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随着各个行业对IT系统建设自主可控要求的提升,各个企业对信创中间件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深度越来越深。与此同时,信创中间件涉及的产品和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要从哪些维度来评估信创中间件,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信创中间件产品,以及在使用信创中间件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笔者将基于一些实践(本文实践主要是针对Java程序的开发与部署实践,其他语言程序不在本次讨论范围内),从POC阶段到上线运行以及运维的全生命周期进行总结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相关分享为行业信创中间件的发展和使用做出贡献。另外,为避免倾向性,本文所讨论的中间件选型与落地实践都不会涉及具体品牌,重点会围绕9个大方面进行:选型、测试、使用和运维信创中间件时的一些实践经验和注意事项讲解。
一、POC产品范围确定
目前面向企业市场的信创中间件品牌众多,在POC阶段应该如何确认需要选择哪些品牌进行测试,缩小POC的范围?在笔者看来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参考。
(1)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未必是最好的产品,但是至少说明通过市场的检验,用户的认可度较高,同时占有率高的产品遇到的问题也相对多些,产品优化迭代更加高效;
(2)技术栈类型。根据笔者实践调研,目前市面上主流的一些中间件厂商,其产品的技术栈是有相似的也有完全不同的,那么在确认POC范围的时候建议兼顾多种技术栈类型的中间件进行测试;
(3)功能性需求。根据笔者的经验,由于信创中间件的推广与使用也就是近几年开始的,其功能相比于非信创中间件而言还是存在一些缺失。目前常用的中间件涉及java容器、web负载、缓存、消息队列、数据同步等,种类较多。因此,在进行功能性验证的时候,建议针对不同的信创中间件参考对应的非信创中间件形成常用的功能性需求清单,在测试阶段逐项进行打分测评。例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缓存中间件的清理策略可选性;中间件的并发连接数/吞吐量/响应时间;中间件与现有开发框架的兼容性;数据同步中间件在同步数据时可选的数据校验方式较少或者不支持等;消息中间件存在消息丢失的情况等;
(4)非功能性需求。根据笔者的经验,信创中间件在非功能性需求满足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建议梳理非功能性需求清单进行测试验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