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笔记软件的比较研究

本文探讨了笔记软件的重要性,分析了信息整理的拓扑结构和笔记软件的特性,包括多设备协同、版本管理、纯文本与富文本的权衡。通过对印象笔记、Notion、Obsidian等软件的比较,作者提出没有最好的工具,只有最合适的工具,最终选择了Org-roam作为个人笔记管理工具。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一篇还不成熟的文章。

一、引言

工作以来,如何高效地整理自己的信息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自己需要记录一个信息,但依稀记得自己记录过类似的信息,却又半天找不到。举个例子,我发现一个学习C++不错的网站,于是在"C++"分类下面记录了这个条目, 但是,不久之后发现之前在一个"资源收集"的分类下面也记录过。也就是说,这个学习C++的网站条目, 既可以认为是C++这个大类下面的一个子类(学习资源),也可以认为是资源这个大类下面的一个子类(C++方面的学习资源)。知道最近,我才意思到这种树状的分类法是无法满足我的需要的,在后文“信息的拓扑结构”小节将会深入分析

在思维导图(Mind Map)中,这个问题也颇为明显,思维导图有一个中心起始节点, 鼓励使用者充分发散思维。但是,每个分支其实也是有可能存在联系的(比如因果关系), 所以,一些脑体就提供了一个所谓“联系”的功能,可以连接两个节点。“联系”可以处理一些简单的关系, 但是,如果信息足够庞大、彼此关系足够负责,这个功能也无法满足,因为脑图的中心是绝对的。

实际上,市场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The Brain就是这样一个软件,如其名字所昭示的:这个软件在以一种类似人脑的方式组织信息。

顺着这条线索,我也市面上相关的笔记软件都做了一遍了解,也系统地梳理了自己对于工具、笔记软件工具、 我的笔记软件工具这几个问题的思考。

以上是本文的背景。

二、关于工具的几点思考

2.1 为什么需要工具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於物也。

《荀子·劝学》

我对于工具的理解非常简单:分担人的工作。农耕时代的各种工具很好地分担了人的体力工作, 而信息时代的各种工具则更注重于分担人的脑力工作。

比如日程管理和各种 TODO App,就很好地解放了大脑。计算机最初被发明出来也是为了完成人脑 所不能处理的庞大运算量,恰如农耕时代的牛耕。

虽然我们制造并使用工具的动机很简单,但是代替体力的工具和代替脑力的工具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比如说车轮,应该不会有人用六边形的轮子,因为客观的实践已经证明了原型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是,到了脑力工具领域,这种客观性大大减弱,而主观意识大大增强。这也是为什么同样一个工具, 市面上会存在几十、甚至几百种对应软件的原因(当然也存在一些经济因素在其中)。

2.2 人用工具,而非工具用人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使用工具的原始动机是提高自己的效率。如果过于追求工具的能力, 甚至为了使用工具的某些工具而主动去创造使用场景,这就是本末倒置了。事实上, 没有哪个工具和个体的人是完全匹配了,没有必要比理解、并熟练掌

  • 1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