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斗系统的“三步走”战略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施“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北斗一号,解决有无
1994年,启动北斗一号系统建设;2000年发射2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建成系统并投入使用,采用有源定位体制,为中国用户提供定位、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报文通信服务;2003年发射第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进一步增强系统性能。
北斗一号,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从无到有,使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一号是探索性的第一步,初步满足中国及周边区域的定位导航授时需求。北斗一号巧妙设计了双向短报文通信功能,这种通导一体化的设计,是北斗的独创。
第二步:北斗二号,区域无源
2004年,启动北斗二号系统建设;2012年完成14颗卫星即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轨道卫星(IGSO)和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MEO)的发射组网。北斗二号在兼容北斗一号技术体制基础上,增加无源定位体制,为亚太地区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北斗二号创新性构建了的5GEO+5IGSO+4MEO的中高轨混合星座架构,为全世界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提出了新的中国方案。
第三步:北斗三号,全球服务
2009年,启动北斗三号系统建设;2020年,全面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北斗三号系统是由3GEO+3IGSO+24MEO构成的混合导航星座,系统继承有源服务和无源服务两种技术体制,为全球用户提供基本导航(定位、测速、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和国际搜救服务,同时可为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提供区域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和精密单点定位等服务。
北斗“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在结合我国国情和不同阶段技术经济发展实际提出的发展路线,北斗系统的成功实践,走出了在区域快速形成服务能力、不断扩展为全球服务,具有中国特色的卫星导航发展道路,丰富了世界卫星导航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
二、北斗独创的“三种轨道”混合星座
北斗系统是由GEO卫星、IGSO卫星和MEO卫星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导航星座。
GEO卫星相对地球静止,轨道高度35786km,轨道倾角为0度,单星覆盖区域较大,3颗卫星可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
IGSO卫星轨道高度与GEO卫星相同,轨道倾角为55度,星下点轨迹为“8”字。
北斗MEO卫星轨道高度约21500km,轨道倾角为55度,绕地球旋转运行,通过多颗卫星组网可实现全球覆盖,北斗MEO星座回归特性为7天13圈。
三、北斗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
北斗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
空间段:北斗三号系统空间段由3颗GEO卫星、3颗IGSO和24颗MEO卫星等组成。
地面段:北斗三号系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时间同步/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地面站以及星间链路运行管理设施。
用户段:北斗系统用户段包括北斗及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芯片、模块、天线等基础产品以及终端设备、应用系统与应用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