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覆盖技术:
定义:所谓覆盖,是指同一内存区可以被不同的程序段重复使用。
——可以相互覆盖的程序段叫做覆盖。
——可共享的内存区叫做覆盖区。
——把程序执行时并不要求同时装入内存的覆盖组成一组,叫覆盖段,并分配同一个内存区

实现:为了实现覆盖管理,系统必须提供相应的覆盖管理控制程序。
- 覆盖技术的关键是提供正确的覆盖结构 。
特点:打破了必须将一个作业的全部信息装入内存后才能运行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内存运行大作业的矛盾。
二、交换技术:
用于多道程序环境,可以提高各作业的响应时间。
定义:所谓交换,就是系统根据需要把内存中暂时不运行的某个(或某些)作业部分或全部移到外存,而把外存中的某个(或某些)作业移到相应的内存区,并使其投入运行。
交换的时机通常在以下情况发生:
——作业的进程用完时间片或等待输入输出。
——作业要求扩充存储而得不到满足时。
实现:
通常把辅存分为文件区和交换区,文件区用于存放文件,交换区用于存放从内存中换出的作业(进程)。在交换区的作业驻留时间是短暂的,交换操作又较为频繁,所以对交换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作业的换入换出速度,故对交换区采用连续分配方式。
交换技术的关键是设法减少每次交换的信息量。为此,常将作业的副本保留在外存,每次换出时,仅换出那些修改过的信息即可。
特点:
——交换技术也是利用辅存来逻辑地扩充内存。
——打破了一个程序一旦进入内存便一直运行到结束的限制
Ending... ...