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为沐一Gin的笔记&总结,转载请标明出处。
本文有下一章,如果看完后觉得有帮助就留个言呗,我会继续加油的!
OSI七层网络模型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该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可靠的物理媒体。简单的说,物理层确保原始的数据可在各种物理媒体上传输。物理层记住两个重要的设备名称,中继器(Repeater,也叫放大器)和集线器。
物理层以信号的形式传输二进制数字,每一个二进制数字(0或者1)叫做比特(bit),即Binary Digit的缩写。在物理层上传输的信息是像0101001110011…这样连续的比特流,并不能区分哪一段比特是代表具体什么意义,这是上一层(数据链路层)的工作。
二进制信息传输
-
模拟信号(Analog Signal)是指波形为连续变化的信号。比如电模拟信号展现出连续变化的电压。正弦波就是模拟信号。
-
数字信号(Digital Signal)是指波形不连续而是离散地变化的信号。比如电数字信号展现出不连续的,突然变化的电压,如方形波。
-
将原始二进制数据转化为模拟/数字信号的设备就是调制解调器(MODEM),戏称为‘’猫”。调制解调器包括两个主要组件,调制器(MOdulator)和解调器(DEModulator)。在计算机A发送信息给计算机B的过程中,A首先将二进制数字通过调制器转化为信号,然后信号(比如电流)在介质上传输(比如导体),到达B后通过解调器转换回二进制数字,完成传输过程。
-
FM调频;AM调幅;PM调相
传输介质和信道
传输介质是信号得以传输的媒介,广义上说可以是真空,空气,水,金属等等。信号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介质形成的信号通道称为信道。
有线网络的典型介质以前是电话线,现在更多的是同轴电缆和光纤。无线网络则可以使用不同频率/波长的电磁波,如下图所示:
电磁波的频率与波长成反向变化的关系,频率 X 波长=光速。电磁波的能量决定了它能在介质中传输多远,在空气中传输的电磁波能量的衰减正比于传输距离的平方,是衰减很快的。频率越高的电磁波波长越短,更倾向于沿直线传播,更难进行衍射和反射,就像一头红了眼的公牛只知道朝着红布方向冲过去,不管中间有什么障碍物都直接撞。不同材料的障碍物会对电磁波造成不同程度的能量损耗,比如光能轻易地穿透玻璃而无法穿透墙壁。所以频率高的电磁波适合视距范围内点到点的直接传输,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不能有障碍物。由于地球曲率的原因,高频电磁波无法直接进行超视距传输,需要设置中继站。相反,频率低的电磁波很容易通过衍射或者反射绕过障碍物,更适合在复杂地形传播。
最常见的IEEE 802 (也就是WIFI)使用2.4GHz 和 5GHz两种频率。频谱上是在10的9次方,即广播电视频段和微波频段的交界处。很多偏僻的岛屿会使用微波与大陆通信。
网络工程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以及各种介质的性质来决定网络的物理传输介质。
带宽
单位时间内信道可以传输的信息量。数字信号的带宽单位一般用千/兆/吉比特每秒(Kbps/Mbps/Gbps)。频率越高的电磁波单位时间内波形变化越多,所以可以携带的信息越多,带宽也就越大。目前常见的以太网局域网(LAN)带宽是100Mbps。
单工,半双工(Half Duplex),与全双工(Full Duplex)通信
单工是指信号在介质上只能以一个方向流动,即A电脑只能发送信号给B电脑而无法收取信号。
半双工是指信号在介质上可以双向流动,但同一时刻只能单向流动。
全双工是指信号在同一时刻可以在介质上双向流动,介质利用率更高。
集线器(Hub)
最后来说一下(基本上)工作在物理层的设备,集线器。先上图
集线器是最简单,最底层的网络设备。它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