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交流电过零信号检测
1.过零信号概述
过零信号是指交流电(AC)电压或电流在每个周期内从正向变为负向,或从负向变为正向时,经过零点的瞬间。这是交流电的一个重要特性,因为交流电是按正弦波变化的,其值会在每个周期内两次经过零点。
2.零点检测
前言:实时检测交流零点信号是单相交流调压的前提条件。
2.1.过零检测电路概述


如图1-1所示,假设输入50Hz的交流电,在限流分压后经过MB10F(整流桥芯片)整流,其负半波翻转为正值,频率变为原频率的2倍即100Hz,形成的脉动直流信号对C1电容进行充电,随后电容放电,三极管最终导通,然后流入HCPL-6230(原理图有误,实际为HCPL-2630)光耦,将脉动直流信号转换为标准的数字电平,得到100Hz的方波信号。

实际测试电路中R11处经过光耦的信号为频率100Hz周期10ms的方波(如图1-4所示),在产生下降沿的时候也就是交流电过零时刻。

2.2.负载开路检测电路概述
根据图1.1原理图可知,负载开路检测的前提条件是Q3晶闸管未导通。下图为负载端部分等效电路图。
- 当S1断开,负载未接入时,零点检测电路是可以正常工作的。
- 当S1闭合,负载接入,R2与R3并联,并联后电流几乎全从S1流入,零点检测电路是无法正常工作的。
所以,当负载端能检测到过零信号时,说明负载没有接入电路。相反地,检测不到过零信号时,即负载正常接入。
2.3.过零信号检测方案
通过上述电路的整流转换,最后到单片机端的时候就是一个周期性的方波信号。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单片机如何去捕获该信号。通过原理图可知,当光耦输出低电平时就是交流电的过零时,该周期信号的两个下降沿之间所用的时间就是该信号的周期,通过周期可以计算出信号频率,也就是说,检测过零信号时,同时也可以得到该信号的频率与周期。
方案A:使用定时器的输入捕获模式,边沿检测配置为下降沿,使能捕获中断,中断触发时即是过零时刻。
方案B:使用外部中断来实时检测信号的下降沿,中断触发时即是过零时刻。
2.3.1理论验证
前言:提前使能一路定时器用于输出100Hz占空比为91.85%的方波用于模拟50Hz的交流电输入。


2.3.1.1.方案A验证
① 配置TIM1-Channel1为输入捕获模式,边沿检测配置为下降沿,预分频器系数PSC为72-1,重装载值ARR为65535,也就是说TIM1的计数周期为1us,采样频率为1000KHz,远远大于100Hz,符合采样定理。

② 在定时器中断输入捕获回调函数中获取当前定时器的捕获值,每次获取完后把它清0,在下次中断触发时,定时器记录到的值乘以计数周期即为该信号的周期。
③ 经过测试验证,tim_value的值为9998,也就是说该方波信号其周期为9998us(大约10ms),频率大约为100Hz,符合理论。

2.3.1.2.方案B验证
① 配置PA8引脚为外部中断,下降沿触发。

② 同时使能一路定时器,用作计数功能,计数频率为1us。

③ 在外部中断回调函数中获取定时器的计数值,每次获取完后把它清0,在下次中断触发时,定时器记录到的值乘以计数周期即为该信号的周期。
④ 经过测试验证,tim_value的值为10000,也就是说该方波信号其周期为10ms,频率为100Hz,符合理论。

(二)单相交流调压
1.单相交流调压电路
注意:在该电路中,晶闸管会在下一个过零时刻自动关闭。
把两个晶闸管反并联后串联在交流电路中,通过对晶闸管的控制就可以控制交流输出。不用改变交流电的频率,在每半个周波内通过对晶闸管开通相位的控制,可以方便地调节输出电压的有效值,这种电路称为交流调压电路。

图2-2为电阻负载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图。图中的晶闸管VT1和VT2也可以用一个双向晶闸管代替。在交流电源u2的正半周和负半周,分别对VT1和VT2的触发延迟角ɑ进行控制就可以调节输出电压,正负半周ɑ起始时刻(ɑ = 0)均为电压过零时刻,在稳态的情况下应使正负半周的ɑ相等。

从上图可以看出,负载电压波形是电源电压波形的一部分,负载电流(即电源电流)和负载电压的波形相同,因此通过触发延迟角ɑ的变化就可以实现输出电压的控制。
2.自动化控制调压
根据以上理论,简单来说,当负载为电阻负载时,单相交流调压就是在过零时刻后把握好导通晶闸管的时间,调压本质上就是控制导通时间。再将PID引入,让PID动态地去控制晶闸管的导通时间实现精准控制。
3.单相交流调压之固定功率

从该公式可以看出,ɑ的移相范围为。ɑ=0时,相当于晶闸管一直导通,输出电压为最大值,此时U₀=U₁。随着ɑ的增大,U₀逐渐减小。直到ɑ=
时,U₀=0。
3.1.触发延迟ɑ角的确定
① 先将图2-3公式看为线性函数,此时U₀ = K * U₁,(K = )。ɑ的移相范围为
,k的值域范围为[0,1]。
② 再将U₀和U₁的范围定为0~1,值域统一到 [0, 1] 区间,进行归一化处理。接下来我们可以用百分比的方式理解输出与输入的关系。在实际的应用中,只需要乘以实际的电压值即可得到真实结果。
③ 将K = 绘制出来,它的图像如下图所示,横坐标是ɑ的取值范围,纵坐标是U₀与U₁的比值。

④ 现在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导通角ɑ与U₀/U₁的关系,又已知交流电周期,可以通过计算(t = deg * (半波周期/180)),将导通角ɑ与时间对应起来,得到确定的对应关系。

3.2.固定功率输出
① 根据再结合图2-3公式,我们可以求出有效功率与最大功率的比值,结果为
。

② 现在再将引入到表2-5中得到deg、rad、t、有效电压与有效功率的对应关系。

③ 现在,就可以通过对触发延迟角ɑ的控制实现固定功率输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