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协议及相关技术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提示:以下是本篇文章正文内容,仅供参考

一、OSI及TCP/IP参考模型

① OSI参考模型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 RM)。OSI 参考模型很快成为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础模型,OSI参考模型性如图2-4-1所示。
OSI参考模型依层次结构来划分: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第三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第四层,传输层(transport layer);第五层,会话层(session layer);第六层,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第七层,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② TCP/IP模型
与OSI参考模型一样,TCP(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IP(Intemet Protocol)协议(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也分为不同的层次开发,每一层负责不同的通信功能。TCP/IP协议简化了层次设计,只有5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比较如图2-4-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TCP/IP协议栈与OSI参考模型有清晰的对应关系,覆盖了OSI参考模型的所有层次。应用层包含了OSI参考模型所有高层协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局域网技术

按照负责制定局域网标准的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的802委员会的划分。主要定义了OSI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LAN标准。
局域网协议从下向上依次由物理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子层、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 Link Control,LLC)子层3部分组成,其中MAC子层和LLC子层共同完成了OSI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①以太网技术

  • 对于采用广播信道的网络而言,最为关键的一个设计问题就是如何给各个站点分配信道的使用权。其基本思想很简单:用户只要有数据要发送,就让他们发送,由于广播的反馈性࿰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爱学习的小吴同学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