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EG音频编码实验

一、实验原理

1.MPEG-1 Audio LayerII 编码器原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心理声学模型:根据人耳的听觉阈值和听觉掩蔽特性建立的模型,可以通过这个模型消除更多的冗余数据,计算信号中不可听觉感知的部分

  • 多相滤波器组(Polyphase Filter Bank):将PCM样本变换到32个子带的频域信号,如果输入的采样频率为48kHz,那么子带的频率宽度为48/(2*32)=0.75Hz
    滤波器组:分出32个频带,每个频带有12个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比特分配器(Bit Allocator):根据心理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为每个子带信号分配比特数
    动态比特分配:听不到的不编,听的不好的少编

  • 比例因子提取:告诉ABC频带最大值

  • 比例因子选择:选择4种情况中的一种

  • 颗粒形成:形成码流

2.动态比特分配

信噪比:没减少一个比特,信噪比减少 6 dB
此时目标码率足够分配,如果不够分配,则分配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实验要求

1.
  • 理解程序设计的整体框架
  • 理解感知音频编码的设计思想
    • 两条线
      时-频分析的矛盾
  • 理解心理声学模型的实现过程
    • 临界频带的概念
      掩蔽值计算的思路
  • 理解码率分配的实现思路
2.
  • 输出音频的采样率和目标码率
  • 选择三个不同特性的音频文件
    • 噪声(持续噪声、突发噪声)
      音乐
      混合
  • 某个数据帧,输出
    • 该帧所分配的比特数
      该帧的比例因子
      该帧的比特分配结果

三、实验代码

1. 输出音频的采样率和目标码率
void print_config (frame_info * frame, int *psy, char *inPath,
		   char *outPath)
{
   
  frame_header *header = frame->header;

  if (glopts.verbosity == 0)
    return;

  fprintf (stderr, "--------------------------------------------\n");
  fprintf (stderr, "Input File : '%s'   %.1f kHz\n",
	   (strcmp (inPath, "-") ? inPath : "stdin"),
	   s_freq[header->version][header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