波接收器则要检测信号的频率或相位。

红外线网络也存在一些缺点 。室内环境可能因阳光或照明而产生相当强的光线,这将成为红外接收器的噪音,使得必须用更高能的发送器,并限制了通信范围 。很大的传输能量会消耗过多的电能,并对眼睛造成不良影响。

IR 通信分为3种技术:

定向红外光束。定向红外光束可以用于点对点链路。在这种通信方式中,传输的范围取决于发射的强度与光束集中的程度。定向光束 IR 链路可以长达几千米,因而可以连接几座大楼的网络,每幢大楼的路由器或网桥在视距范围内通过 IR 收发器互相连接。点对点 IR 链路的

室内应用是建立令牌环网,各个 IR 收发器链接形成回路,每个收发器支待一个终端或由集线器连接的一组终端,集线器充当网桥功能。

全方向广播红外线。全向广播网络包含一个基站,典型情况下基站置于天花板上,它看得见 LAN 中的所有终端。基站上的发射器向各个方向广播信号,所有终端的 IR 收发器都用定位光束瞄准天花板上的基站,可以接收基站发出的信号,或向基站发送信号。

漫反射红外线。在这种配置中,所有的发射器都集中瞄准天花板上的一点。红外线射到天花板上后被全方位地漫反射回来,并被房间内所有的接收器接收。

漫反射 WLAN 采用线性编码的基带传输模式。基带脉冲调制技术一般分为脉冲幅度调制(PAM) 、脉冲位置调制 (PPM) 和脉冲宽度调制 (PDM) 。顾名思义,在这 种调制方式中,信息分别包含在脉冲信号的幅度、位置和持续时间里。由于无线信道受距离的影响导致脉冲幅度变化很大,所以很少使用 PAM,而 PPM和PDM 则成为较好的候选技术。

(2)扩展频谱通信

扩展频谱通信技术起源于军事通信网络,其主要想法是将信号散布到更宽的带宽上以减少发生阻塞和干扰的机会。早期的扩频方式是频率跳动扩展频谱 (FHSS), 更新的版本是直接序列扩展频谱(DSSS), 这两种技术在 IEEE 802.11 定义的 WLAN 中都有应用。

下图表示了各种扩展频谱系统的共同特点。输入数据首先进入信道编码 产生一个接近某中央频谱的较窄带宽的模拟信号,再用一个伪随机序列对这个信号进行调制。调制的结果是大大扩宽了信号的带宽,即扩展了频谱。在接收端,使用同样的伪随机序列来恢复原来的信号,最后再进入信道解码器来恢复数据。

伪随机序列由一个使用初值 (称为种子 Seed) 的算法产生。只有与发送器共享一个伪随机序列的接收器才能成功地对信号进行解码。

频率跳动扩频

在这种扩频方案中,信号按照看似随机的无线电频谱发送,每一个分组都采用不同的频率传输。在所谓的快跳频系统中,每一跳只传送很短的分组。在军事上使用的快跳频系统中,传输一位信息要用到很多位。接收器与发送器同步跳动,因而可以正确地接收信息。监听的入侵者只能收到一些无法理解的信号,干扰信号也只能破坏一部分传输的信息。

在定义无线局域网的 IEEE 802.11 标准中,每一跳的最长时间规定为 400ms, 分组的最大 长度为 30ms 。如果一个分组受到窄带干扰的破坏,可以在 400ms 后的下一跳以不同的频率重新发送。与分组的最大长度相比,400ms 是一个合理的延迟。802.11 标准还规定, FHSS 使用的频点间隔为 1MHz, 如果 个频点由于信号衰落而传输出错, 400ms 后以不同频率重发的数据将会成功地传送。这就是 FHSS 通信方式抗干扰和抗信号衰落的优点。

直接序列扩频

在这种扩频方案中,信号源中的每一位用称为码片的N个位来传输,这个变换过程在扩展器中进行。然后把所有的码片用传统的数字调制器发送出去。在接收端,收到的码片解调后被送到一个相关器,自相关函数的尖峰用于检测发送的位。好的随机码相关函数具有非常高的尖峰/旁瓣比,如下图所示。数字系统的带宽与其所采用的脉冲信号的待续时间成反比。在 DSSS系统中,由于发射的码片只占数据位的 1/N, 所以 DSSS 信号的带宽是原来数据带宽的N倍。

(3)窄带微波通信

窄带微波是指使用微波无线电频带 (RF) 进行数据传输, 其带宽刚好能容纳传输信号。以前,所有的窄带微波无线网产品都需要申请许可证,现在已经出现 ISM 频带内的窄带微波无线网产品。

申请许可证的窄带 RF 。用千声音、数据和视频传输的微波无线电频率需要通过许可证进行协调,以确保在同一地理区域中的各个系统之间不会相互干扰。在美国,由联邦通信委员会 (FCC) 来管理许可证。每个地理区域的半径为 17.5 英里,可以容纳5个许可证,每个许可证覆盖两个频率。 Motorola 公司在 18GHz 的范围内拥有 600 个许可证,覆盖了 1200 个频带。

免许可证的窄带 RF 。1995 年, Radio LAN 成为第一个引进免许可证 ISM 窄带无线网的制造商。这一频谱可以用于低功率(小于等于0.5W) 的窄带传输。 Radio LAN 产品的数据速率为10Mbps, 使用 5.8GHz 频带,有效覆盖范围为 150~300 英尺。

Radio LAN是一种对等配置的网络。 Radio LAN 的产品按照位置、 干扰和信号强度等参数自动地选择一个终端作为动态主管,其作用类似千有线网中的集线器。 当情况变化时,作为动态主管的实体也会自动改变。这个网络还包括动态中继功能,它允许每个终端像转发器一样工作,使得超越传输范围的终端也可以进行数据传输。

3.IEEE 802.11体系结构

802.11 WLAN 的协议栈如下图所示。 MAC 层分为 MAC 子层和 MAC 管理子层。 MAC子层负责访问控制和分组拆装, MAC管理子层负责 ESS 漫游 、电源管理和登记过程中的关联管理。物理层分为物理层会聚协议(PLCP) 、物理介质相关(PMD)子层和 PHY 管理子层。PLCP 主要进行载波监听和物理层分组的建立,PMD 用于传输信号的调制和编码,而 PHY 管理子层负责选择物理信道和调谐IEE 802.11 还定义了站管理功能,用于协调物理层和 MAC 层之间的交互作用。

1)MAC 子层

MAC 子层的功能是提供访问控制机制,它定义了3种访问控制机制: CSM/CA 支持竞争访问, RTS/CTS 和点协调功能支待无竞争的访问。

(1)CSMA/CA 协议

CSMA/CA 类似千 802.3的 CSMA/CD 协议,这种访问控制机制叫作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协议。在无线网中进行冲突检测是有困难的。例如两个站由千距离过大或者中间障碍物的分隔从而检测不到冲突,但是位于它们之间的第3个站可能会检测到冲突,这就是所谓的隐蔽终端问题。采用冲突避免的办法可以解决隐蔽终端的问题。 802.11 定义了一个帧间隔 (IFS) 时间。另外,还有一个后退计数器,它的初始值是随机设置的,递减计数直到0。基本的操作过程如下:

(1) 如果一个站有数据要发送并且监听到信道忙,则产生一个随机数设置自己的后退计数器并坚持监听。

(2) 听到信道空闲后等待 IFS 时间,然后开始计数。最先计数完的站开始发送。

(3) 其他站在听到有新的站开始发送后暂停计数,在新的站发送完成后再等待一个 IFS时间继续计数,直到计数完成开始发送。

分析这个算法发现,两次 IFS 之间的间隔是各个站竞争发送到时间。这个算法对参与竞争的站是公平的,基本上是按先来先服务的顺序获得发送的机会。

(2)分布式协调功能

802.11 MAC 层定义的分布式协调功能 (DCF) 利用了CSMA/CA 协议,在此基础上又定义了点协调功能 (PCF) 。 DCF 是数据传输的基本方式,作用于信道竞争期。 PCF 工作于非竞争期。两者总是交替出现,先由 DCF 竞争介质使用权,然后进入非竞争期,由 PCF 控制数据传输。

为了使各种 MAC 操作互相配合, IEEE 802.11 推荐使用 种帧间隔 (IFS), 以便提供基于优先级的访问控制。

• DIFS (分布式协调 IFS): 最长的 IFS, 优先级最低,用千异步帧竞争访问的时延

• PIFS (点协调 IFS) :中等长度的 IFS, 优先级居中,在 PCF 操作中使用。

• SIFS (短 IFS):最短的 IFS, 优先级最高,用于需要立即响应的操作。

(3)点协调功能

PCF 是在 DCF 之上实现的一个可选功能 。所谓点协调就是由 AP 集中轮询所有终端 ,为其提供无竞争的服务,这种机制适用于时间敏感的操作。在轮询过程中使用 PIFS 作为帧间隔时间。由于PIFS比DIFS 小,所以点协调能够优先 CSM/CA 获得信道,并把所有的异步帧都推

后传送。

在极端情况下,点协调功能可以用连续轮询的方式排除所有的异步帧 。为 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802.11 又定义了一个称为超级帧的时间间隔。在此时段的开始部分,由点协调功能向所有配置成轮询的终端发出轮询。随后在超级帧余下的时间允许异步帧竞争信道。

2)MAC 管理

MAC 管理子层的功能是实现登记过程、 ESS 漫游 、安全管理和电源管理等功能。 WLAN是开放系统,各站点共享传输介质,而且通信站具有移动性,因此,必须解决信息的同步、漫游、保密和节能问题。

(1)登记过程

信标是一种管理帧,由 AP 定期发送,用于时间同步。信标还用来识别 AP 和网络,其中包含基站 ID 、时间戳、睡眠模式和电源管理等信息。

(2)移动方式

IEEE 802.11 定义了 3 种移动方式:无转移方式是指终端是固定的,或者仅在 BSA 部移动; BSS 转移是指终端在同一个 ESS 内部的多个 BSS 之间移动; ESS 转移是指从一个 ESS 动到另一个 ESS。

(3)安全管理

无线传输介质使得所有符合协议要求的无线系统均可在信号覆盖范围内收到传输中的数据包,为了达到和有线网络同等的安全性能, IEEE 802.11 采取了认证和加密措施。

认证程序控制 WLAN 接入的能力,这一过程被所有无线终端用来建立合法的身份标志,如果 AP 和工作站之间无法完成相互认证,那么它们就不能建立有效的连接。 IEEE 802.11 协议支待多个不同的认证过程,并且允许对认证方案进行扩充。

IEEE 802.11 提供了有线等效保密 ( WEP) 技术,又称无线加密协议。WEP 包括共享密钥认证和数据加密两个过程,前者使得没有正确密钥的用户无法访问网络,后者则要求所有数据都必须用密文传输。

认证过程采用了标准的询问/响应方式, AP 运用共享密钥对 128 字节的随机序列进行加密后作为询问帧发给用户,用户将收到的询问帧解密后以明文形式响应; AP 将收到的明文与原始随机序列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一致,则认证通过。

(4)电源管理

IEEE 802.11 允许空闲站处于睡眠状态,在同步时钟的控制下周期性地唤醒处于睡眠态的空闲站,由 AP 发送的信标帧中的 TIM (业务指示表)指示是否有数据暂存千 AP, 若有,则向 AP 发探询帧,并从 AP 接收数据,然后进入睡眠态;若无,则立即进入睡眠态。

4.移动 Ad Hoc 网络

IEEE 802.11 标准定义的 Ad Hoc 网络是由无线移动节点组成的对等网,无须网络基础设施的支待,能够根据通信环境的变化实现动态重构,提供基于多跳无线连接的分组数据传输服务。在这种网络中,每一个节点既是主机,又是路由器,它们之间相互转发分组,形成一种自组织的MANET网络。

MANET 有以下特点:

• 网络拓扑结构是动态变化的,由于无线终端的频繁移动,可能导致节点之间的相互位置和连接关系难以维持稳定。

• 无线信道提供的带宽较小,而信号衰落和噪声干扰的影响却很大。由千各个终端信号覆盖范围的差别,或者地形地物的影响,还可能存在单向信道。

• 无线终端携带的电源能量有限,应采用最节能的工作方式,因而要尽量减小网络通信开销,并根据通信距离的变化随时调整发射功率。

• 由于无线链路的开放性,容易招致网络窃听、欺骗、拒绝服务等恶意攻击的威胁,所以需要特别的安全防护措施。

1)MANET 中的路由协议

目前,已经提出了各种 MANET 路由协议,用户可以根据采用的路由策略和适应的网络结构对其进行分类。

  • 根据路由策略可分为表驱动的路由协议和源路由协议;
  • 根据网络结构可以划分为扁平的路由协议、分层的路由协议和基千地理信息的路由协议。
  • 表驱动路由和源路由都是扁平的路由协议。
2)DSDV 协议

目标排序的距离矢量协议 (DSDV) 一种扁平式路由协议。这是由传统的 Bellman-Ford 算法改进的距离矢量协议,利用序列号机制解决了路由环路问题。 DSDV 协议是由 Perkins和P. Bhagwat 于1994 年提出的一种基千Bellman-Ford 算法的表驱动路由方案,对后来的协议设计有很大影响。

3)AODV 协议

按需分配的距离矢量协议(AODV)也是一种扁平式路由协议,但是采用了反应式路由策略。这一种距离矢量协议 ,利用类似于 DSDV 序列号机制解决了路由环路问题,但它只是在需要传送信息时才发送路由请求,从而减少了路由开销。AODV 适合于快速变化的 Ad Hoc 网络环境,用于路由信息交换的处理时间和存储器开销较小。

  • 11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衍生星球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